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彭城余韵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彭城余韵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徐州,一个有着2600年历史的古城。漫漫历史长河中,该会有怎样惊天动地的故事?走进徐州,探寻历史的踪迹,我们就如同回到了秦末汉初的天空下。楚汉战争的烟云还未散去,耳畔还有隆隆的战鼓声和震天的厮杀声。“楚汉相争今何在?惟有横波水东流。”呼吸着楚雨汉风,历史的天空中仿佛传来英雄沉重的叹息声……

戏马台,失败者的高歌

徐州城南,有一高台巍然屹立。千百年来无数次的黄河改道,古彭城尚存遗物都已深埋地下,唯有这座古高台犹存,名日戏马台。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后,在城南构筑高台,用来观看将士戏马,故得此名。它依山而筑,高约82米,气势宏伟,霸气逼人。而今,拾级而上,迈过青阶,穿过月亮门,登临“广袤百步”的平台放眼展望,可以想见,当年项羽在高台上俯视山下万千将士策马练兵,那气势是何等恢弘、豪迈!

虽然项羽在楚汉相争中一败涂地,但戏马台却成为西楚霸王千古雄风的遗迹,供后人瞻仰。苏轼在徐州期间经过仔细观察,对戏马台曾有这样一段评论:

彭城三面阻水,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军马,而戏马台在焉,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垒木炮石凡战守之具,以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年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易取也。

可见项羽筑戏马台,并不限于悠闲取乐,更重要的是出于战略考虑。它如同一个壁垒,攻守两便,确保了彭城的安全。彭城作为国都,地理位置独特,“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有“五省通衙”之称。项羽固守此地,便扼住中原之要冲,可傲视群雄。遗憾的是,彭城这座“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的城市,并没有成就楚霸王的霸业。后来刘邦联络各地诸侯王,率联军56万攻楚,一举袭占楚都彭城。此后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

“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词人感叹着英雄末路的悲凉,《垓下歌》在他耳边回响。面对死亡,项羽慷慨悲歌。不能否认,他是真正的豪迈者,纵使失利,亦是豪气干云,此等气魄,何人能及!天赐失败,便不复再有颜面去见江东父老,英雄气概,令人唏嘘。后人来到徐州,总免不了要感慨几句。

徐州

陈基

日上彭城独倚楼,关河迢递水空流。

不因跃马江东去,安得歌风沛上游。

……

今天,只有悠悠江水泛着浪花,似乎在诉说那悲怆的故事。在诗人眼中,垓下之战。项羽为众将士免遭涂炭,自刎身亡,虽败犹荣。江水作证,浪花吟唱,他是一轮争辉的日月,是一条江东巨龙。

任后人如何感慨,历史的车辙不会改变,所有的一切就让穿越千年的戏马台默默承受吧!立于高台秋风之中,回首彭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让人不禁高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歌风台,成功者的悲吟

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史实:西楚霸王的失败,成就了汉高祖刘邦,也成就了中国繁荣灿烂的汉朝文明――汉族、汉语、汉字、汉文化……刘邦在两千多年前开创了一个汉王朝,也为后世留下了传颂久远的汉文明。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徐州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的发迹地。唐人王在《咏汉高祖》中称:“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徐州流传着很多关于刘邦的故事,也保存了大量的遗址。

在徐州沛县境内,也有一座高台,叫歌风台,相传是当年汉高祖刘邦唱《大风歌》的地方。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经过沛县时,刘邦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数十日。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场景盛大感人。后来。沛县百姓为显扬皇恩,请金石良匠把《大风歌》刻在石碑上,并修筑百尺高台,立碑于台上。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大风歌碑身已经残损,但当年蔡邕亲笔所书的大篆碑文仍依稀可见。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人人皆知,但歌风台却很冷清。现在,从歌风台四望,《史记》描绘的场景早已荡然无存,但是,站在大风歌碑前,远古缥缈的历史忽然真实得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一个平民以自己的智慧,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成为一代君王,这一切好像都并不遥远了。平民出身的刘邦文化程度不高,他写的这首《大风歌》是其仅见的文学作品。刘邦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所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希望做到这一点。但真的可以吗?他自己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

透过《大风歌》,我们看到是一个胜利者的悲哀。寥落的歌风台,来者迎风悲吟。

原庙汉墓,汉高祖的余泽

自古战争,胜者王,败者寇。一个王者。便可以成就一个城市的文明。如今的徐州有着丰富的汉文化宝藏,汉兵马俑、汉墓以及汉画像石,构成了徐州汉文化的“三绝”。这让当时作为国都的西安和洛阳多少有些失落吧!

走进徐州,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楚风汉韵。距歌风台不远,有一座汉高祖原庙。庙身建筑飞檐屋梁,均以褚色围边描画,四方且对称的造型,雄伟而庄重。汉画像石及汉俑、汉石雕马、羊等动物,弥散出悠远的沧桑。一尊巨大的青铜香炉,四周萦绕着淡淡的香烟,好似洇润着凭吊者肃穆的情怀。

这座庙为西汉初年所建,距今已两千余年。惠帝刘盈感念高祖成帝时回家乡与父老同饮,击筑歌风,尽享悲欢离合,于是扩建高祖原庙以祭祀刘邦。庙内刘邦塑像庄严威武,历经千年香火依旧。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无不留下诗文。唐代诗人皇甫冉有诗云:

奉和汉祖庙下之作

古庙风烟积。春城车骑过。

方修汉祖祀,更使沛童歌。

寝帐巢禽出,香烟水雾和。

神心降福处,应在故乡多。

也许这座古庙正遂了汉高祖的愿望。“(高祖)谓沛父兄日:‘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不忘故土情,徐州百姓更不会忘记高祖。

一座城市,两座高台,一南一北,遥遥相望,诉说当年风流。一场战争,两位英雄,一辱一荣,两两叹息,成为历史回声。也许这两座高台在徐州算不上什么珍贵的遗址,它们没有龟山汉墓的贵族风范,比不上汉兵马俑的雄风,但它们铸就了历史岁月的篇章,承载了一个城市不灭的记忆。

大风歌

汉・刘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垓下歌

秦・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城子・别徐州

宋・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