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镇规划应因地制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镇规划应因地制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镇规划中,城市的面积大小、人口、经济、政治等因素决定了城镇建设的不同方向,各国的城镇建设也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特点。国外小城镇的建设特点和风格,以及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城镇;规划;建设

彰显特性的北美小城镇

曾有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从事农业的300万人,约占总人口2%。美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95%以上。但美国绝大多数城镇人口不是生活在大城市里,而是生活在小城镇上。有美国人揶揄自己,美国就是一个大农村。确实,在很多中国游客的眼中,美国几乎看不到城乡差距,无论去哪,都是城市,因为有漂亮的屋子,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无论到哪,似乎都是农村,因为有成片的绿地、蓝天和白云。美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依赖并得益于小城镇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有了城市周围及腹地的小城镇的发展,才有了美国大城市的兴旺与繁荣。事实上,美国的大城市都是由众多的小城镇组成的。像洛杉矶市是由88个小城镇,芝加哥是由260个小城镇组成的,这些小城镇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有机地形成了像洛杉矶和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

美国在小城镇建设中很重视规划的作用。美国小城镇规划有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注重功能;二是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三是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四是塑造城镇不同的特点和培育有个性的城镇。

美国建设小城镇需要编制详规,政府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连接城镇间的高速公路,而小城镇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是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则负责小城镇社区内的交通、水电、通讯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

美国的环境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给小城镇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在规划时,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性,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小城镇建好后,仍然重视建设管理,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注重自然美的欧洲村镇建设

欧洲小城镇的建设总体比较成熟,如德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法国、摩纳哥、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的小城镇建设,除去各民族特性外,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

一是城镇规模较小,城市空间尺度宜人。一般城镇人口规模在万人左右,街巷空间延续中世纪马车时代的道路及街巷尺寸,道路一般在八米左右。这与其发展历史渊源极深。中世纪的欧洲庄园经济和城堡经济是经济结构中的主体成分。居民点的规模较小,人口密度低,生产经营性活动在城镇外的独立区域完成,导致生产与生活功能的分离,城镇的职能以生活为主,也形成了居民重视人居环境的传统。

二是城镇建筑以独立式和连排式住宅为主,公共设施配套完善。由于欧洲的社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接近负增长,对移民的控制又相当严格,因此欧洲小城镇的人口密度低,人口规模的压力并不大。小住宅的建造既符合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也是延续城镇历史文脉的有效手段,并且与居民亲近自然的追求相协调。由于工业化的过程已相当充分,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已相当完善,因此小城镇的生活条件是舒适便利的。考虑到历史上欧洲居民对公众场所的重视,延续至今的小城镇都有市政广场等公众空间及聚会场所,这与中国传统城镇的街市空间概念是共通的。不同国家的小城镇建筑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是自然而流畅的,建筑外观上历史的渐近过程得到清晰的体现,但相互之间的呼应和衔接也显而易见,城镇的生活力得到延续。

三是新的城镇建设项目规模小,且以由点及面过程居多。由于西欧小城镇已进入到成熟期,大规模的更新及建设项目已极为少见,小范围的建设在整体风貌控制的前提下进行,避免了对小城镇整体格局的冲击,这与当今中国动辄大拆大建的风潮是迥异的。

中国城镇规划需要因地制宜

城镇规划的编制及决策过程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才干,反映市民的意愿。规划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环境保护,创造生态型人居环境;规划兼顾历史的延续性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使之能和谐地统一在城镇建设上。中国的城镇规划道路,需要汲取国外先进经验,也需要因地制宜。

一是要实施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实现大中小城市和新农村协调发展。实施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实现新农村合理有序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统筹规划新农村发展;科学编制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发展重点新农村的策略。

二是要科学编制新农村镇域规划,完善新农村功能,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编制镇域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规划镇域村镇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新农村用地与其他空间资源相协调;加强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优化新农村镇区规划,塑造新农村特色。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镇区规划;重视新农村建设用地选择;提高新农村镇区规划水平,塑造新农村特色;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和名胜古迹保护;统筹规划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强化规划调控作用,加大实施监管力度。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农村功能保障。加强新农村供水排水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新农村燃气和供热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新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构建功能明确、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加强供电与通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

五是要重视环境保护与建设,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编制新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加强声环境保护;强化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整治;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环境管理措施。

六是要重视防灾减灾,保证新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科学合理地编制防灾减灾规划;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加强洪涝灾害的防治;加强地震灾害的防治;加强消防设施与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

[1] 《城市发展史》刘易斯・芒福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城市意象》 [美]凯文・林奇 著 华夏出版社

[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赵和生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剑(1979-)、男、汉族,籍贯广西柳州、建筑师中级职称、建筑学学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规划、建筑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