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在乡间小路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在乡间小路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依然让人恼

2月28日星期五

我整天都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转来转去。主要是在田边走访,也进过3户村民家聊天。先后接触了30来人,多数是老人和妇女,中途我碰到了乡上的老同志骆子华和张伙居民小组组长张光陈等基层干部。

谈到产业发展,除了乡、村、组干部和外出打过工的人以外,村民们普遍感到茫然、困惑,只能随大流。

最苦恼的问题是市场。村民都说龙门这个坝子好,“种啥都得行”,问题是种的东西卖给谁?他们说,“龙门就那么大个地方,大家都种就卖不脱”。“运出去呢?”大家的反应惊人一致,都说出同一家叫不出名字的企业。

返回乡上才了解到,村民提到的是重庆乌江榨菜厂 ,是去年11月以后来芦山龙门乡王家村的,主要是收购原料,就地作一些简单处理。公司经过实地考察,支持农民种娃娃菜,公司送种子,并签订保护价,负责收购。最近《雅安日报》还有专题报道,说王家村人种“金娃娃”,每亩比种油菜增收30%,群众高兴。

王家村的群众高兴,但青龙场的群众却高兴不起来。村民们承认公司发了种子,承认公司来收购,承认签了保护价。但是价格太低。前段时间,每斤娃娃菜才0.175元。老百姓算了一下账:种娃娃菜,亩产4000多斤,毛收入875元;近几年油菜籽单价在2.3元-2.8元/斤,按亩产400斤、每斤2.50元计算,收入1000元,再减50斤下来,正好也是875元。老人们还说,种娃娃菜,“你要多背好多斤啊”。所以,许多老百姓说起就气、就骂。

有趣的是,下午两三点钟,在张伙组,骆子华、张光陈,还有两三个不认识的干部站在油菜地中间的村道上,为县上引进的一家猕猴桃加工企业的土地整理项目看地。根据村民的反映,我顺便提到娃娃菜的事。

老骆的看法与村民有点不同。他同样通过算账来说话。他说,娃娃菜亩产七八千斤,就是0.175元/斤也比种油菜划算。而且别人还要送种子,现在价格也提到了0.22元/斤。

没等老骆把话说完,老张就打断他的话,重新算了一番账。老张说:“亩产哪里能上七八千斤,一般就是四五千斤。不要说一两块钱一斤,说多了不现实,你起码该给0.3元/斤吧。就算收入跟种油菜差不多,也不划算,因为种油菜用工要少些。”

“娃娃菜”引出的问题,我认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首先,必须承认,地震之后公司到灾区发展蔬菜基地,是支援灾区恢复重建,是为民之举。其次,看得出公司走的是“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这样的路子,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得到了各地实践的检验,是成功的,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三,娃娃菜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机制。公司当然要赚钱、要发展,但必须让老百姓共享、双赢。老百姓活不出来,公司发展就没有根基。

当然,公司刚来,有一个磨合期。不过,现实生活中,很多有眼光的企业,发展之初往往宁可作点牺牲,也要让老百姓有利可图。我相信,公司是会作出明智选择的,从把单价由0.175元/斤提到0.22元/斤中,已经看到行动。

现代农业路漫漫

3月1日星期六

这几天,青龙场的干部群众在产业上谈得比较多的是种猕猴桃。对他们来讲,猕猴桃并不陌生,当地叫毛梨儿,山上都有,野生的。人工也种植过。在灾后农村产业重建中,县上根据本地的实际条件,借他山之石,把猕猴桃作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另一个是茶叶)进行规划。青龙场正是发展猕猴桃的一个重点区域。据我观察了解,县上正致力于园区推动,思延现代农业园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正是猕猴桃的种植示范和产品加工;龙头带动,引进龙头企业把农民带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政策激励,正在研究出台规划区内鼓励千家万户种植的办法;创新驱动,在农村改革上也将有新的尝试。这些,我认为方向是正确的,路子是对头的,办法也是可行的。

大家关心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

产业前景问题。张伙、河心组的几个老农都说,青龙场土质好,种啥都行。别的地方能把毛梨儿种好,“青龙场还有啥子问题”?技术上,肯定有人来指导。但是,大家还是担心。河心一个常在外边跑的年轻人说:“天全县就种了很多,你看老百姓的摊位从天全县摆到了芦山县飞仙关镇,有几个人买?一天能卖好多钱?”河心组的村民也有拿花生来比的。有个老年人算了一笔账:种花生,产量高的一亩400多斤,少的两三百斤。现在15元/斤,前年卖到20元/斤。一年一季,轻轻松松几千元钱。”

企业经营问题。沿途交谈当中,大家都承认现在不管发展啥产业,没有企业来不行。“电视上看到人家那些发达地方,农业搞得好,老百姓得实惠,都是有大的龙头企业。但是,我们边远山区跟人家比不得。”他们举例说,这些年,芦山县也引进过一些龙头企业,有加工魔芋的,有收购蚕桑的等,一开始都干得热闹,没过几年就垮了,老板也跑了。他们希望政府要引企业,就引那些实力强,有长远打算,又善于经营的。他们担心:“引来的加工企业干不久又垮了,或者老板把国家政策用完、赚了钱就跑了,那老百姓就惨了。”

土地流转问题。听老百姓讲,现在是政府出面动员大家把地让出来租给企业,每年的租金为600斤大米或1400元钱,5年以后分5%的红,11年后分30%。在这个问题上,走访的村民中,有三种态度:一种是赞成。河心组的骆大爷正在挖地。他放下锄头对我讲,他76岁了,老伴身体不好,正在成都做手术。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他在家带孙子读书,还要种地,“早就巴不得企业来租了”。另一种是随大流。多数村民都说只要别人租出去,自己也愿意跟着租出去。但是,他们希望租金高点,希望把这一季油菜收了再动或者给点青苗费。他们也担心企业来把地推平了,以后不干的时候,张三李四扯不清。第三种是反对。李伙有个中年妇女说:“现在一说有好项目要发展就喊我们把地拿出来租给老板,我们农民就不种吗?”

对这样的土地流转,我有些担心。记得2011年7月下旬,在省社科院和四川大学举办的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理论研讨会上,我曾指出土地流转中的“两个热衷于”值得注意。我所谓的“两个热衷于”指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工商资本盯住农村,热衷于长期大规模租赁经营农民的承包地,发展设施农业,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与此相应,一些基层的同志急于发展现代农业,热衷于用农村的土地去招商引资,通过工商资本来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建设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基地。

当然,我并不否认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积极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三农”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千万不能忘记,我们要解决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绝不仅仅是农业问题。“两个热衷于”,其严重后果可能是广大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局,成为局外人。应当倡导的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引导农民走向新型合作。这个观点很快得到了高层的重视。现在看,仍然有着现实的针对性。

还应当注意到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的特殊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特别是当新型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还会有那么多适合农民工的工作吗?那么多农民工都能继续在城里干活吗?看看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难,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到一定时候,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很可能会重新回到农村。如果现在政府简单动员农民把大片大片的土地长期租赁给城市工商资本,一旦农民工返乡,我们想一想,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作者系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

笔者手记

终身受益的蹲点调研

去年12月中旬,省委农工委启动第二批驻乡进村入户蹲点调研。我作为第二批的队员之一,到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蹲了3个月。青龙场是乡政府所在地,辖付家营、上场口、下场口、白伙、张伙、河心、王伙、老鸭鱼、纸房山9个组。3个月当中,我紧紧围绕灾后农业农村恢复重建工作,随机走访。既广交了朋友,增进了感情,净化了心灵,丰富了头脑,历练了人生,又掌握了重建情况,梳理了存在问题,分析了主要原因,思考了重建机制,服务了重建工作。而且,还呼吸了很多新鲜空气,吃到了很多新鲜蔬菜,走掉了很多身上的脂肪。收获颇丰,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