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个男人和他们的电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个男人和他们的电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年回家过年路过北京的时候。总是跑到西单图书大厦买一堆书,对我等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来说,拎书可要比读书苦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痴迷于此,无他,只是因为那儿的书实在好。

就在那儿,我记得买过一本石康的《北京姑娘》,且不说文笔如何,只觉此书风格独特,“京油子”的油腔滑调跃然纸上,这是一种很深的地域文化,如果放在南方,未必吃香。石康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最佩服的作家是王朔。我不知道“物以类聚”用在此是否恰当,反正,总觉得这二人文风有些相似,为人也有些雷同。

年轻的时候,看过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当时大概上初中,懵懵懂懂,对其中的某些细节看得云里雾里的,我们几个同学带着一脸的期待走进电影院,然后又带着满脸的问号走出电影院,感觉王朔深不可测。后来长大了,偶然间读到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才知道,原来王朔也是在模仿中渐渐成长,这二者的小说都是城市中的一种想象。确切说,是城市边缘生活的想象,跟工业化社会的人性有关。王朔也是生长在都市,也是经历“”的一代,因此,他文章中透出的玩世心态可以说是当时整个社会心态的一个缩影。

正因为如此,这二位的小说便经常被搬上银屏。钱德勒的小说被拍成黑,侦探马洛的故事就拍了好几集。黑,其特点是,城市夜景必不可少,情节大多错综复杂,经常围绕犯罪和暴力。另外,水,也成为黑的一个永恒的意象。

当然,王朔的那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充其量称为“伤痕电影”,还进不了黑这个深沉的殿堂,但在当时那个年代,该电影一推出,就引起各方争议――有人啜之如酐醴,有人弃之如蔽履,反正就是两个极端,当然,还有一批像我等懵懂少年,如维特般被烦恼困扰的一代,影片不过是停在脑海中的难忘影像,除此,再品不出太多的味道。

至于石康,也有些玩世的心态,但跟王朔那个时期大不一样。前段时间看一部电视剧《奋斗》,不知道是根据石康的小说改编的还是他就是编剧,讲述了一堆80后的年轻人为了事业爱情奋斗的过程。这是一群富有的80后,不是有个有钱爸爸,就是有个起码小康的家庭。至于男主人公,不愁吃喝,吊儿郎当,但在事业上却很聪明,屡屡成功,让人匪夷所思。整部剧情充斥着强烈地向往有钱人生活的情愫,“贫”话连篇,幽默用得过于泛滥。不知道是大大咧咧的北京人性格使然,还是作者本人一厢情愿的理想使然。文如其人,这话一点没错。作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影子,不管这影子是你的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从这一点上来看,作家是幸福的,起码可以在另一个文字编织的世界里实现未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