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艾香人面香喷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忽然想起在新疆吃过的艾叶面了,就一次。
还是在乌鲁木齐的领馆巷,是一条很短的街,美食多得很。我在那里吃过“那什”“曲曲”等,现在有的名字也记不全了;有时候什么也不吃,就在那里闲走,闻着香,听着歌,看着美,也是一种得劲儿。
我忘记了那家饭馆的名字了,也是一家民族餐厅。在吃上,西域各族人民真是创造了各种新鲜,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在这里读书的日子里,我尽可能地走街串巷,寻找美食,或者不用寻找,随处就是美味,只管歆享。
于是就吃到了艾叶面,那是一个很悠闲的周末。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艾叶的汁水入面,面就有了艾的香和色:如药的清香,似葱的青色。面入锅后,在水中翻滚几个来回,出锅,过水;再浇上蒜汁,淋上香油,撒上辣皮子(红椒丝),泼上酱醋,看着,闻着,你就想疯狂地吃!
不过,别慌,美食得细品,先品味一下艾是如何入面的:端午前后,新疆的艾长得正好,不嫩不老,捡那叶厚、色深、绒白的叶片采之,洗净,入水焯一会儿,捞出滤干,切碎,刀背剁成浆,和面中,再擀成面条;或者就活成一面团,醒上一两个小时后,剪成小块或条,入开水,如小鱼儿。面色青亮,面汤青润,热腾腾地放香!
其实那天也赶巧了,是店老板有些感冒,让自家姑娘做一碗,尝鲜且治病。我目睹她做面的过程,实在忍不住,就要求多下一碗,按照时价付钱。老板爽朗的笑声中,我就有了这一回吃艾面的经历。我和老板比着吃,一头的汗水。那天,我把碗底的汤汁也喝完了,那是地道的羊肉丁、胡萝卜丁卤汁,配上芥末油,味道实在“亚克西”!艾人药,我是知道的。可以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平喘、镇咳、祛痰等等。艾叶可用来煮蛋或煎蛋吃,可为食疗,对长年头痛、神经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等,效果佳。《本草》记载:“艾叶能灸百病。”端阳节,艾拉着菖蒲的手,常走到各家门楣上,表达一种民俗。我还知道,艾者“爱”也,《诗经·王风·采葛》中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前两句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看来,艾比葛、萧更能表达情意,很早就在《诗经》中飘香了,被叫做“相思草”,表达着“爱”。
可是,艾人面,我是在新疆知道的,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民族姑娘给我演绎的。当时,她的哥哥还很不理解我的请求,可是她感冒的父亲倒是很爽快地答应:“远方的客人嘛!”
后来我还去那个店吃过几次饭,可是一直也没有好意思说想再吃碗艾面。那家的女孩子也常在后厨,不出来。再后来,店依旧在,包括门口的无花果,人却换了,好像是一家回了哈密……
和老板的几次交流中,知道他们一家来自哈密七角井。老板说,艾面其实来自中原,或者是中原人发明的——当年,一位将军奉命征西,长途跋涉到哈密七角井,有些身体不舒服,嘴里没有味道。手下人没有办法,看到四处生长的艾,就掐了嫩叶,投入面条中添一点青色。谁料将军吃后身体好了,爱上了这一口,这么地演进中,就发明了艾面。
哈哈,不花不果的艾,成就小小一碗面后,还包含着大文化,包含着文化交流的味道呢!在新疆,艾叶泡茶,艾叶做汤,艾叶入馕,品种颇多,可惜我都没有尝过。
盼望再去新疆,盼望再去哈密,我就到七角井,尝尝那里的艾面,应该更地道吧?要是能碰上那位姑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