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概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概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留置针;新生儿;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330-02中图分

类号:R 473.72文献标识码:A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具有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自1958年问世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近年在我国临床也应用广泛,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病房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不仅仅用于输液,还用于采血、换血等治疗。本文就新生儿留置针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一、穿刺血管的选择及操作

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一般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新生儿一般选择头皮静脉,包括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吴香琴[1]报道颞浅静脉、额浅静脉位置表浅,较固定,直径相对其他静脉为粗,为首选留置的静脉,而额正中静脉逆行进针效果较好,滑车静脉虽清楚直观,但组织疏松,深浅不易掌握,应作为次选的血管。但对于不同疾病患儿应具体对待,赵京雷等[2]报道150例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选用腋静脉作为留置针效果明显优于选用头皮静脉或四肢浅静脉。而崔秀云等[3]则选用头皮静脉、桡动脉对14例高胆红素血症等患儿进行换血疗法,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留置时间为72-96 h,认为桡动脉较表浅易操作,损伤性小,但新生儿桡动脉细,不易扪清,要求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其解剖特点及操作技术要领。另有文献[4]报道,对于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由于需要保持安静,尽量不要搬动患儿,应避免头皮穿刺,而选择四肢静脉完成留置。另外,对于严重脱水、外周静脉不明显或不充盈的新生儿宜作颈外静脉穿刺,对于需要反复抽取血标本监测血气分析者,建议头皮动脉留置套管针[5,6],这样既不影响取血结果,还可大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总之,对于静脉选用的原则是选用浅表易见、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血管,血管的可见长度至少有留置针的1/2长,同时还要考虑到患儿的疾病特点。

新生儿留置针的操作方法临床上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患儿的病种与病情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与改进操作方法,一般疾病的操作技术如下[7]:患儿仰卧或侧卧位,先将局部毛发剃净,并用肥皂水洗干净,常规消毒后操作者用左手拇指、示指绷紧局部皮肤以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在静脉上方15-30度进针,进针速度要慢,见回血腔有回血,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顺静脉走行推进少许,以保证外套管也在静脉内,边送套管边退针芯,根据血管的长度尽可能把外套管送入血管中,以防滑脱。如选择腋静脉穿刺,其操作方法如下:将患儿置于开放式抢救台上,将一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腋窝呈水平暴露,不用止血带,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腋静脉下方0.5-1 cm处进针,见回血后将留置针的针芯拔出,软管轻轻送入用3M透明敷贴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二、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文献报道不一,黄旺金[8]认为无特殊情况一般为一周,最长不超过8天。而留置时间的长短与穿刺血管、患儿大小、封管液差异、有无穿刺并发症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姜玲等[9]观察49例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应用情况后发现,留置时间最短为3天,超过10天的有7例,其中4例最长达14天,且全部患儿均无不明原因及白细胞升高现象,对4例留置长达14天的患儿进行血细胞培养和拔出的留置针软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效果较好。张海先等[10]观察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效果情况显示,头穿刺组、脚穿刺组和手穿刺组留置时间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各组留置针留置时间脚穿刺组>手穿刺组>头穿刺组。而王慧等[11]观察60例腋静脉留置针情况,并与60例采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作对比,结果显示腋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刘少群[12]观察0-13岁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情况,结果显示留置针留置时间新生儿组(3-7天)及6-13岁(4-7天)组长于1个月-2岁组(1-2天)和3-5岁组(2-3天)。魏菊英等[13]观察120例新生儿不同封管方法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 ml肝素液封管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采用2 ml肝素液封管,而且同样为3 ml肝素液封管,只将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入3 ml肝素溶液,不会引起负压封管,留置时间可以延长。刘丽平[14]观察398例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情况后认为,影响新生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原因包括以下点:穿刺部位渗漏、肿胀;局部红肿、轻度静脉炎;患儿自行抓脱;出汗、沐浴致敷贴的黏性降低自行脱落;堵管;敷贴过敏等。也有学者[15]认为影响病儿留置针保留时间长短与输入的药物性质、患儿疾病、选择血管、病儿自身情况、固定方式及封管技术等有关。因此,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如穿刺部位无红肿、静脉炎、堵管,患儿可耐受,可适当延长置管时间。

三、常见护理问题及预防对策

1.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

作者简介:林 梅(1969-),女,广西桂林市人,主管护师。许多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也有报道为24%[16]。其发生与理化、机械刺激有关,药物刺激性强、置管时间长、免疫力低下、导管移位等均易发生。宋玉兰等[17]报道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血管较细,针头贴附于血管壁或损伤血管壁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常因输入刺激性药物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冲管不彻底,留置时间过长所致;而使用免疫抑制剂,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多可致细菌性静脉炎。孔秋寒[18]也认为静脉炎的发生除与局部用药的酸性浓度、推注速度、药物的刺激及免疫力低下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操作的的无菌观念。因此,要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用药的注意事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减少对静脉壁的损伤。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留置期间若发现穿刺局部有红、肿、热、痛应停止输液,拔掉套管针,局部用50%硫酸镁20 g、维生素B1210 ml,50%葡萄糖50 ml,调匀用纱布湿敷在无菌纱布上进行湿敷[18]。

2.套管阻塞 孔秋寒[18]认为输液后以及由套管针处直接抽血化验时,未及时推注肝素稀释抗凝液或生理盐水引起血液凝固,是造成套管阻塞的一大原因,而推注抗凝液量不足,或推注速度太快而导致血液回流则是另一原因。而封管方法不当也可引起堵管,封管时如果将封管针头全部扎入留置针内,封管液推注完退出时,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管腔内,从而导致凝血堵塞[19]。但魏菊英[13]研究显示,只将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入3 ml肝素溶液,不会引起负压封管,留置时间可以延长。另有文献报道新生儿哭闹时静脉压增高,加之新生儿血液黏滞性高,容易发生套管针堵塞,在酸中毒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容易发生堵塞[14]。另外一个引起堵管的原因是套管针在血管内折叠。由于引起套管阻塞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应加强预防:封管液要足量(3-5 ml),推注速度要慢,封管时边推边退针并缓慢拔出注射针头,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内,防止回血现象,避免堵塞发生;或只将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避免退针时将针头一下退出套管外,而达不到正压封管的目的[18,20]。

3.套管针脱落及局部渗漏 穿刺后胶布固定不牢,患儿哭闹或夜间拔出,以及选择血管不合理,药物的刺激或被褥和更换衣服时硬性摩擦是套管脱落的主要原因。因此,穿刺成功后用低敏的透明敷贴固定好,局部保持干燥,用长胶布固定好针尾(头部可胶布环形固定),防止反折和患儿触抓[18]。留置成功后护士应加强巡视,控制好输液速度。输入刺激性强、浓度高、高渗性、黏稠性或强缩血管的药物及长时间持续大量地输液患儿多应选择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等,必要时可选取2条以上静脉通路,交替使用。也可用75%酒精浸湿的纱布敷于留置针透明敷贴上方,至输液完毕,输液过程中要保持纱布湿润。若局部肿胀明显应立即拔掉套管针,重新更换穿刺部位,并局部进行冷敷或涂京万红软膏,3-5次/日,一般12-24 h恢复正常,无不良后果[20]。

随着该项护理技术的深入开展,静脉留置针在各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如Y型头皮留置针用于新生儿全胃肠营养,头皮式套管针用于新生儿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甚至在婴幼儿CT增强中得到应用,但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应引起重视,如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如何提高其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尚需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去研究。相信随着该项技术在临床护理的进一步实践,它将会取得更新的进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