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看威海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看威海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党的十报告就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提出了系列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方能实现。多年来,山东省威海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近日,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中教研室主任刘中山、威海市城里中学校长杨亚辰、威海市高区实验小学校长袁海鹰就此进行了恳谈。

本刊编辑: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在促进公平、实现教育区域均衡的同时,还要给广大学子提供有质量的优质教育,这就是威海教育高位均衡探索的意义所在。威海提出实施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具体到辖区学校而言,您认为这个“高位”高在哪儿,如何实现高位均衡?

刘中山:“高位”是学校硬件高位与软件高位的统一,是学校管理高位与教学质量高位的统一,是学生学业发展与人格健全的高位统一,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体验幸福的高位统一,是先进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水平的高位统一。我市各级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和高规格配备,不断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为学校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核心竞争力,通过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具体说来,各所学校通过不同班级高位均衡发展、不同年级高位均衡发展、不同学科高位均衡发展、不同学生高位均衡发展、不同教师高位均衡发展来实现学校的高位均衡,实现优质教育的供给。我们通过办学条件与设施的均衡、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学生编班分配的均衡、教师和学生发展机会的均衡来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

袁海鹰:威海提出实施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具体到我校而言,一是目标定位高。一方面,我们提出了办现代化的葵文化特色小学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引领孩子们提出了“习惯修身、经典养心、特长怡神、科学助力”的个人成长目标,以及“不比父母比明天,不比起点比进步”的心态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又提出了打造“师德奠基、生活聚力、专业立身”的高品质教师队伍目标。这些高定位的目标,推动了学校追求优质教育、发展区域教育均衡的脚步。

二是价值观引领层次高。我们确立了葵文化的三个核心价值观,即“扎根沃土、心向阳光、簇锦成团”。“扎根沃土”是取葵根系发达、深扎泥土之意,寓示学校师生都要深扎生活沃土,以“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为理念,将教与学和生活和谐相融,同时还要深扎“好习惯”的沃土。“心向阳光”就是要求师生都要像葵一样,以良好的心态,在生命成长的岁月中,知美懂美,永远朝向对自己生命成长有益的方向。“簇锦成团”就是要求师生团结合作,以团队成长成就个人成长。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大核心价值观,学校实现优质均衡教育的脚步才迈得更结实、更稳健。

三是课程品位高。我们以关注学生今天的生命生存质量和未来的生命成长为重点,通过优化三级课程建设了立体的生活课程体系,让学生的知识在生活应用中形成能力,让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沉淀为素质。

杨亚辰:具体到辖区学校而言,2000年初,环翠区教育局提出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设想;2001年,环翠区委、区政府将教育现代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2年,环翠区全面实现了“校校通”,同年学科素质教育在环翠区的所有中小学所有学科全面启动;2004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拉开序幕;2006年,环翠区完成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了“班班通”……所有这些都为威海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尽了一份力量。

本刊编辑:从宏观上讲,国家、地方政府(比如威海市)都有责任、义务、动机,通过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完善、资源配置、教育改革等措施,强力推进整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但就一个地区内的微观个体即某一所学校来看,他们却有着强烈追求“不均衡”的动机,即在政府的均衡部署下,通过微观个体的创新,使学校的质量、品牌、信誉、资源、师资力量、教与学的效率等超出同类学校甚至出类拔萃。没有这样的追求。均衡只是低水平的平均化。那么,你们在攀登“高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中山:首先,有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大“四名工程”人选培养力度,强化学科团队建设。我们把“四名工程”(名师、名班主任、名团队、名校长)人选培养活动日常化,坚持把该工程人选培养与日常教研、课题培训、优质课例打磨等活动相结合,并与特色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在广泛征求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师,通过同课异构、互动点评、专家报告等形式开展“四名工程”教学研讨培训活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广泛开展“一课三摩”活动。“一课三摩”即抓住教学主要内容,进行多次研摩,不断改进,直到满意为止。这种课例研究,通过采用多人同课、多轮摩课、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等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方式,聚焦课堂教学,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对照课程标准、对照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教学执行力和教学效益。

其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的一致陛研究。我们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将课程、学生、教学、评价一体化进行研究和实施,努力揭示教学活动过程、结构与方式,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推进新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全面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生命发展。

杨亚辰:一是从特色确立之初,我们就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主体工程。围绕这个中心,我们在创设信息化环境、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依托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特色主题的课题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成绩显著。二是在德育信息化方面,开设网络家长学校,使培训更加高效;建立“成长的足迹”网站,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用电子眼寻找美”,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发现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美景。三是在“办公自动化”方面,OA办公系统,拉近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距离,使得学习、教研更加高效,管理更加民主、透明。四是为学生搭建平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我们对初一至初四的全体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培训,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技能,进而在校园网上开辟“在线视频”和“资源下载”栏目,收录学校优秀教师自行录制的优秀课例、各学科省优质课的相关录像。

袁海鹰:一是理念文化明晰文化建设方向。我校以葵文化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原有零散的目标重新梳理,形成了由师生培养目标、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天天向上”的校训组成的目标体系,形成了完善的葵文化理念体系。

二是阡陌文化推进管理精细化。阡陌文化是基于学校对精细化管理的思考而提出的。我们以葵园阡陌为蓝本,将管理重心下移,推出年级校管理,形成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赋予年级校长一定的人事权及活动设计权,将文化建设、教师成长、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家校沟通、总务管理、家校工作等下放到年级,在扩大年级校自的同时,有效地激发一线教师的管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三是向阳行为促进师德师能的提升。向阳行为文化是指教师将葵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显于言行举止之中。由校长、副校长带头开展“葵园”义工行动;组建学校文化建设专家顾问团,开展“高雅艺术进葵园”系列活动;发起茶艺、棋艺、手工艺、瑜伽等生活经典文化学习活动;开展“爱生”师德系列活动等,形成促进了教师内在思想、心态的改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校优质教育的形成水到渠成。

四是生活课程文化建设培养特色学子。生活课程文化建设以“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为理念,通过优化国家课程、丰富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三条路径,使中外文学、音美等经典文化融于学生课程学习中,使茶艺、棋艺等经典文化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教育教学与生活和谐相融,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普及知识走向经典文化。

五是形象文化促学校天天向上。形象文化是学校的标签,它包括环境文化和质量文化。我校的葵文化建设首先从环境文化做起,即通过可见、可触的实体塑造,如建筑物、绿化带等,让学生享受高品位的生活,享受自然育人的温馨。其次,我们还借助课程文化的建设和校园展示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师生乃至家长的质量意识,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本刊编辑:事实上让一个地区的所有学校都变成一模一样会背离均衡发展的本义。要真正做到高位均衡发展,就必须一校一个样,各具风格特色。请结合你们的实际工作,谈谈威海市在促进高位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是如何支持每所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刘中山:第一,指导引领学校科学定位,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系统构建。在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教育局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科研先导和智力支撑作用,加强对中小学校特色建设的业务指导。我们通过专业机构和专业力量在对不同学校进行广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学校特色发展情况的信息,形成学校特色发展报告。在此基础上,指导学校设计特色发展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时间表。

第二,打造龙头,抓住学校特色建设的灵魂人物。我们高度重视校长的专业成长,通过实施威海市“四名工程”之“威海名校长建设工程”,在广泛了解校长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订有针对性的校长培训和管理方案,采取专题讲座、教育考察、研讨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校长领导特色学校建设的水平。

第三,课题引领,力促特色活动课程化、特色课程多元化。我们采取课题引领战略,通过指导、督促、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威海“十三大课题”的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能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为建立科学、高效的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第四,评建结合,做好学校特色发展的远程护航。一是完善与特色建设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引领各学校制订基于学生发展的具体培养目标,将特色建设落到实处。二是建立特色建设的实践平台和操作载体。一方面,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建设,注重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另一方面,从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有组织、有系统地组织活动,促进学校特色建设。三是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管理办法。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培育”的方针,按照“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评估原则,通过自评、申报、培育、认定等基本程序进行申报验收,以此促进特色学校建设。

杨亚辰:一是制度保障。威海市教育局提出到2015年,所有中小学将建成有影响的特色项目,50%的学校将创建为市级特色学校;到2020年,市级特色学校的比例将达到80%。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性文件,如《关于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意见》《威海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等。

二是培训保障。今年是我市特色学校建设的启动之年,作为“威海市教育局2013年度十项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培训考察、经验交流、典型引路等方式,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做了大量培训,如请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松林为全市中小学校长做题为《学校特色发展与顶层设计》的特色学校建设报告等。

袁海鹰:市教育局为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推行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政策,以政策的倾斜扶持并带动不同区域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二是以各级教研室为引领,通过开展名师培养活动、校际间教研活动等,以骨干校带动薄弱校,以骨干教师带动区域教师共同发展。三是成立了“威海市中小学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定期带领研究小组开展实地调研、外出参观学习,组织校际问文化交流现场会或总结报告会等。同时,课题领导小组还聘请专业机构和专家对三市一区的学校进行“一对一”的文化建设指导活动,大大加快了辖区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有效推动了学校品牌、区域品牌建设的进程,加速了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步伐。

本刊编辑:要解决人人有学上、人人有好学校上的均衡和高位均衡的问题,同样需要学校内部促进微观的教育公平与均衡,或者说要努力做到学校的教育要适合每个学生,让不同天赋、性格、特长、爱好的孩子在学校里都能得到适合他们成长与发展的教育。但在班级授课制下,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谈谈学校在这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高质量保障区域教育均衡高位发展。

刘中山:首先,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是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各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良好习惯培养活动,利用学生大会、告别不文明行为从我做起等活动,将习惯培养体系化、课程化。二是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各学校出台了《全员育人管理方案》,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树立长短期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建成了“级部—班级”导师分级管理体制,将课外活动、自主学习时间固定为导师和学生交流时间,要求每名导师至少两周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生生合作,打造高效学习模式。许多学校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实现生生合作的学习模式。为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I生,专门出台了《课堂小组展讲环节流程与规范》《关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小组的组建方法到学习小组的培训及其运转过程、评价方式都做了详尽的规定。

杨亚辰:2012年,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初中阶段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分层教学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们尝试通过摸底排查工作,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每班选3-5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确定固定辅导时间,将每周五课外活动作为全校性的大学科辅导时间,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辅导,尽可能及时消化本周所学知识。

袁海鹰:第一,我们在国家课程中,全面推开“葵园主播”课前三分钟;同时,以精讲课程内容为基础,在音乐、体育、美术、品社等课程中,加入经典音美作品赏析、武术、葫芦丝、中外经典阅读等内容,丰富了国家课程。第二,利用《传统文化》与楹联教学的契合点,开发出一年级《(笠翁对韵)与对联》教材,并逐渐在全校推广。第三,按校级全员、年级、综合素质提升,开发了全员书法、生活种植、陶艺等校本课程,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此外,我们还开展“我长大了”阶段学习成果展示、每日离校展示与每周成长目标梳理;同时,开展了种葵收葵节、科技发明、楹联创作展示等系列活动,使每一个学生每隔一个阶段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

本刊编辑:最后请从自己的切身感受,谈谈自从威海全市实施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中山:一是学校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四是城乡师资实现一体化发展;五是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创新场所和综合各种信息的学习平台,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杨亚辰:一学校数量减少了;二是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了;三是实行划片招生,根据所有学生户口所在地统一分配,不存在择校问题;四是差异变大,特色鲜明;五是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已经不存在差距;六是教师群体专业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七是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袁海鹰:自从威海全市实施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以来,三市一区学校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各校文化内涵、办学品质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教师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各校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学生择校矛盾大幅度减轻,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借读费。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更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形成了社会性的“文化提升品质、文化孕育特色”的教育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