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发伤患者红细胞输注后的效果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价多发伤患者输注红细胞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15例多发伤输注红细胞患者按照性别分为两组,研究两组的输血反应、ALT、TP、CR、K+、BUN以及Hb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71%的患者输注后血压等指标恢复良好。输血前和输血后48h相比:男性和女性的TP、CR、BUN以及Hb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输血前后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输血前后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发伤患者进行红细胞输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循环,且对血钾和ALT的改变不大,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多发伤;红细胞输注;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2-43-02
The Effect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for Multiple Traumatic Patients
WAN Caifeng
Haining Kanghua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Haining 314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ects of multiple trauma after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Methods All 115 cases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gender. The indexes of transfusion reactions, ALT, TP, CR, K+, BUN and Hb were researched. Results 71 percent of patients had good clinical index recovery after transfusion. Before and after 48h of blood transfusion: the male and female had differences in TP, CR, BUN and Hb. Me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ile wome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48h blood transfusion in K+; ALT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for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irculation and has no change for K+ and ALT, playing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Multiple trauma;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Effect; Evaluation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下列情况的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可确定为多发伤:头颅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等多处骨折以及软组织伤[1]。我院对115例多发伤患者进行了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以及疗效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多发伤导致红细胞输注患者115例,男89例,女2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3例,高处坠落伤20例,机器击伤8例,其他原因致伤共计4例。
患者外伤情况:头颅伤43例、颈部伤31例、胸部伤58例、腹部伤53例、骨盆等多处骨折106例以及软组织伤46例,失血性疾病86例。多发骨折包括四肢骨折73例,肩胛骨骨折3例,肋骨骨折45例,骨盆骨折5例。软组织伤包括:双肺挫伤12例,尿道损伤3例,肝脾裂伤31例。失血性疾病包括硬膜外血肿8例,皮下血肿61例,腹腔内出血9例,双侧气血胸7例,颅内多发血肿6例,外伤后夹层破裂1例。精神病情况:伤后立即出现精神症状9例,2周内出现精神症状18例,2~3周内出现精神症状4例,1个月出现精神症状4例。
按性别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男89例,平均年龄33.4岁,输注红细胞97 000mL;女26例,平均年龄32.1岁,输注红细胞28 337mL。两组之间的年龄以及平均输注红细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于救治48h之内存活。
1.2 多发伤患者红细胞输注评估方法
30%~40%失血量(成人1500~2000mL)或以上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术中失血总量有采用术野纱条的称重(吸血后纱布重量与干纱布重量之差,1g按1mL计算)和吸引瓶内吸出血量的总和来计算,也有采用指数计算,休克指数=脉率(次/min)/收缩压(mmHg),正常人休克指数为0.54±0.02[2]。
1.3 红细胞输注方法
术中或者术后输注,补充血容量以及循环中红细胞量,保障机体的循环功能的良好运转。急性失血的红细胞输注方法为:使用血压计袖带将血袋包裹在内,然后用止血钳夹住出气管,这是快速将气囊充气加压,红细胞则能快速输入患者体内,改善血容量。其他的按照一般的输注方法,注意使用标准的输血滤器。
1.4 检测指标
通过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X-20进行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ALT(0~40)IU/L,TP(60~80)μmol/L,CR(44~88)μmol/L,K+(3.5~5.5)mmol/L,BUN(1.7~8.3)mmol/L,男Hb(120~160)g/L,女Hb(110~150)g/L。
1.5 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标准为确定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以上(≥38℃)者为发热反应,包括发热和过敏;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者为变态反应。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各方面疾病的治疗,包括输氧、纠正酸中毒、调整血容量、心衰治疗、ICU治疗以及治疗骨折等,并根据病情输注红细胞。患者输注后血压和心率、脉搏恢复到正常范围的占71%。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有1例,为轻度发热反应,占总人数的0.9%。患者男,49岁,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无异常,抗C抗体检测阳性,有黄疸。115例患者输血前以及输血后48h的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输血前和输血后48h相比,男性和女性的TP、CR、BUN以及Hb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输注红细胞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液的一般状况以及血色素含量;男性输血前后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输血前后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都在正常参考值以内,说明有效的红细胞输注并不影响血钾的变化;而A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多发伤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3]。多发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急救人员在短时间内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熟练应用各项抢救技术,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救。必须为患者建立和维持气道通畅,保证有效呼吸交换;救护各个脏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伤情变化,同时要维持有效循环,快速扩容[4,5]。因此应当评估患者的贫血症状和代偿功能,评估结果支持红细胞输血时,必须及时地进行相应的治疗。
输血在现代意义上指的是红细胞输血,必要时辅以其他成分的支持。悬浮红细胞是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绝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并向剩余的部分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是MAP红细胞添加剂,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磷酸盐、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压积为0.50~0.65。悬浮红细胞的特点是将血浆尽量移除,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每单位是由200mL全血分离后的红细胞加入50mL MAP红细胞添加剂组成。
对于多发伤的急性失血患者,估计失血量为基础的红细胞输注为主[6]。输注悬浮红细胞前必须做输血前检查、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的速度应根据输血适应证、年龄、贫血程度、输血者的状况及心肺功能等决定。以体重为60kg的人为例,输注1单位的悬浮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5g/L或压积0.015左右。输血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和添加剂充分混匀,由于MAP红细胞添加剂所含的甘露醇剂量较大(14.5g/L),对肾功能不全者不利,尤其是终末期肾衰(尿毒症晚期)受血者不宜使用本品,可选用洗涤红细胞。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输注后血压和心率、脉搏恢复到正常范围的占71%。有效的红细胞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输血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血液的携氧能力,改善组织器官缺氧状况以保持代谢的需要,且不良反应少。研究结果还提示:输血前和输血后48h相比,男性和女性的TP、CR、BUN以及Hb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K+来看,男性输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输血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多发伤患者进行悬浮红细胞输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循环,且对患者的血钾和ALT的改变不大;同时有效地补充了循环血量,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曲雷. 急诊多发伤救治[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4):122-125.
[2] 陈纯白,葛体池,金凯,等. 严重多发性创伤综合救治的研究[J]. 临床急诊杂志,2007,8(2):64-66.
[3] 刘文海,贾如冰,刘挺. 重症多发伤急诊科的早期急救[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 2007:104-106.
[4] 倪跃平,周恒. 126例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J]. 临床医学,2008,28(1):34-35.
[5] 刘发妹,李冬妹,刘小玲,等.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47-148.
[6] 范志英,王健. 多发伤135例急诊救治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97,100.
(收稿日期:20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