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学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学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是一篇经典人物传记,首次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是高二语文选修模块《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一篇。人物传记是新课标教材新增加的阅读内容,是新课改的成就,也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的阅读类型。我是第一次教这篇课文,所以主要是想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探讨一些人物传记的教学方法效果是否好,长文短教,与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人物传记阅读接轨,以提高传记阅读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人物传记是要有创新意识、探索胆量的。不搞花架子,探讨一条把人物传记课文长文短教的思路,进而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在完成本篇课文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的又一课题。

本文篇幅很长,共二十三页,选的三节是“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如果像以往讲讲读课文那样讲,要花费四五课时,很浪费时间。我决定以点带面,尝试长文短教,争取在第一课时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把传记阅读主要考点涉及到:①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②分析传记文本的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评价传记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并探讨传记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④对传记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分析。因此,这堂课容量大、任务重,需要学生通过充分预习来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在课前多次对教学设计进行删改,仔细推敲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并设计了导学案布置预习任务,在导学案后面附注了杜甫一生五个时期的参考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转变的社会时代背景。

这一课时主要以第一节“长安十年”为例,通过了解传记的文体知识以及这篇传记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体会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让学生把握传记阅读的钥匙。第二方面,在掌握人物传记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杜甫所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了解,理解杜甫思想变化的过程和精神境界、人格追求,以培养学生的人格与价值观。另外,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深化对人物的观察、描写与评述技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阅读的学习习惯。

这堂课,我先是对学生从阅读的角度进行指导:①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的状况(把传主放在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中去了解,才能更深刻、更好地理解传主);②从事中见人的角度入手,抓住传主的生活经历这条总纲(理解传主要结合具体的事实, 分析人物性格、品格或评价判断,都必须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事实作为依据,用事实说话,不能凭空妄下判断或凭臆想作推断);③从传记是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的角度入手,分析能够体现这个基本特征的代表性语句;④从传主精神品质的角度入手,把握传主的形象,表达自己的看法。

然后我精心设计了几个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已的心灵对话。同时,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几个合作探究题是这样的:

(1)关于《杜甫传》的写作目标,冯至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叙述、描写或评价,说说他是如何实践这种写作要求的。

(提示:主要找体现他内心矛盾和时代局限的事件或评价。)

(2)带文学性的历史人物传记,除了以历史材料作根据,还可以“从艺术的真实中还原出生活的真实”。“长安十年”一节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传记艺术真实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提示:主要找生活细节描写,“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思考。)

(3)如果说杜甫在长安的十年中受尽贫困和矛盾心理的折磨,却依然不肯离开长安的品格是一种坚守,那么你是否赞同?如何理解这种坚守?请结合当今社会谈谈你的认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1、时代的原因、家庭的影响;2、坚守体现的人格;3、坚守的收获;4、坚守与变通的关系。)

最后我是用自己制作的小电影做画面和背景音乐,把杜甫长安十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转变做了一个小结,让学生在余味无穷中结束这堂课的。在斟酌过渡语的时候,我是紧抓住传记的文体特点和考点来设计的,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所以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对传记的文体特点进行了条分缕析,对高考人物传记的考点也基本清楚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我认为这也算是在一堂课中达到了多种目的、起到了多种作用。用第一课时的这种阅读方法去带动后面两节的阅读,既巩固了本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也满足了同学们想了解杜甫一生经历的愿望。我觉得这是把长文读短、长文短教的一种好方法,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也是我教学这篇课文的体会和思考,在以后的人物传记教学中我把这些体会和方法结合具体课文又加以感悟和使用,有的方面还做了一些改进,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这堂课唯一的一点不足就是时间安排上还是显得有些仓促,学生讨论的时间有点赶,如果时间能再充裕一些就更完美了,学生在“感受・鉴赏”“思考・领悟”两方面都能获得更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