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机构制图采用项目教学的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构制图采用项目教学的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中职生的就业状况不尽如人意,就业问题已是无法回避的难题。在企业用人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转变思维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但当前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企业产品为依托,实施项目化教学,是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就业;中职学校;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机械制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08-03

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企业用人标准不断提高。如何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就业现状要求教学改革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有这样的困境:用人单位普遍反应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不高,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能胜任相关工作;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拿到了各种技能证书,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并不具备实用的工作技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究其原因:第一,对“就业”的理解落后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过去师生对就业的理解长期停留在双证教育的基础上,多数学生只能实现低水平就业,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适应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在以学科知识设计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下,学生对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传授方式不感兴趣,容易引发厌学情绪。同时,课程内容陈旧,知识更新慢,教学方法单一,导致专业课程教学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述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出现企业招不到满意的技术工人、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尴尬局面。

二、职业能力的培养呼唤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主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师生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为教学活动的先进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核心在于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过程。学生在处理项目的过程中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掌握固定知识和单一技能的操作者或实施者,而是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反馈等系统行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种素质的表现就是职业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职业能力的员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需要。《机械制图》作为机电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厌学现象严重;教师教得辛苦,实际效果不佳。除了学生的文化基础不牢、缺乏空间想象力等因素外,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是传授――接受的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参与学习,更没有发挥创造性。这是长期困扰专业教师的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识图能力、画图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机械制图》知识贯穿于机械类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专业技能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1.确立《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机械制图》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克服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带来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以严谨和规范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2.构建《机械制图》项目课程内容

针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首先梳理专业结构,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其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项目。

(1)《机械制图》项目课程的性质。它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体现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课程之一。

(2)《机械制图》项目课程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3)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规定的素质要求及知识要求为主线,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进行项目化课程编制。

3.依托企业产品,实施项目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应及时转变思维方式,树立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以企业的需要为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准确定位,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课程教学目标。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学校主动寻求企业,与之展开生层次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借用学校的人才优势,而学校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设施,将其作为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托企业产品开展项目化教学,是完成后期教学任务的首要选择。

(1)校企合作实现双赢。①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了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的过程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企业从一线工作的实际出发,从企业的发展需要出发,提出生产岗位的能力标准和用工要求。学校根据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改革,使《机械制图》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过程,使教学改革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兼任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②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接受了企业文化,适应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培养了职业道德,增强了团队意识,树立了责任感,实现了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学生在提高制图知识水平的同时,了解了企业的工作程序、生产过程、操作要求和经营理念,为自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企业通过实训发现并优先录用优秀人才,提升了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解决了用工来源问题,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近年来,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主动与企业联系,与用人单位沟通,对企业的产品情况、生产过程、设备状况及对员工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与企业建立了包括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在内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例如,远东机械制造集团是一家大型企业,一直与我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产品中有较多的零件适合作为《机械制图》教学项目的载体。在与远东机械制造集团合作进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①确定任务。由教师选出若干可以作为教学载体的各类零件,形成教学任务。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要适当,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项目内容要与企业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学生制图的能力水平相适应;②实施教学项目。项目内容确定之后,将学生分组,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学习、测量、绘制草图等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相关的内容。在绘图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教师巡视解疑、工厂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并根据各小组出现的问题与有关项目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讲解,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及时纠正,同时指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图纸。几种零件在各小组之间轮番交替测绘、画图,使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几种零件制图的全过程;③检查测评。项目任务完成之后,每个组把自己的图展示出来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价的标准由教师制定,评价的内容包括视图选择是否合理、视图画得是否正确、图线的画法是否恰当、尺寸标注是否合理、正确,等等。最后,综合多方面的评价意见确定出项目成果的优劣,并通过检查测评找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④评价总结。在每个制图教学项目完成之后,要对整个项目活动进行总结,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好的方法、操作技巧详细记录下来,为以后实施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参考;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增强优秀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通过与远东机械制造集团合作进行《机械制图》项目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并展现作品时,都能从中体会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提高绘图和读图的能力,也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7).

[2]王国民,王猛.机电专业校本教材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圈,2007,(20).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薛梅.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