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透视思想政治课堂“情感”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目标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要注重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可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成为教师青睐与关注的重点,存在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同)被忽略或被替代现象。
一、课堂“情感”现状
1.忽略情感
[案例1]在《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这一课教学时,教师按教材顺序,展示了美国与我国交往的一些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本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这也成为本课的高潮部分。在教学“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一目时,教师设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作答。
依据课堂反馈效果,这节课顺利达成了知识与能力目标,但是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知识时,教师很显然是把这一目解读为知识目标,而且属于了解、识记类知识目标,从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的落实。
2.虚假情感
[案例2]中午饭后,李女士带小涛去买一个MP4,他们来到椒江中山西路的一家数码商店,看中了一款。
小涛:老板,能不能便宜点?
老板:不开发票的话,9折卖给你。
问题:如果你是小涛,碰到这种情况,你是索要发票还是不要发票?为什么?
学生A:会选择索要发票。因为发票中包含了税收。
学生B:(基本重复A同学说法)
学生C:发票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凭证。
教师:还有其他不同的说法吗?比如,有没有同学同意以不开发票换来9折优惠?
(学生全体沉默)……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树立纳税人意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有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但是,教师关于“要不要索要发票”问题上教学暗示明显,学生自然从情感上倾向于选择“索要”,固然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有大量学生会选择“以放弃发票换折扣”,可是由于问题设置开放性不足,学生还是会情感虚假地选择“索要发票”。因此在问题的回答上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
3.情感霸权
[案例3]在一次听课内容为“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中,教师课前做了精心准备,设计了精美的课件,准备了袁隆平、马祖光、张海迪的事例让学生讨论,谈感受。可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受的语言大多来自于课本。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虽能完成,但是情感目标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完成的。
这节课本是以情来启发人的一节课。可是,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可从教师选用的教学素材一窥端倪。教师以角选取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学生缺乏情感上的共鸣。在这种情境下,即使教师在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学生的反应还是平淡,整个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这实质上是情感霸权的表现,这样的课堂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二、思想政治课堂有效实现情感目标的策略思考
思想政治课堂要落实情感目标,首要是把学生看作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与他们平等地交流。
1.精心预设,孕育情感
情感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情感储备。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与文本对话,找到情感的停靠点;走进学生的世界,找到情感的再现处。
(1)钻研教材。教材是国家课程标准与三维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的框架结构、图文素材和言语表述的科学性,也包括教材内在的逻辑推理、课程理念和隐性知识等。教材中有些课程内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显性的,如案例1中,国际关系的含义、表现与决定因素,这些是知识、能力目标,最后本课的落脚点是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而这个就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有些课程内容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是隐性的,需要教师认真钻研、细心解读才能发现。如《 经济生活 》中的“投资的选择”,内容包括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四大知识,这是显性的知识,而隐性的知识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投资理财意识,这就是情感目标的体现。
(2)选择情境素材。学习是需要体验的,情感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授受、体验、感悟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情境中,在心理上营造一种由此而发的主观感受。情境素材是纷繁多样的,具体运用到政治课堂时,必须考虑其与教学内容和情感目标的匹配性。同时,情境素材选择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通常,我们的教学所展现的是成人生活的世界,而青少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只有在属于自己生活的世界中,才能主动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要再现学生的生活世界就要关注学生生活,如学生校园生活、重大社会新闻或时政新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才能缩短书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是要具有一定的冲突性。情境素材的选择只有具有一定的冲突,才能激发学生的两难选择,引起情感上的冲突,才能暴露学生真实的情感。
三是要具有一定的启迪性。以情才能动人,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境素材需要能打动人、感染人、启迪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设置的情感世界,打开自己的心扉,达到情感的共鸣。
(3)预设问题。问题是承载情感内容的桥梁。在真实情境中,问题设置的情感倾向应保持中立,因为情感是学生自己体验感悟的过程。具有情感暗示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空间是认同,这种认同可能是一种虚假认同,掩饰学生的真实情感。
我们可以将例2的问题改动为:如果你是小涛,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这样改动后没有了教师的情感暗示,答案就具有了一定开放性,可以显示学生的真实的情感选择。
同时,问题还应与情境素材相匹配,问题有一定的梯度,贴近学生的发展区。
2.课堂探究,培育情感
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共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经验、情感得以交流与激发。情感的培育可以是个体的独自感悟与体验,如在《 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中,面对汶川大地震真实震撼的场面,即使没有学生的交流与教师的介绍,学生也会感受到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