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彩铃的前世“金”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彩铃的前世“金”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谁会想到,彩铃这个新生事物一友之间成了财富的代名词。

有这样一个音乐家的财富故事:他出了一张唱片,市场反应平平,于是他跑去唱歌,每月可以挣到一万元的收入。他的公司老板告诉他有一首好歌让他唱,他勉强唱了,但认为那首歌太俗。收录专辑时,在老板的强烈要求下,他很无奈地才答应将这首歌收录进去。半年后,他发现这首歌竟然创造了1000万元的收入。

这个歌手叫庞龙,那首歌就是《两只蝴蝶》。

音乐家创造了音乐,而彩铃创造了财富。

彩铃拯救了唱片业

盗版几乎毁了整个唱片业,许多公司难以维继,纷纷倒闭。互联网的兴起更是推波助澜,使唱片业受到双重打击,几乎走上了穷途末路。谁也没有想到,让唱片业出现巨大转机的不是唱片业本身,而是彩铃。

当一家家音像商店纷纷关门,当正版唱片越来越少,当很多音像发行公司逐渐改行的时候,彩铃却像电脑病毒一样在无线通讯领域蔓延,并且在为一直摇摇欲坠的唱片业创造着令人咋舌的财富,因为彩铃,中国的唱片业从来没有如此稳固。从前,中国音乐家只有羡慕美国人拿高额版税的份,如今,他们也可以通过彩铃下载领取高额版税。从前,音乐可以欣赏,但是拿不到版税,唱片公司卖的是人而不是作品,如今,音乐仅仅成了装饰,但是可以拿到版税,唱片公司真正开始卖作品。这个改变看上去有些荒唐,但恰恰说明了某种格局在打破,变成了新一轮的整合,从而带来了新的财富机会。

彩铃算不上真正的音乐,因此它不是用来欣赏的,只是用来解闷的,所以,在彩铃这个领域,它和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最大的区别在于,非音乐类的内容一样可以制作成彩铃。目前,音乐类彩铃的比例占70%,语言类的占30%。语言类彩铃造就了一个新兴的职业――彩铃编写者。由于彩铃的普遍使用,以及彩铃在版税结算方面的相对正规,彩铃变成了很多人致富的手段,编写几个彩铃就可以坐地收钱已成了公众对这个行业的普遍印象。同样,原来不被看好的唱片行业,也因彩铃的出现而脱贫致富,似乎只要你把一首歌卖出去做成彩铃就能挣大钱。

的确,这样的例子不少。刀郎在2004年非常火,刀郎的公司仅彩铃一项便收入1200万元,比他们在传统唱片业内挣到的钱还多。而且,这笔钱还是刀郎的公司从太合麦田拿到的保底数。

彩铃一夜暴富的刨富神话

肖乐进入彩铃完全是一次奇遇。他当时在北京音乐台工作,台里的一个节目策划改变了他的人生。那时,台里希望能增设一档娱乐性强一些的节目,有人提议做一个跟彩铃有关的节目。此时是2003年底,距离韩国人发明彩铃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不知道彩铃为何物,音乐台设立这个节目多少有点超前,而任务就落到了肖乐身上。

在完全被逼的情况下,肖乐进入了这个新兴行业。当时他对彩铃一窍不通,摆在面前很大的难题是节目素材从哪儿来?网上的彩铃不符合广播播出条件,只好逼着自己成立了一个小工作室“乐乐星工厂”,自己做彩铃。台里不给经费,他只好自己让它运转。

肖乐没想过做商人。当时起步十分艰难,他和几个做音乐的朋友,接一些散活来养活大家,当时拼了命做,有时候一天做20多个彩铃,后来发现这样做不行,这么做不会都是精品,但是广播播出的都应该是精品。于是肖乐找过很多人合作。

节目越做越火,但对肖乐的工作室来说,每个月投入几万块钱,已经算个大数字了,因为做彩铃不盈利,入不敷出。于是肖乐一方面寻找销售渠道,一方面推广自己的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他终于进入到这个行业,知道了这个行业有这么多门道和机关。于是找了一些小服务商,跟他们分账。

他知道了这个行业的前景有多大。这个领域是一片荒漠,如果占住这个领域,一定大有前途。小工作室一定能发展成为一家大公司。当时肖乐有点心潮澎湃,没想到自己做的事居然有这么大的前景,然后就更加拼命了。最终肖乐离开了音乐台,专心做彩铃。

目前,我要秀公司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彩铃制作公司,公司有5000首左右的彩铃,占彩铃总量的一半左右。比较著名的“手机小强”系列就是肖乐他们创作出来的,用童声、虚拟和无厘头方式赢得了手机用户的喜爱,“手机小强”如今已经注册成商标。公司现在已经有20多人,有人说,我要秀是中国最大的CP。公司已经从海外得到了第一笔融资。

彩铃是一种速食文化,所以,服务商每个月都需要大量优质的彩铃,尤其是幽默、搞笑的彩铃,消费者用上一段时间便觉得厌烦,希望时常更新。作为一个专业的彩铃制作公司,每周都需要制作大量彩铃提供给服务商。彩铃有一种使用功能,它的技术含量不大,更多在于创意。所以彩铃形成了它自己的文化。

谈到彩铃致富的问题,肖乐认为,理论上,每个彩铃都能有几十万元的进账,几个彩铃就能收入到百万,但事实上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彩铃集中在极少数的几个上。

有专业人士说,真正赚钱的歌曲不超过20首,这么大的市场,就是这20首歌创造出来的,其他歌曲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获利者永远是少数,其他人都是分母,这就是所谓的“20/80定律”,20%的人创造80%的财富。但是在彩铃这个新兴行业,可能更残酷,大概是千分之一的东西在创造彩铃财富。彩铃绝对可以让人一夜之间暴富,但是它不会让每个人享受到这一切。

现在的彩铃已经没有刚开始两年那么火了,主要是因为彩铃同质化比较严重,很多的彩铃缺乏创新。其次是彩铃的手机用户对彩铃的更换率不高,只有少数的人会频繁地更换彩铃。而且真正付费的也不多。就上海来讲,真正通过下载自己设置彩铃的只有几十万,大多数都在使用SP提供的免费铃音。

靠传播发酵出的商业价值

彩铃如今能做成一项每月入千万元的业务,是因为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TOM在线的CE0王雷雷对彩铃的悄悄火爆很兴奋。2005年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曾经创下彩铃月下载600万次的纪录,这个数字相当于卖出了70万张的唱片。

TOM在线是最后一个投身彩铃业务的大SP,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达到月收入一千万元人民币,成了中国彩铃排行榜上的收入冠军。最初TOM无线的彩铃业务只有7个人在搞,除去技术支持、行政人员,真正联系彩铃音频内容的只有一个人。在2004年第一次从中国移动依靠彩铃收入分成,拿到7万元之后,TOM彩铃便一发不可收。尤其是当年刀郎的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夜之间成了彩铃的热门,也让TOM彩铃的分成后收入冲到了800万元。

依靠网络歌曲,一个季度就给TOM在线带来了1个多亿的收入,其中近一半都来自无线增值业务,而真正让TOM在线认识到彩铃原创内容所具有的力量,实际上源自一个叫朴润的小公司。最初TOM的原创彩铃都来源自朴润的外包创作,《我赚钱了》、《彩铃小秘书》这些长期在中国移动彩铃下载次数排名靠前的彩铃,都源自朴润。后来以朴润公司作为主体,曾经的彩铃外包创作小组成了“乐乐唱片”,以单独唱片厂牌的形式来独立运作彩铃生意。譬如2005年那首人气空前的《我发财了发财了》,光下载量就接近600万次,跟来自网络歌曲的《老鼠爱大米》不相上下。你可以看到动感地带的广告,也可以看到各种媒体借用短信平台,却绝对看不到彩铃以往有什么推广。包括TOM在线在内的众多SP在采访中都一致认为,彩铃能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如此红火,而且根本没有做什么营销推广,纯粹是依靠彩铃在使用中传播的力量在发酵。

中国彩铃的巨额收入让许多外国企业眼热,韩国彩铃下载技术的专利持有者甚至曾考虑过向中国收取专利费,而信息产业部以韩国企业申请的专利并没有包括中文彩铃下载为由,将试图向中国彩铃巨富状态揩油的韩国企业挡了回去。尽管有诸多本地特色的门槛,可谁也无法阻挡中国彩铃生意散发出的商业诱惑。许多外资公司开始盯上了中国的彩铃市场,外资收购超级买家的出现,更刺激了与彩铃有关热度,在单曲高额收入分成之外,不论TOM在线这样的超级SP,还是寄希望一曲成名的彩铃创作者,在移动电话公司收入分成之外,无疑又找到了一种衡量身价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