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汉语教学与写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汉语教学与写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年级一般要开设现代汉语和写作两门基础课。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无疑,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这一点与写作课的目的不谋而合,所以,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来讲述有关的现代汉语常识,这样做,可使学生对所讲知识一目了然,真正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现代汉语教研室的老师们齐心协力,不断探索,调阅了近千篇学生习作,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逐一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总结出了现代汉语教学与学生写作实践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与写作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所以,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现代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知识的教学,就整体而言,以往存在着明显的误区,重点落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过分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忽视能力的培养。我们说,现代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学家研究概括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条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条文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律并使之内化为主体的一种能力,培养他们敏锐而严密的语感。记住语言规则不是目的,提高语言能力才是根本。要使一种规律内化为主体的一种能力,必须要通过实践。

作文本身是学生发表见解、宣泄感受的一片自由天空,可是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和校园的狭小空间内,视野狭窄、阅历有限、生活积累不够,更重要的是词语匮乏,所以,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针对这一现状让学生思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重视词汇的学习与积累。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已经达到事半功倍了。要从根本上解决作文中的“无米之炊”现象,教师固守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思想是不行的,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思维,进而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联系学生作文实践来讲解有关现代汉语理论常识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关系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在讲解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时,先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引起大家对问题的重视。故事说的是,四川省一位农民在办喜事时,用装农药的瓶子打散酒,结果出现中毒现象。农民知道农药有毒,但他同时认为酒中含有酒精,酒精能消毒。而我们知道“有毒”中的“毒”是词的意义,而“消毒”中的“毒”是语素的意义,二者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一回事。那位农民正是混淆两个“毒”才造成中毒的。真实的案例讲完后,大家认识到学习语素义与词义这一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学习兴趣倍增。在此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针对有的学生把“画虎不成反类狗”(又说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理解为“没画成老虎,画成了狗”,进一步讲解词义与语素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义与语素义有一定的关系,但词义不等于语素义,尤其是古今意义不同的语素最容易误解。在“画虎不成反类狗”中,“狗”的语素义是熊虎一类动物的幼崽。如《尔雅释兽》说:“熊虎丑,其子狗。”郭璞注:“律曰:捕虎一,购钱五千,其狗半之。”所以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是说没有画出山大王的威风,把山大王画成了虎羔子。这样一讲,学生就明白了有关问题的知识点。然后,老师又进一步讲解由于语素的变异和书写形式的变化以及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隔膜往往使语素义和词义的联系变得模糊。举例来说:君主的女儿是公主,公主得名于三公主婚。如果不了解中国古代君主女儿出嫁由三公主婚的制度,就不了解“公”和“主”的语素义。古人生儿子称为弄璋之喜,生女儿称为弄瓦之喜。璋是一种玉器,瓦是什么?古人重男轻女,儿子的前途是读书做官,要佩戴玉器,所以从小以璋为玩具。女儿迟早要嫁人,纺线织布,操持家务,所以从小以纺砖为玩具。如果不了解古代生子的习俗,就不知道“瓦”虽为“土器已烧之总名”,但在这儿指的是纺砖。

再比如,讲解“成语”一节,老师针对一男生习作中“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豆蔻年华,奋发努力”的说法,指出要做到恰当运用进而巧妙地运用成语,就要首先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因为成语的内涵非常丰富,绝不能望文生义,否则就可能闹笑话,而这位男生作文中的失误就是因为不理解“豆蔻”是专指少女造成的。通过讲解,学生感到针对性很强,理解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接受老师的讲解。

同样,结合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来讲解语法知识可能会使一些抽象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鲜明化,从而激发兴趣,引起学生重视。比如:宋玉柱在《语文建设》(2001年第1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令人可敬’之类”。而一些学生的作文中也有类似用法。于是,老师就转引宋玉柱的话语讲解到:“令人XX”这类格式,语法上叫兼语句,它的特点是“人”作“令”的宾语,同时又做其后的“XX”的主语。也就是说,“人”与“XX”之间是主谓关系。正因为这样,“XX”只能是陈述“人”的,而不能是陈述全句主语的。“令人可敬”这类语病有很大的典型性。平时常听人说,阅读中也可以见到类似的表达,如“令人可悲”、“令人可爱”、“令人可信”等。要正确使用此种格式,应该注意“人”字后边“XX”的词性。一般说这种格式中的“XX”应为动词,如“令人敬佩”、“令人感动”、“令人难过”等。而“可敬”、“可悲”、“可爱”都是形容词,而且语义指向全句主语,所以不符合语法规范。当然,“XX”也可以是主谓短语,如“令人心里难过”,“令人心惊胆战”等。这样用时,句中的主谓短语仍是陈述兼语“人”的。如果一定要保留“可敬”之类的词也可以说成“令人感到可敬”。加上“感到”二字,就使“XX”成为陈述兼语“人”的成分,符合兼语句的要求,这就通顺了。

以上有关现代汉语教学与写作实践关系问题的探讨,我们只是着手做了最基础的研究和尝试,应该说是刚刚起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的培养应该包括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普及方面就是听说读写“应用”的达标。许多来自方言区的学生,不经过训练是不可能达标的。提高方面就是掌握规范标准,具备示范评判和批改各种语言作品的能力;了解语言应用中各种变异的规律,具备鉴赏、分析和创造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学生毕业后不论是当教师、教语文,当编辑、记者做采访、写稿子、改稿子,或是当秘书、听汇报、写材料,应该都可以应付自如了。而作为教现代汉语课的老师,不能单单停留在静态的分析,而应结合动态的综合运用灵活讲解,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来分析有关问题,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真正认识问题的实质,教师从中正确引导,有条理地归纳概括,改变不加区别地“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避免一味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编 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