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了解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找寻对策,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质量。分析发现血凝固和血量不足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与护理工作相关。因此要针对血液标本采集前、中、后的护理工作,规范和加强护理管理。

【关键词】 不合格标本;血液;护理管理

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需要辅助检查配合诊断,检查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其可为临床提供诊断资料,配合临床诊治工作。对患者进行血液方面的辅助检查可了解患者多项情况,其检查结果可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因为进行检查的数据有差错时会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大的影响,会出现误诊、误治等情况发生。笔者根据经验对如何预防检验工作中的差错的发生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1 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1.1 时间要求 患者血液各个时期的情况都有变化,如患者的白细胞指标在清晨的时候会表现比较低,在中午过后会表现比较高。而患者的胆红素、血清铁数值在早晨表现最高,患者的血钙数值在中午时数值最低。故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应注意时间,避免时间的因素对检查结果有很大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欧美地区国家大约有30%-40%患者在最初血培养时,已开始抗生素治疗,而在许多亚洲国家,这个百分率会更高。使用树脂的材料对患者进行采血标本,其可对患者应用的抗生素有所吸收。

1.2 部位的要求 对患者进行生化检查多选择肘静脉的部位进行采集,在进行采血时对其压迫的时间不可过长。如进行压脉带的时间过长会致使采取的标本中pH指标降低,乳酸上升,血氧含量下降。所以进行压迫的时间不可过长,避免其对检查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1.3 避免出现溶血的情况发生 当加入抗凝管后剧烈振荡混匀、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注射器有不清洁、不干燥等情况时会出现溶血的情况发生。上述情况会导致患者血液出现细胞破裂,从而出现溶血的情况发生。出现溶血的情况会影响检查结果,致使无法进行检查,故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尽量避免这一情况出现。

1.4 应用抗凝剂的注意事项 需要进行血浆等指标检测的标本应加入抗凝剂,但进行检测的项目不同应用的抗凝剂也各不相同。如进行血气分析、血氨等检查时应应用肝素。如放错抗凝剂会致使检查结果出现差错,从而影响临床诊治。

1.5 标本送检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标本久置可导致:全血标本在室温的情况下,血糖浓度每小时可下降5%-7%(约10mg/dl)左右;血气分析应在30min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RBC的代谢,不断地耗O2产生CO2,致使pH、PO2降低PCO2升高,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 分析

2.1 药物干扰 由于药物分解有其固定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条件。所以,口服药物会使检测条件发生改变,直接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标本采集不规范 出现此类问题,哪怕检验仪器再先进,检验技术再好,其检验结果也是错误的。正常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在患者输液的同侧肢体抽血,甚至从输液管中取“血”,导致标本采集混杂大量输液体,从而严重影响检验结果;②患者应当空腹抽血,却在进食后抽血;③抽血量没有符合准确;④血培养应在发热高峰期或者发热初期采血。正常情况下,应要求选择在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对已用药而不能终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血。

2.3 标本送检查的时间比较长 标本要及时处置,在低温天气,有些成分不稳定易“析出”如TG、CHO,所以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3 防范措施

在进行检查的各项操作中应注意各项操作规范,避免不合格的情况出现,避免出现差错发生。各个环节都应严格规范操作,注重细节。高度的责任心是检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检验科室的人员应尽量排除其他因素对检查的影响,出现差错时应再次进行核对,并进行再次检查,并应和医生进行沟通,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雄立凡,李数仁.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2] 张智慧,许素菊,白云,等.急诊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临床误诊误治,2002,15(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