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外因与内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外因与内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学校可持续发展外因内因;管理;转变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3—0021—01

人类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满足人类不断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可持续发展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均衡、延续的发展思路,基于教育的育人功能,置于教育领域时,便具有了相应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指,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既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为后来学生的发展准备教育条件。具体针对学校这一组织实体而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学校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应能满足当前在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后来学生的发展储备条件、奠定基础。因此,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具备两方面重要的内涵:一是学校自身需要谋求发展以满足当前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二是学校自身的发展要能为以后入学学生的发展提供基础。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学校的发展要不断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要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推进学校各方面的建设。

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外因与内因

1. 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外因。伴随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也日渐提高,对教育质量需求的层次、种类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政府支持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多种办学力量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校建设之中,能够用于学校发展的各种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资源的占有和办学力量的增强,促使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谁就能赢得更多的赞誉和影响力,在竞争中的地位就变得更加有利。

2. 学校组织结构的进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因。在人类发展历经的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这四个历史阶段中,学校的组织结构经历了四种主要的形式。在采集时代,人类教育领域中出现了原始形态的学校组织,此时的学校兼具教育、养老等多种职能,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构成。教师不是专职的老师,学生也不是专事学习活动的人员,他们还具有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其他社会职责。到了农业时代,教育领域中就有了专门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学校组织的构成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但此时的教师和学生已经具有专门化的特征。到了工业时代,由于工业化发展对生产劳动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被视作一个大批量产出人才的组织,古典的管理科学和组织理论在学校中被应用,学校的管理方式按照工业科层主义的模式进行设计,学校内部开始分科分层,学校的基本结构由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为培养学生而提供教育服务,各部门中层干部负责部门内的管理工作,校长则全权控制学校。到了信息时代,校长除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管理实务以外,还需要对政府或学校董事会负责,校长成为了学校组织的首席执行官。

在学校组织的进化发展过程中,不仅学校的人员构成和规模在扩大,学校管理的目标和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是学校管理主体的换位。支配学校管理的主体在学校组织结构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在信息时代以前,校长占据学校管理的支配地位。进入信息时代以后,董事会在学校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校长服从董事会的决定,行使具体的管理职责。

其次是核心管理对象的变更。在较早的学校组织中,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即管人。在工业时代,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班级组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即管事。而到了信息时代,校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层的监管,校长除具备一定的教育指导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制度创新、组织建设、发展规划等能力,学校管理开始从管人管事转向知识管理。

再次是管理目标的转变。在工业社会以前,学校管理主要目的是较好地实现知识传递、技能学习和培养统治阶层的接班人。到了工业社会,学校管理的目标是要规模化地培养适合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向社会大量输出合格人才。而在信息时代,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高效利用教育资源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