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时代脉搏 锁定历史坐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一名省级党报时政记者,只有总揽全局的胆识气魄,才能真正准确理解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才能拥有一双俯视全局的慧眼,在表现重大题材、重要事件时游刃有余,在写作中高屋建瓴、磅礴大气,生动深刻地宣传党的主张。正因为眼中是两岸关系大局,我们才能在闽台交流纷繁众多题材中,选择了最能表现两岸关系趋势的平潭开放开发,把这一题材表现得立意高、分量重。
《平潭大开发 共筑两岸人民美好家园》一文,能够获得第21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笔者感受到,原因是把握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时代脉搏,捕捉平潭开放开发这一两岸交流交往的亮点,反映了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的热切渴望。
一、采写初衷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台湾70%的民众祖籍福建。可以说,福建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当前,闽台交流日益热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身处福建,作为一名党报时政记者,能采写一篇反映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新闻作品,为祖国和平统一鼓与呼,责任重大而光荣。
在与同事同行的交流中,我们认为,一篇具有生命力的闽台交流新闻佳作应该具备几个特点:聚焦闽台交流的标志性事件;反映两岸同胞真实意愿;体现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文章既在纵向上展现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又在横向上从全局高度叙述事件本身,具有开阔的视野,实现经纬交叉。
如何在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中,锁定最具表现意义的节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提出和开发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平潭为全国第五大岛,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125公里)。平潭历史上就是东南沿海对台贸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转站,清咸丰年间被辟为福建省5个对台贸易的港口之一。1978年,平潭在全国率先被批准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台胞接待点。众多台胞通过平潭这个特殊的两岸交往交流窗口,认识大陆、了解大陆、走进大陆。
2009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举全省之力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抓手,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积极探索“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两岸合作新模式,努力打造两岸人民共同家园。
平潭综合实验区有别于一般的台商投资区、开发区,它被赋予了吸引台胞共同参与管理的特殊功能,是以往对台交流模式的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突破。因此,平潭开放开发不仅中央重视,台湾民众也十分关注,某种程度上是两岸关系的一个缩影。
平潭综合实验区提出一年多来,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在海峡两岸的关注度日益提高。2010年12月,平潭基础设施、台资企业等11个项目同时动工,这其中最引关注的是福州至平潭铁路和海峡客滚码头的动工。这两个发挥平潭地理优势、对台延伸的交通项目不仅将使两岸未来往来更加便利,而且更像两条橄榄枝,释放了大陆方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
二、采写过程
海峡两岸媒体反映平潭建设的报道量多、密度大,怎样在这些报道中凸显特色?我们一直在思索。
省级党报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力。一是权威性强、公信度高,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战略的权威解读,都是地方党委、政府认同的基本事实,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引导力;二是视野开阔,明晰大势,能够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看待一个战略的意义所在和发展方向;三是情况掌握,洞悉当地发展的情况。
基于福建位置特点和省级党报自身优势,早在2010年3月,报社领导就召集相关部门同志进行集体策划,要求写一篇以平潭开发为主题,以两岸关系为背景,有深度、有影响的稿件。
动笔之前,我们已经有了相当的资料积累。
两位作者,一位是负责省委、省政府新闻报道的时政记者,对中央精神、省委部署比较熟悉;另一位是派驻平潭的记者,平潭建设开发进展情况烂熟于心。
笔者与省台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前形势。他们认为,以平潭开放开发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缩影写一篇文章,切入点好,时机恰当。得到肯定后,我们马上着手在以往基础上,收集最新材料。从当前先行先试政策、到开工项目情况、再到两岸各方反映等等,整整写了14页。
写作也颇费了一番脑筋。传统写法是:以一批项目开工为由头,详细介绍11个项目的情况,然后说明这些项目建成后对平潭开发的意义,最后指出,平潭开发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交往。
我们认为,如果仅仅从采取这种角度,不仅凸显不了平潭开放开发的重大意义,也缺乏高度、深度,缺乏历史厚重感,就归于平淡。于是,我们跳出这一思路,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写这篇文章。文章开头,直接点明平潭与台湾的特殊地理位置,同时指出两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拉近与台湾的时空距离。随后,直接跳过介绍其他项目,简明扼要地道出福建省委、省政府推进平潭开发的意义所在;浓墨重彩地叙述两岸各界为推动平潭开发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项目开工现场台商的热切回应。最后以第六次“陈江会”取得丰硕成果,展望两岸交流美好前景收尾。
笔者感到,文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视野开阔。没有拘泥于单纯平潭自身建设情况,更没有把笔触停留在具体项目介绍上,而是以全局的眼光,审视平潭建设,甚至横跨到前几天举行的第六次“陈江会”上,不仅看平潭、看福建、看海峡西岸,还看到了海峡东岸。
二是把握平衡。不仅叙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针对平潭建设、闽台交流所做的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工作,也详细列举了台湾各界的回应。特别是文中仅有的两个现场采访都是以台商为对象,表达了他们对投资平潭的信心、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拥护。这就使文章比单纯叙述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各项举措和平潭建设进展,更具说服力、可信度。
三是层次清晰。全文以“家园”二字贯穿始终。从两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使美好家园愿景更进一步,倒叙福建提出建设两岸人民共同家园,再到美好家园需要两岸携手共筑,最后展望平潭成为两岸人民美好家园。层层递进,结果自然。
四是笔法精炼。在全文900多字中,平潭特殊地理位置、两个项目蕴含的意义、平潭开发的重大意义、台湾各界的反响都有清晰地叙述,甚至还一笔带到“陈江会”。笔墨浓缩,信息量大。
文章见报后,多个重要门户网站给予转载,在海峡两岸引起较大反响。
平潭台商李云超第二天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平潭处于开放开发初期阶段,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还未批下来的情况下,很多台商、台湾民众对于平潭要建设两岸人民共同家园持观望态度。这篇报道写得很好,说明大陆实实在在推进两岸合作交流,给我们增强了在平潭投资创业的信心,我要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在台湾的亲戚、朋友。”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干部们则这样评价,文章有高度、有思想性,体现了打造“两岸人民共同家园”这一开发主题,为平潭开发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采写感悟
这篇作品能够获此殊荣,笔者感到有几个方面经验值得总结。
一要始终立足高地,拥有全局眼光
记者艾丰有一句话:“当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记者要有全局眼光,才可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揭示出它的深刻意义,写出有深度的稿子。福建日报社领导也多次要求记者要有“源于福建、高于福建”的理念,站在省委书记的高度,以全局眼光来看待福建发展,采写新闻稿件。
在采访实践中,我们感到作为一名省级党报时政记者,只有总揽全局的胆识气魄,才能真正准确理解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才能拥有一双俯视全局的慧眼,在表现重大题材、重要事件时游刃有余,在写作中高屋建瓴、磅礴大气,生动深刻地宣传党的主张。
正因为眼中是两岸关系大局,我们才能在闽台交流纷繁众多题材中,选择了最能表现两岸关系趋势的平潭开放开发,把这一题材表现得立意高、分量重。
二要把握时代脉搏,锁定历史坐标
改革开放之初,一批批先行者“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以“深圳速度”创造了特区建设辉煌成就。他们靠的就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大胆闯、坚定干。
作为一名时政记者应见微知著,叶落知秋,具备敏锐的政治眼光,在把握时代脉搏中,寻找历史坐标。平潭综合实验区甫一提出,能得到台湾同胞何种程度的呼应,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将发挥多大的作用?难有准确回答。但通过多年来对两岸关系的观察,我们发现,只要是善意之举、诚意之举,必将得到台湾同胞拥护,必将有力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两岸三通”、对台旅游、各省经贸代表团赴台采购,这一个个事例无一证明了这一观点。因为清晰地判断,平潭开放开发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在篇末展望,以构筑两岸人民共同家园为目标的平潭,这块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热土,将更加引人注目。
事实证明,只有打上时代的鲜明烙印,真实记录时代风云,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寻找到最有表现力的历史坐标,新闻作品才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要科学统一新闻与宣传,增强传播能力
一般来说,消息是新闻中最基本的、使用量最大的文体。它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它强调客观,只呈现事实,不表露意见,没有评论和判断。
但在这篇文章写作中,从导语第一句“平潭距离台湾新竹68海里。”开始,到两个交通基础设施的介绍,再到最后对平潭发展的展望,以“家园”贯穿始终,我把自身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观点和倾向清晰表露。
在新闻实践和在这篇文章的写作中,笔者清晰地感受到了新闻与宣传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力图让受众接受观念、影响思想新闻者对新闻本身无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新闻传播是一次性,宣传却需要重复; 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笔者感到,这篇文章正是始终饱含着对祖国和平统一的热切愿望,饱含着对台湾同胞深情,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好评。因此,作为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科学统一新闻与宣传,尊重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不断增强传播能力,努力实现新闻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四要注重日常积累,提升自身素质
新闻灵感来自于平时积累。从事新闻工作十年来,笔者深深体会到,一篇文章成功与否,可能有偶然的因素,但绝对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和扎实的功底。
对于平潭岛的认识,笔者是一次次走出来的。平潭海峡大桥尚未通车前,登岛还需要排长队、等轮渡、过海峡,那几公里宽的海面往往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也坚持多次登岛采访。战略提出后,更是一两个月上岛一次。从当地风土人情,自然禀赋;到经济产业,发展布局,笔者一一了解。平潭的每一步发展,笔者都密切关注,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中。所以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该用哪些材料,该从哪个角度阐述,胸有成竹,文章也一蹴而就。
东汉王充说:“涉浅水者得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只有深入现场、深入采访,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采写的文章才能生动,才能有深度、力度和厚重感。同时,笔者感到,作为一名记者不仅要是“杂家”,更要成为“专家”。一个优秀记者既要有一定的“万金油”般的工作能力,更需对某类或某几类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别人的知识来补充自己,在采访中学习,在采访中提高;另一方面要在自己熟悉、爱好的领域多下功夫,钻深吃透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业务功底。
(作者为福建日报屏山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