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熊猫继续生存的机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熊猫继续生存的机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一个物种都会经过发生、繁盛、衰亡、灭绝这一自然规律,大熊猫这个神奇的物种,会像有人预言的“它已经走入进化的死胡同”、“100年内肯定灭绝”吗?

前年,我在一个希望小学进行科普宣传时,一个小姑娘问:“大熊猫不会灭绝吗?以后的人还能见到大熊猫吗?”

这个关于大熊猫种群存续的问题,困扰着学术界和政府各阶层多年。大熊猫的命运长期吸引各年龄段、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每间隔10年左右即对其野生种群生存状况、种群数量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调查,即使在民生还十分艰难的时期,也不遗余力地保护它。世界上,恐怕只有这一个物种享受此种“举国体制”,堪称绝无仅有。

全国性大熊猫综合调查,行内简称“猫调”,今年进行的“猫调”是全国第四次大熊猫综合调查,又称“四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在陕西、甘肃、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同时进行,在陕西省涉及汉中、宝鸡、西安、安康、商洛5市的宁强、留坝、城固、洋县、佛坪、凤县、太白、周至、户县、宁陕、镇安等11个县。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秦岭地区近20处大熊猫保护区中成立最早,被行内称为“老牌保护区”。前三次“猫调”结果显示,佛坪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密度居全国第一。“三调”已经过去10年了,10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来来往往了许多人,区内的大熊猫朋友们,你们的家族“猫丁”兴旺吗?

带着许多的“想知道”,我和我的同事们作为陕西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队员参加了佛坪保护区内的调查。从3月16日结集在低海拔的岳坝保护站开始“四调”,至4月底光头山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先后在148条调查样线上完成了区内的大熊猫种群状况调查、同域动物调查、一般干扰调查工作,调查队员的脚步踏遍了佛坪保护区近300平方公里的一沟一梁、一山一水。

“猫调”种群外业调查工作告一段落了,有些事情总是萦绕于怀。大熊猫的命运到底会怎样?划定一片自然保护区、一群“山顶洞”人常年远离繁华的现代生活,难道这就是保护“国宝”大熊猫吗?这就是在保护大熊猫继续生存机会吗?

著名大熊猫专家雍严格说过:“想深入研究大熊猫,就得先接近它;想深度接近大熊猫,首先将自己变成大熊猫。”佛坪保护区在职职工约70人,每个保护站平均3~4名职工。平日里,这些“吃皇粮的人”常年生活在四处环山的保护站,与鸟鸣涧、风吹树、风花雪月相伴,这样的生活相对于繁华都市里飞快的生活节奏来说,第一年是享受生活,第二年当作生存手段,5年以后就有画地为狱的苦闷感,我甚至怀疑坚持这样的生活30年后,会不会产生与常人的语言交流障碍?

如果如此近乎与世隔绝的工作生活能给国宝带来正常的生息繁衍、种群扩大,能将濒危的大熊猫带出灭绝的阴影,那么我们过着离群索居、爬冰卧雪的艰苦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几个月来,那些调查期间的琐事久久地浮现在心头,总希望与热爱大熊猫的人群共享,希望对讨论大熊猫继续生存的话题有所裨益。

今年的春天与往常大不相同,“猫调”,打破了保护站的长年寂静与清幽。浩浩荡荡30多人突兀地到来,保护站院子里、厨房内外都显得热闹非凡。

3月24日,调查队从岳坝站转点来到古朴的大古坪站。由于转点,于是有足够的时间聊天交流。我们坐在石头房前的台阶上“谈古说今”。保护区“区龄”更长的同事回忆院里油松是何年何人栽植、已经拆掉的两排房子到底是几间、保护站建成后的几任站长及他们的业绩等等,棕色大熊猫“丹丹”则是大古坪保护站永不退色的话题。人到中年,开始喜欢聆听讲述性的故事。

3月25日,晴,野外工作的大好时机。我参加了编号FPX-0090的预设样线调查工作,同一组的还有“老佛保”李静平和向导宋建财。

走出大古坪保护站,行走约20分钟后,到达样线起点,发现一堆豹猫粪便。我们停下来对此处进行GPS定位,并填写相应的各种记录表格。虽然我不止一次地在野外见过大熊猫,但每一次野外工作时都希望直观大熊猫实体。我开玩笑地对向导说:“你是我们的向导,就有责任让我见到大熊猫,起码要捡到大熊猫的新鲜粪便。”老宋憨笑着,说不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大熊猫,但肯定能看到大熊猫粪便。

刚刚进入竹林,从密密的巴山木竹林中穿行,被几株悬钩子强行“留步”。当从悬钩子阵脱身时,手上已是几道血印,毒辣辣的疼。向导在前边“嘘声”示意,我会意地蹲下来,静听静候。随着风声中夹杂一串林子里的声响,一切归于平静。对不经意走过的人来说,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我感到可惜极了,很可能刚刚与大熊猫在很近的地方擦肩而过。连日来,风干物燥,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这样的时日是野外工作的大好时机,但不一定是直观森林野生动物的最佳时机。

20多年前,我刚刚大学毕业,在森工企业参加工作。每天从山场收工,热血沸腾着,一路放声高唱《打靶归来》、《红高粱》等歌曲,感到充实地工作着、生活着很好。成为一名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后,工作环境仍然是大森林,我开始习惯于探地雷式的行走,随时准备蹲下来、猫起来或迅速躲避。

前方发现一堆大熊猫粪便,测量,定位,取样,填表。向导老宋不以为然,说哪些地方大熊猫粪便多、啥时候大熊猫很容易见到。按照大熊猫“四调”规程,佛坪保护区作为陕西省重点调查区域,样线进行了统一设定,并不是专门去某处找大熊猫的痕迹,而是必须按照预设样线进行调查,遇到特殊情况才可申请调整样线。但是,休息的时候很愿意听向导的介绍。

我们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样线进行工作。我听到一阵奇特的声响,感到异样,马上准备好相机。然而,我们并没有与任何兽类谋面。向导说,是羚牛的动静。从我们所在的山脊向两侧望去,除了尚未展叶的高大乔木和叶子随风翻转着折射阳光的竹林,什么也没有。

在野外,如果看到一群羚牛会是拍摄者的好运,如果与一只羚牛碰面则不是好运气。与其与一只羚牛相遇,那不如不要见到羚牛。与“独牛”狭路相逢,避免被其抵伤的方法首选上树,其次是疾走后找到可围绕的大树或巨石绕过躲开羚牛的锋芒,羚牛追赶伤人往往是“一锤子买卖”,不会回头来杀回马枪。模仿狗叫也是避免羚牛伤人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