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闽都文化中的治学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闽都文化中的治学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偏居我国东南一隅的福州,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由昔日的蛮荒之地逐渐演变成“海滨邹鲁”“文儒之乡”。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台湾一水相连的她孕育了兼具坚韧与包容性质的闽都文化。福州自古有“榕城”之雅称,而闽都文化之风采,就有如榕树:身健体硕,枝荣叶茂;盘根错节,玲珑四达;独木成林,垂荫一方。

在这片闽都文化沃土的滋养下,尊师重教之风兴盛,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古有“一榜三鼎甲”“三科三状元”等科举奇观,近有闽籍先贤、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数度易名后,定为福建师范大学,以下简称“福建师大”),开启福建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仓旗之麓,闽水悠悠;百年师大,巍巍上庠。”福建师大在闽都文化的深厚积淀下,经过一代又一代福建师大人的共同努力,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铸就了百年辉煌的治学之路。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先后汇聚于长安山下、旗山之麓,讲论抒纵横之议,弦歌锵金石之音。在这些令人景仰的大师中,福建师大文学院的“院宝”、学校的“校宝”――陈祥耀老先生是必需提及的一位,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祥老”。祥老毕生治学严谨,国学与书法的造诣颇深,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举止矫健。年轻时,他在泉州梅仁书院读书,有缘结识弘一法师,他就写出了《弘一法师在闽南》等文章,并成为研究弘一法师的专家。作为见证了福建师大早期宝贵历史的“活化石”之一,祥老一生所践行的治学之路,在闽都文化的熏陶下,以正统儒家文明为根基,与福建师大的治学风骨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

但正统儒家文明只是闽都文化的母体,而非全部。依山傍海的福州还深受海洋文明的浸润。海洋文明的精髓在于,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诚如“闽派语文”泰斗、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孙绍振所言,福建精神中的“海纳百川”彰显的正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福建文化特质。而福建师大的治学气度也由此形成。21世纪以降,福建师大充分发挥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毗邻台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同时,福建师大还通过兴办孔子学院、拓展海外华文教育,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在此背景下,2012年近万名留学生参赛的第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福建师大留学生米娜勇夺冠军。由此可见,福建师大的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秉承着其“兼容并包”的治学气度,正愈发蒸蒸日上。

无论是福建师大的治学风骨,还是治学气度,都离不开闽都文化这片沃土的滋养。纵观闽都文化两千年的发展史,以内陆性特质为基调兼具海洋性特质的独特品格,自晚清以降,最终形成。在此基础上,包容和合、稳健谨慎、爱国自强、经世务实的闽都精神,已逐渐内化为一代代福建师大人的品格素养。

岁月流转,沧桑巨变。如今已实现省部共建并成为“小211工程”建设院校的福建师大,历经百年的洗礼,凝练出闽都文化的风骨与气度,正踏步走在下一个百年的治学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