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变观念 紧扣主题 汲取精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变观念 紧扣主题 汲取精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报道文体的创新是当今媒体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近些年来,《华尔街日报》在新闻报道中以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受到受众的好评。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方式,被称为“华尔街日报体”,简称华体,与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编辑更是一种考验。

这个考验主要源于报纸版面的制约。我们要在有限的版面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的文稿短而精,而倒金字塔式体裁,在编排时,最安全与最正常的删改方式就是从最后一段往前删,直到只保留导语仍然能充分展示新闻事实的核心内容。

而“华体”新闻因其体裁的特殊性就会使每一段都与前一段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使得编辑不可能像删改倒金字塔式新闻那样从后往前大段删减,而如果把每段都删节一部分,成为一句话一段,又会使文章的可读性与故事性大大降低。

因此,可以这样说,华体新闻报道能否在一张报纸上获得充分的版面空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要靠编辑改变思想观念,更新新闻理论及实践水平。

改变观念,正确认识版面信息量与发稿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个版上编发一堆垃圾稿件,不如编发一篇新闻价值高、内容多、服务性强的稿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减轻记者完成任务的压力、方便版面编排等,尽可能删短稿件,尽可能多地往版上挤稿子。有时也不排除在编稿时偷懒,看见一篇长稿子,直接另起炉灶,改写成一篇很短的倒金字塔形式的消息。这种做法在初接触华体新闻时尤其明显。因为华体新闻报道一般要将一个故事贯穿始终,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直到把新闻的主题完全展现出来。这样做稿件不可避免地会较长。此时,用倒金字塔的格式重新改写一篇消息稿,显然要比细致地保留稿件原来风格进行编辑省时省力得多。只是这样一改写,省事倒是真省了,但记者在一个新闻报道中要透露的信息可能绝大部分都找不到了。

因此,作为一名编辑,笔者的体会是,不但需要时时学习新的新闻传播理论,同时也要在实践中真正把报纸的理念贯穿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不偷懒,精编细编那些信息量大、新闻价值高的新闻,还要舍得给版面,敢于打破排版模式,做抢眼新闻。当然,这也需要报纸在考评上时时进行鼓励、引导。

紧扣主题,围绕中心讲故事

观念转变之后,在具体的“华体”新闻稿件编辑中,要紧扣新闻主题,编辑适当的导语小故事,剔除不能使主题更鲜明的细节,精练语言、平实叙述,围绕报道的中心讲好故事。

编辑适当的导语故事。“华体”的最大特色在于运用作为导语的小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利用精心选择的事例层层推进,直到完全展现新闻主题,并在结尾时返回开篇故事,从而串联上整篇报道。这势必使得导语故事成为稿件的一大“重头戏”。在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些学习或模仿“华体”的稿件过多地在导语小故事上着墨,故事写得很精彩,而整个报道的主题却显得不太重要了。有些稿件给人的感觉是偏离了主体新闻的采撷和挖掘。过分寻求琐碎的事件。所以,在编辑“华体”新闻稿件时。首先要把握的一点就是:重新考虑导语故事的写作,既要把这个故事写得趣味盎然,又要简单、明快,充满诱惑力,更主要的是要能恰当地引出主题。也就是说,在编辑过程中,时刻记住这个导语故事是为主题服务的,是用来引出主题的,而不是与主题争风头。

立足事实,剔除琐碎细节。由于“华体”新闻报道更多地采用非虚构或短故事形式,需要汇集大量的新闻素材,作者很容易陷入罗列事实的圈套。将题材弄得零零碎碎,不利于明确地表达思想。罗列事实也使作者习惯于跟在事实后面跑,而不能从事实上升到广泛的概括。因而,编辑在编稿过程中,必须明确把主题放在首位,立足于新闻事实。除去事件的来龙去脉。编辑要处理的不单纯是事实和细节材料,还有事实材料中的细微之处、情绪和情感,从中选择最有意义的,然后加以分析、概括,通过细节观察的方式重构故事,运用足够的背景及相关资料向受众诠释主题。与此同时,毫不犹豫地剔除那些对主题来说次重要的细节。

精练语言,避免刻意渲染。由于“华体”新闻报道的主体就是讲故事,注重故事性,一些初接触的新闻报道者常常会用一些文学上的手法来写消息性报道,刻意渲染气氛,运用一些矫揉造作的格调和弄虚作假的手法。编辑这些稿件时,就要做到让稿件简单明了,条理清楚。新闻的艺术在于写得简短、清楚明了,只有在把新闻写得简明扼要时才能实现。因此,在保证故事本身能反映主题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地让事情本身说话,用普通的词汇来讲述这件事,并且使用直截了当的陈述句。为了做到平实叙述,写作就像电视新闻镜头那样,把现场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看到、感觉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汲取精华,用细节打动读者

“华体”本身是非事件性新闻写作的一种方法,通过见事又见人的故事描述手法,特别是通过普通人这个点以深化新闻主题的面,在赋予了人情味的同时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这也是“华体”这种写作风格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少记者在运用“华体”框架结构进行写作时,往往生搬硬套,开篇是人物故事。中间表现主题,结尾再强行让导语故事中的主人公出来说两句话。而目前的综合性日报(党报和晚报)很多报道都是事件性新闻报道,仍然不作改动地照搬“华体”套路,就使得新闻报道形成了新的八股文。

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华体”呢?笔者以为,“华体”的精髓在于讲故事,讲一个生动的吸引人的故事。具体到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由于多是事件性报道,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故事,记者就要尽可能多地采访细节,占有材料。将这些事实的碎片运用文学写作的手法组合起来,使之“高峰”完全显现,从而达到提高新闻可读性的目的。

编校 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