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芯国际:将扩张进行到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芯国际:将扩张进行到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连续亏损5年的中芯国际实现扭亏,并再次与武汉新芯达成合作协议。未来5年,中芯国际将投入至少45亿美元扩大产能,提高工艺。

11月3日,中芯国际第三季度财报,在连续5年亏损后,首次实现盈利。

而就在此前几天,10月29日,中芯国际还宣布注资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武汉新芯”),合资经营其12英寸晶圆生产线,预计5年内共投资45亿美元。这被视为中芯国际实施“做强做大”的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支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芯片生产商,中芯国际过去几年一直采取大规模扩张策略,加之国产芯片产业所处的艰难环境,中芯过去几乎一直处于亏损状况。来自于政府资金的输血成为其扩大产能的关键。

“未来中芯国际面临的困难是中国芯片行业和公司的一个缩影,不过前景还是很美好的。”iSuppli的资深分析师顾文军表示。

重获生产线

10月29日,武汉市东湖宾馆里气氛热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中芯国际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对武汉新芯12英寸晶圆生产线实施合资经营。

根据协议,武汉市和中芯国际将通过现金注资方式,对武汉新芯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实施合资经营,并在人才培训、芯片设计和完善产业链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合资后的武汉新芯将主要生产40〜65nm的存储芯片,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芯片产品,大部分供应中国内地市场。

“经历恋爱、磨合、险些分手,我们终于走进婚姻殿堂。”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签约仪式上动情地说。

事实上,中芯国际能够重新获得武汉新芯的生产线实属不易,对此,顾文军更用了“中美半导体之间的‘武汉保卫战’”来形容。

据了解,武汉新芯是2006年由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三级政府出资成立建设的中部地区首个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并委托中芯国际经营管理。一期工程在2008年9月建成投产,总投资达100亿元。

然而,武汉新芯的经营情况并不好,自成立至今始终处于亏损状态。2009年,武汉新芯的重要客户美国厂商飞索申请破产保护,让武汉新芯的财务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而中芯国际的运营也一直不乐观,所以武汉方面曾认真考虑过结束与中芯国际的合作。据了解,此前与武汉频频接触的包括美国美光和台积电,美光甚至还开出了非常丰厚的条件。

“半导体产业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战略产业之一,丧失了对这一产业的自主可控,意味着本土IC设计业将丧失了制造平台。”业内人士指出,最终武汉新芯仍然选择中芯国际,一方面,是出于对于国产芯片产业的扶植和产业布局的考虑;另一方面,中芯国际的盈利给予了武汉方信心。

据透露,未来中芯国际会将大批世界先进技术和项目转移到武汉。预计明年,武汉新芯月产能可达两万片左右;2013年底,月产能可达4.5万片,是现有月产能的9倍。这意味着,武汉新芯明年有望扭亏为盈。

告别吸金大户?

对中芯国际来说,武汉新芯的生产线是其实施“做强做大”的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其扭亏为盈后的新起点。

许多人都记得,2004年,中芯国际在纽约与香港两地风光上市,在中国芯片产业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当时中芯国际也创下2004年美国股市融资额的最高纪录。但是此后,工艺落后、低端竞争、低毛利和投资回收慢等运营困境一直困扰着中芯国际。在长达5年的亏损中,中芯国际一直依靠政府输血来扩大产能。

“目前中芯国际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产能和工艺。”顾文军表示,“这不只是中芯国际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芯片产业的缩影。”业内人士指出,本土芯片和半导体企业一直扮演着“吸金大户”的角色。

2010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开始扭亏为盈并持续获利,并对第四季做小乐观展望――营收预估与第三季度持平。中芯国际全年资本支出由上季度预估的7亿〜7.5亿美元,上调到7.5亿~8亿美元,用以扩充65纳米以下制程产能。“65纳米以下制程成长速度快,目前仍有许多客户在排队等待。”中芯国际CEO王宁国表示,中芯国际正在加快45纳米技术的研发,目标于2011年下半贡献营收。

“3〜5年内,合资公司的投资总额将达45亿美元。中芯国际将在2012年底之前投入10亿美元。”王宁国表示,明确合资模式后,将严格遵循“企业责任,赢利第一”的宗旨来规划发展。

不过,从中芯国际的财报仍看不出有资金来支撑如此庞大的投入,“或许是政府先帮它垫上钱。”顾文军说。而也有国外媒体报道,中芯国际将获政府5亿美元的注资,以扩大北京半导体厂65纳米制程的产能。“如此说来,中芯国际要告别‘吸金’的日子还很遥远。”

一直依靠政府资金支持的中芯国际,虽已实现扭亏,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它仍将是个“吸金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