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欢乐的方式建构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欢乐的方式建构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新课程的名词和概念不断涌现。“学习方式”便是其中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特别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人们也普遍认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学生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以低年级语文为例,我认为只有坚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更新。

一、诱发兴趣,激发动机,让学生参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参与并且持久地保持参与的积极性。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是一个大坡度。孩子们跨进小学时充满好奇、满怀热情,但这种情感是脆弱的,不稳定的。倘若教学时间超过了他们的注意力可以维持的时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单调,作业负担繁重,老师又很严厉,那么,他们便会失望甚至会害怕,厌倦小学学习生活。

这就需要过渡,以减小坡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我经过充分的准备,用两周左右的时间设置“过渡课”,并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具备了参与的心理品质。

1.室内短课,激发学习兴趣

室内短课运用各种手段,如自主探究、学当“老师”、引用游戏、编讲故事、互动互学,创造了生动的学习情境,把艺术的直观和感官训练引进启蒙教育,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重视了儿童的实际操作。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既接近于幼儿园,又高于幼儿园,学生的学习兴趣怎能不被激发呢?

2.分设课型,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年级新生有将近两个月的拼音学习时间,如果语文课总是上成拼音课,那样,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将语文学科分设成各种课型,有识字课、注音阅读课、观察说话课、“观察、说话、阅读”综合课等多种类型的课程。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感到很有趣,很快适应了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3.重在激励,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学会激励,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激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尽可能考虑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表现欲。成功时给他们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驱散学生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找回他们可能失落的宝贵的自尊,诱发他们心中正在萌发的学习热情。

4.培养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培养美感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孩子们入学的第一天,我带孩子们走出校园,先认识学校校牌,让他们知道自己上的是一所什么小学。接着进入校园,看看学校全貌,然后再让孩子们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我让孩子们围坐在花圃前,宣布“美丽的我”小小介绍会,向新同学介绍自己。我还设计了“精致的小红花”“闪光的五角星”“鲜艳的小红旗”作为奖品。我想: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奖品,必定会给孩子们留下美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感到很有趣,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活就从适应到喜爱,进而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精神上和行为习惯上的铺垫,迈出了小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

二、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

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特定的情境是不可少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新知,并产生问题,引起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并在参与中求得自身发展,也就是提高参与的有效性。

1.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丰富感性认识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提供给学生的感性认识越丰富,就越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奥秘。

2.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保证全体学生参与

让个性张扬,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同时,人人参与也是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语文练习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个性,使练习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我认为,设计开放性练习是因材施教、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最佳手段。

3.倡导探究性学习,体验成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理论和实践证明: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动力——渴求学习,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易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认真研究、设计能让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活动,减少无效劳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提高探索、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实效性,赋予语文特有的人文情愫,赋予语文课程更多的人文性,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语文灵性课堂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增加助动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