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研究在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研究在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知识和能力。寻求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开展有效教学的方略很多,而注重课堂心理研究是促进教学有效生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抑制和化解各种消极因素,把学生引入自然、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境界,既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又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物课堂;学生心理;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多方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试从注重课堂心理研究这一层面来探讨一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

捷普洛夫说过:“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知识前,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神舟七号”上天图片,然后提问:随同“神舟七号”上天的有哪些航天英雄?“神舟七号”上载有农作物种子,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改良农作物品种?其原理又是什么?这样的的提问,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快被课堂吸引,此时导入新课最佳。又如在学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时,提问:根据多倍体育种培育出来的三倍体西瓜应该是无子的,然而市售的无子西瓜里为什么还有一些发育不全的种子?若想得到五倍体无子西瓜,该如何培育?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暂时不平衡的思维状态,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求,激起学生“学”的兴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求心理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探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新知识为目的,以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保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辅之以教师适时、适度地启发、引导和点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为起点,以学生认知心理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疑难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节时,可采用“尝试――探究”的教学方法。上课前,教师先出示问题:①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对机体有何意义?②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有哪些?③细胞衰老的可能性原因是什么?④目前抗衰老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⑤若抗衰老研究取得成功,则没有衰老的世界将会怎样?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尝试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但能很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具有积极意义。

又如在学习“生长素的发现” 一节时,可采用“猜测――探究”的教学方法。上课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设计一连串的实验展示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①玉米幼苗会不会表现出向光性?怎样设计实验证明?②向光性与玉米幼苗的哪个部位有关?怎样才能证明你的猜想?③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玉米幼苗弯曲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④玉米幼苗的弯曲生长与生长素浓度有什么关系?如何证明?⑤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植物体的形态学下端运输?⑥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的原因是由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还是由于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怎样进行探究?通过揭示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逻辑思路,从提供的材料中去主动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猜测和探究,最终得到符合逻辑的结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及时进行疏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

焦虑是学生在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忧虑心理。焦虑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产生破坏作用,都会抑制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合理调整学生的焦虑程度,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一方面,要防止学生的焦虑程度过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抑制学生的依赖心理,不要“满堂灌”,一讲到底,而要在课堂上不断地制造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就“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既多又好。此时,即使那些平时有依赖思想的学生,也会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促进智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的焦虑程度过高。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高峰期,绝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害怕发言,因怕说错会被教师批评,怕说得不好会被同学笑话,所以每当教师发问时,不少学生总是低下头不敢面对。这种心理就是焦虑程度过高的表现,如果学生长时间处在过度的焦虑之中,就肯定会造成低下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抑制学生过度的焦虑。具体做法有:①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心理上的充分准备。②教师提供的问题或习题,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此来激起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热情和欲望。于此同时,教师可适当引导、点拨学生思维,助其成功,让学生亲尝成功的喜悦,让成功予以他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尊,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优化习题讲评,激发学生的动态心理

习题讲评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是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复习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的习题讲评不仅有助于学生扫除盲点,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归纳、总结、反思,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进而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平时的习题讲评过程中,不少教师往往存在就题论题,照卷讲题,甚至简单地对答案等现象;好多学生也往往是只听教师讲解,很少独立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有些学生甚至在整堂中不说一句话,不记一个字,课堂气氛沉闷,讲评效果低下。要充分发挥习题讲评课的教学功能,进一步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借助一系列“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4.1 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要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效率,首先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具体做法是:在讲评前,先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然后统计分析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在评课时,先向学生反馈总体答题情况,然后对优秀及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做得不理想及退步明显的学生提醒他注意。这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而兴奋起来,主动地投入到接下来的习题讲评中去。

4.2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主线,也是教师追求的主题。通过习题讲评,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习题讲评课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基础习题学生讲,培养思维的严密性;二是同型习题集中讲,培养思维的准确性;三是典型习题变式讲,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四是综合习题拓展讲,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4.3 让学生在做题后反思起来。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等特点,好多学生在做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只片面追求做题的数量,忽视了做题的质量,结果出现“反复做,反复错”的不良现象。要想提高解题效率,就必须要加强反思活动。

寻求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开展有效教学的方略很多,其中,注重课堂心理研究是促进教学有效生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抑制和化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消极因素,把学生引入自然、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境界,既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