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政评估无法化解高等教育质量危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政评估无法化解高等教育质量危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执行至今,充满争议,负面消息不断。教育部和各高校迷失在手段和目的的文字游戏中。笔者认为,政府对高校的过度行政化控制高等教育质量危机的根源。行政化的评估不能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应该去除行政“关怀”,还科学评估本来面目。

在手段和目的中迷失的评估

教育部指出,本科评估的“方针”,就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估不过是手段与工具,以达到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恰恰是评估”暴露出高校管理的混乱问题,“恰恰是评估”促进了本科教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

但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按评估指标进行“用麦子充草坪”的“建设”;按评估指标进行“集中修改学生成绩”;按评估指标进行毕业生论文、就业率数据的“修改”,进行教学规章制度“修改”。这些分明表示,高校把通过评估当作目的。而为了这一目的,不择手段――对评估专家进行“投资”不说,还做假文件(临时制订教学管理文件)、写假论文(组织力量修改学生毕业论文,让其显得有质量)、出假试卷(重新出过去几年的学生试卷),弄假教案(让教师拼凑以往没有的教案)。评估通过,众人皆倍感解脱,一切又恢复到过去的老样子。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是评估方和被评估方自欺欺人的互相安慰。

笔者相信,教育部的官员们其实深知当下评估之弊,也知道各学校迎接评估的伎俩,除非他们是聋子和瞎子。而之所以教育部门坚守着被广泛诟病的本科评估,在笔者看来,目的在此:

一是强化行政权威,滥用行政权力。近年来,包括本科教学评估在内的各项评估,名目繁多:博士点评审、重点学科评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工科教学基地建设评估、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评估。一所学校一年之中,迎接大大小小的各类评估,不下10次,耗去有关校领导、职能部门大半的办学精力,而一次评估,从专家的评审劳务费、接待费,到评估准备中的人工费、材料费,少则几万元,多则数百万,“烧钱”无数。这么多的评估为何会出台?就在于有关部门,希望由此体现自身的行政权威。道理很简单,有评估,才有抓手,有抓手,才会被学校重视,被重视,自己才有地位,才有利益。因此,几乎各高校对口的每一个教育主管部门的机构,都在设计能体现行政权威的评估。美其名曰,加强质量建设,规范教育管理。

二是制造虚幻政绩,描绘虚假繁荣。对应于每一项评估,总有相应的评估结果,或一等二等奖,或优秀优良。当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结束,教育主管部门的汇报自然是,此番评估,评估出了经验,涌现出很多加强本科教学的好办法,总体情况相当良好;也评估出不足,发现一些不合格的学校,勒令其限期整改。很显然,发现成绩,是教育整体的成绩,发现不足,也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的成绩,总之,都是“教育工作出色”、“教育相当成功”。如此逻辑,在评估中十分普遍。可以说,由行政倡导的评估,主要在于展示自身政绩的动机,超过了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提高的动机。道理也很简单,哪个行政部门会说自己管理之下的机构和部门有问题、不合格,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如果教育主管部门想真正进行真实的评价,就应该在学校不知情、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派专家到学校随堂听课,与教师和学生交谈,发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况,而不是兴师动众,留给学校大量准备时间。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种心理,其实也被各学校看在眼里。有一些校领导私下说,来评估我们,可能不是优秀吗?不给我们优秀,教育部自己的脸色都不好看,大家只是相互配合,演一出戏而已。戏演好了,学校又多一个可以显示的办学成果,不是皆大欢喜吗?当然,个别不幸命中的层次较低的学校,在生存压力之余,少不了更加勤奋地奔跑教育主管部门,这显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乐于看到的局面。

三是干预高校办学,监控自主办学。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的办学自,而现实中,高校的办学自相当有限。高校不但不能按自己的标准招收学生,也不能按自己的标准设置学科、开设课程,甚至不能按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手伸到学校最基层、最细小的环节,他们既是官员,又是校长,还是教授、系主任、老师。他们把该设什么学科、该上什么课、怎样上课,都给安排好了。其良好的意图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评估的指标,很好地体现了官员的意志,也很好地扼杀了办学者、教育者的主动性,消解了大学教授们的学术自治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说,中国只有教育官员,没有教育家。也有人说,中国只有一个“教育家”,那就是教育部长。早在两千年以前,孔子就说“因材施教”,可是今天的“教育评估”要求,全国所有的课堂,用统一的教材,在规定的时间,上到规定的地方,这是多么壮观的教育工厂奇迹啊。更令人“叫好”的是,当全国所有高校均向“高、大、全”方向发展时,当社会用人单位反映当今大学生没有个性时,教育部的官员们,也高声附和,大学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正是在他们的“关心”下,大学的特色已经消亡了。

四是垄断教育资源,排斥市场机制。行政评估能在高校广泛推行,依赖于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垄断;反过来,行政评估又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垄断。最近几年来,学者一直呼吁减少行政评估、评审,把评估交给市场中介来做,由此减少行政对教育,对学术的干预,减少权力寻租的可能,并还学术评价、教育评估以本来面目。可是教育主管部门以社会诚信问题、市场评估的商业利益问题为借口,强势介入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投资、拨款,甚至与学校(一些民办小型学校)的生死存亡紧密挂钩,让高校不得不屈从于行政压力。

最近,教育部表示,要大幅度精简对研究型大学的各类检查、评估活动。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行政评估减少的希望。但是,令我们无法乐观的是,精简只局限在100所高校;而且,保留哪些评估令大家关注,要知道,仅一项本科教学评估,就已经让大家感到吃不消。从精简评估的态度中,我们看到教育部门对行政评估的留恋。

还科学评估本来面目

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但根本问题是被过度行政化控制。建立公正科学真实客观的质量控制体系,必然要让政府从高校评估领域退出来。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淡化高校的行政级别,回归高校的办学属性。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如果高校的校长、院长、系主任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大学就是一个政府机构。现在一所大学里,有20多名局级干部,300多名处级干部,1000名科级干部,那么,要减少行政评估,毫无可能。

其次,必须建立科学的拨款机制,打破权钱交易、人情交易。没有科学的拨款体系,学校获得政府拨款、支持要看行政评估的结果,要看政府脸色,要看与官员的交往深浅,感情亲疏,这无疑助长了行政评估。如果建立拨款委员会,实行按学生人头拨款的拨款制度,那么,大学的领导,就不会再如此攀附上级领导,也不用再理会无谓的行政评估。

再次,必须打破高等教育资源垄断,让大学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办学。在高等教育资源垄断的局面下,我国的受教育者对教育的选择权极其有限,公立高校无论在国家拨款、政策支持,以及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都处在竞争的优势地位,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大学无法真正在乎办学质量与办学声誉。虽然在给予高校办学自方面,政府这几年来一直受到高校公信力的困扰,担心拥有自的高校,会无法实现学术自治,造成教育质量严重下滑。但政府必须意识到,正是来自外界的“他治”太强大,才让大学失去了“自治”的空间。减少行政对办学的影响,并发挥市场力量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真正的教育,会逐渐回归。

行政评估应当退出,改由市场中介来做。按市场机制进行的评价,首先必须有符合学术发展、教育发展规律的指标体系;其次必须有防止作假、不公正因素的评价手段,保证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客观性、即时性;再次必须有评价者的公信力,不因政治、商业等利益因素,任意篡改数据,修改结果。客观上说,目前在国内,尚没有公信力强、评价指标科学、评价过程透明公正的市场中介,这与社会诚信有关,也与高等教育发展不成熟有关。但是,这不应该成为行政评价存在的理由。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政府评价的强势,导致了市场机制的残缺,正是由于政府自身乐于参加评价,却不愿意制订规范的高等教育评估行业规范,导致目前高等教育评估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