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无垠 行者无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无垠 行者无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一个从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古老土地上走出的学者,他睿智、儒雅、有担当,面对一系列世界级难题,他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大胆探索,奋力拼搏,取得了油气勘探技术多项创新性成果。接到记者的电话,张刘平谦逊地说:“应该多采访一些更年轻的专家,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一生的缘分从一个偶然开始

“我没想过会和地质科学打一辈子交道,上中学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好,高考的时候没有报这个专业,当时不了解地质科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谈不上喜欢。” 他对记者说。

“得服从国家分配……”虽然没有思想准备,但是张刘平还是在“国家需要”这个朴素的感召下,走上了一条后来他为之全心奋斗的油气勘探研究之路。

“我慢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了兴趣,一件事情等你做长了以后,就会有感情。开始我不喜欢学习地质,更不愿意看石头,后来看石头看出感情来了,越看越喜欢。”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的张刘平博士,描述着他与地质结下不解之缘的那些最初的日子。

上世纪80年代初,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岩矿与地球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在学校“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熏陶下,张刘平获得了精细的系统化训练。

1983年,大学毕业的张刘平被分配到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当时的研究院注重年青人的培养,他在26岁时便独立承担研究项目了。骨子里的那股子韧劲儿促使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1995年,他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这时的张刘平日趋成熟,随着环境的变迁和生活的磨砺,执着和坚韧成为他性格的一种特质。

2000年,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又完成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的学习,其学位论文用英文撰写,顺利通过国际著名专家评审与答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与许多不断求学的人一样,张刘平没有满足,他把目光投向下一个目标,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后。在这两个阶段,他先后得到了阮天健、费琪和金之钧教授严谨治学的教育,“君子治学处事,立志高远却又基础扎实,胸襟开阔更能兼察微理”,导师们用自己的言行为这种君子之风做了很好的诠释。

2002年博士后出站,他来到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具有多年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他在中科院严谨的基础研究氛围中,更养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术作风正派的良好素质。定格在脑海中为国献身的报国之志,在岁月的冲刷下,愈发亮眼。

张刘平的时间多是在实验室里,在计算机旁,在论文的字里行间。对于近乎“苦行”的求学历程,他其实是庆幸的,正是那些年辛苦的积累才成就了日后的厚积薄发。

30年间,张刘平从一个踌躇满志的莘莘学子,到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再到知识渊博的博士,在他背后留下的则是一行行闪耀着智慧光芒和奉献精神的坚实脚印。他深邃的目光始终放眼未来,而那目光中的焦点,却始终落在祖国石油科技的发展。

突破性成果从基本概念开始

来到中国科学院以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也是张刘平突破性成果越来越丰硕的开始。

他以流体为主线,从壳幔物质交换、壳内盆地流体活动以及地壳与大气圈的物质交换三方面,研究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与散失及相应的评价、预测理论与方法。今年,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中国油气勘探技术再获重大进展――

在油气勘探技术系列中,地表油气地球化学是一种廉价、快速和直接的勘探手段,也是应用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要求以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所取得的数据去帮助寻找油气藏。其理论基础是埋藏于地下几千米的油气藏中渗漏出的微量烃组分在周围岩石和地表土壤及它们所含的流体中形成多种地球化学晕,造成其中的烃类和相关化合物及其元素含量和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含油气盆地都会在地表或近地表呈现这种油气渗漏信号,这些油气信号在地表地球化学中被称为油气异常。

虽然经过80多年的发展,但地表油气地球化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地表干扰可造成“假异常”;二是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真异常消失”;三是油气异常的多样性造成预测的多解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地表油气地球化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能够正确地获取油气异常信号,若能成功获取并应用这些异常,则将会在油气勘探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张刘平团队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概念和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他们首先对油气异常开展研究,发现了多种形成机制和相应的多种类型的油气异常,对于不同类型的油气异常,采用不同的预测方式。

“已有的理论与方法之所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是在基本概念上存在问题,因此研究工作有时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张刘平在采访时如是说。张刘平团队发现,不区分异常类型的做法会造成异常解释具有多解性,同时也是导致预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多解性,他们建立了微渗逸(低强度、垂直)和渗逸(高强度、旁侧)两类油气异常的新概念和相应的预测方法。如果改了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就得对这个学科中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重新进行系统的研究。张刘平团队勇敢地承担了这种艰难的任务。

提取油气异常信号的重要环节是异常下限的确定。传统的异常下限确定公式实际上仅仅是线性变换,需要人为确定异常下限值,更不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异常。

张刘平团队从油气异常新概念出发,重新对异常下限和不同类型异常间的界限进行了定义,并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了异常下限和不同类型异常间界限的理论公式。进而,运用统计学、运筹学、分形几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方法,并且创建和应用逻辑乘聚类分析这一新的数学方法,最终建立起分类识别油气异常的新方法。

针对地表干扰和地质条件对油气异常的影响造成预测成功率低甚至不能预测这一难题,张刘平团队通过研究机理,建立理论模型,采用小波分析等处理手段建立起消除干扰和影响的新方法。

这套新概念、新方法已在我国渤海湾、二连盆地、鄂尔多斯、吐哈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等十多个地区进行了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中,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的应用最为典型。其研究结果与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相吻合,使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实现了从不能预测到能够预测油气分布的转变,揭示了三个油气富集带。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行业走向更加偏远和复杂的领域,行业发展对新技术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从张刘平――这位长年工作在油气勘探研究一线的科研工作者的切身体会中,笔者也体会到了创新性研究要面临的诸多困难,付出的诸多艰辛。

科学这块丰润的土壤,是最适合张刘平发展的空间。理想和奋斗、实践与探索中的不断开拓与创新,张刘平给自己永远是无穷的力量。对事业、对真理执着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让他将心中的科研热情无私地奉献出来。充实的工作、不竭的热情,是从前和如今的张刘平。未来,这位学者,带给我们的又将是怎样一种震撼,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