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存款负利率的成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存款负利率的成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对当前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和分析。首先,揭示了负利率对居民收入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其次,从国际和国内双重经济环境出发,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维持负利率的原因;最后,从利用二次分配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掌控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在不加息条件下解决利率问题的三种政策措施。

[关键词]负利率;投资;消费;汇率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8-0074-0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1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高于最新调整的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5%),百姓在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为1%。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共经历了4次负利率时期。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历时38个月;第二次始于2003年底,止于2005年初;第三次开始于2007年2月,历时21个月;第四次开始于2010年4月,截至今日已经连续24个月实际利率为负。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它不仅蚕食了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社会资本的错配,更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投机盛行。然而,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复杂的经济背景下,维持当前的利率水平又是不得已的选择。

一、负利率给经济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下降,财富分配更加失衡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负利率会让贷款客户获得额外收益,而存款客户蒙受损失。在我国,普通居民是最主要的银行存款客户,而进行贷款的多是国家大中型企业及为数不多具有较强竞争大的民营资本。2011年年末,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为80.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4.8万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43%。各项贷款余额为54.8万亿元,共中境内贷款余额为54.6万亿元。这意味着净存款余额达到26.1万亿元。2011年年底,1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即名利率减去消费者物价指数水平)为-1%粗略估算存款客户损失了2610亿元按住户存款在存款总量中的比例估计,居民储蓄大概损失了1123亿元。2011年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大约为6054亿元,而家庭储蓄者损失了1123亿元,这个数字大概是全年税收的20%。这仅仅是一个粗略的计算,因为家庭还有其它各种形式的存款,而不同形式的存款有不同的名义利率。考虑到活期存款利率极低,因此,13.8万亿元的居民活期存款损失更大。

地方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负利率的受益者,它们是银行的主要贷款客户。对它们来说,利率越低,意味着越低的筹资成本。据近期《新世纪周刊》的报道,地方政府的贷款超过了10万亿元,企业的贷款也超过了6万亿元。

银行是负利率的另一受益者。与中低收入群体储蓄实际缩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银行业利润的普遍攀升。当前,我同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存贷利差。据报道,目前已业绩快报的南京银行、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在40%左右;宁波、华夏、民生和深发展银行预增公告显示,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预增30%-50%,华夏与民生银行同比预增50%以上,而由于并表因素,深发展同比预增60%~70%。银行业2011年业绩的高增长,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

正如经济学家易宪容指出的那样:“目前的负利率意味着社会财富大转移,意味着通过政府管制把居民的财富转移到暴富的房地产商手中、转移到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地方政府手中。”

(二)引发投资热潮,助推资产泡沫

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越低越有利于资金的使用者。在负利率的条件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低,投资热情高涨,银行也会因存贷利差大而增加贷款投放。于是,“蒜你狠”、“豆你玩”的现象轮番上演,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高烧不退,导致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国家产业结构失衡,进而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引发通货膨胀。

负利率时代,廉价的融资成本和迅猛扩张的信贷规模,使得过剩的流动性四处游走、无处藏身,充裕的资金供给极易激发人们投机的兴奋与冲动,加上通过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流入中国的大量外汇,当它们被兑换成人民币投放市场的时候,股市会疯涨,楼市也会疯涨,资产泡沫越吹越大。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与文化背景下,居民储蓄的习惯一时很难改变,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的状况也无法在一夕之间改变。负利率并不能实现存款搬家,反而会通过银行货币乘数的作用,加速资本的积聚和形成,进一步推高我国的投资率。2011年末我国贷款余额较2010年增加7万亿元,给企业的资本扩张输送了大量血液。负利率导致流动性过剩,低成本引起投资饥渴。

(三)恶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和浙江,大量民营企业因为融资难而倒闭。大多数人对此的判断是宏观调控政策把信贷勒得过紧。殊不知,利率过低才是民企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011年与前面两年相比,货币政策-是收紧的,但仍属于“适度宽松”范围。在信贷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新增贷款7万亿~8万亿元),利率严重偏低(实际利率长期维持在-2%-3%),新增贷款便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贷款总量就像一个做好的大蛋糕,存贷款利率过低意味着贷款将会获益,蛋糕就会被大企业给吃掉。如果利率接近市场均衡利率,蛋糕没有被吃完,还剩下二三成,中小企业还不会被饿死。因为负利率,因为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所以大企业就把原本属于中小企业的那二三成也吃掉了。缺少了正常贷款渠道的大量中小企业只好将贷款需求转向民间,于是民间借贷的成本大幅上升。结论很明显,人为地压低利率是导致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四)无益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萎靡不振,外需不足,出口利润下降;投资需求过旺,引发资源浪费和通货膨胀。为了获得持续的经济发展收益,我们需要转而依靠本国市场,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然而,由于负利率的存在,财富不断地从家庭部门转移到产业部门,而这不利于实现政府期望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家庭部门的钱变少了,产业部门的钱变多了,对于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无所助益。由于流动性过剩,投资驱动,致使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大量兴起,它们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创造了GDP,不仅透支了子孙后代的资源,更是严重威胁现有人群的生存环境。

二、不得不采用负利率的原因

(一)低利率的国际环境给我国的利率上调造成约束

当前很多国家都在执行负利率。2011年5月份美国的CPI已经达到3.6%,美联储仍然继续维持量化宽松,基准利率为0.25%;欧盟(包括英国,CPI已达4.8%)CPI也不低,但基准利率大多处于1%-2%之间。在一项经济学家针对25个新兴经济体的跟踪调查中,有近2/3的国家实际利率为负值。这说明,在抗击这场“百年不遇”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目前的负利率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而非中国独有的。

发达国家的经济回暖比我国晚,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比我国高。为了刺激经济,发达国家很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2011年10月5日,日本央行下调利率,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0.1%降到0-0.1%,这是日本央行时隔4年多以后再次实施零利率政策。显然,这样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低利率环境,对我国利率政策产生了较大约束。我国的利率政策几乎不可能背离主要国际货币的利率走向。假如我国加息使得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势必引发国际游资涌入中国,这不仅会形成通胀压力,更无助于解决负利率问题。与此同时,外资大量涌入还会增加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利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从而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造成阻碍。

(二)二元化的经济结构是导致负利率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经济存在着壁垒分明的二元化结构:作为经济主体的国有大型企业和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他们承担着很多超大型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本身的建设周期长、直接收益率低,难以承受资金的高成本。然而,其综合效益明显,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很大,尤其是这些项目的贷款往往构成了向中小企业进行资金供应的“漏斗”。这些企业和项目很多都不能接受所谓的市场利率。

由于中国经济的二元化结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绝大部分贷款都是南国有商业银行来提供的,占到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量的40%-50%,这些贷款大多都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款项。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环境的原因,全国各地上马了很多“超前”项目。按照当初可行性报告预测的收益率水平,这些项目可以承受同期基准利率水平。当时很多银行争着为这些项目提供贷款,因为表面上看,这些项目有稳妥的收益,又有政府政策的保护,风险极低。因此,当时银行与很多项目签订的都是固定利率贷款,即贷款利率在项目期内永远不变。然而,很快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通货膨胀来了,存贷款利率进入了上行通道,这些在建的项目成为了包袱。2011年这些项目的贷款被大幅度削减,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将会出现大面积停工。

如果利率大幅度提高或一次性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肯定要收回或停止对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的贷款。然而,从整个社会的收益来看,这些贷款未必是低收益。贷款停止发放了,不仅很多项目会立即产生直接损失,银行贷款将形成大量呆账,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必将受损。中小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的“附庸”,它们已经形成了依靠国有企业生存的资金链:当国有企业能够得到成本较低的贷款时,会向中小企业以预付工程费和采购款等方式变相融资,呈现出来的是中小企业业务繁忙,蓬勃发展。倘若国有企业没有了资金来源,项目中止,很多中小企业也就没有了业务,员工没有了收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会受到深远影响。

三、不加息消除负利率的政策建议

(一)利用二次分配的手段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研究表明,养老金和退休金对收入调节的作用明显,而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效果有限。因此,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增强其实际消费能力,应该通过二次分配的手段大幅提高这一群体的退休金和养老金。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逐步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开征富人税,一方面可以为二次分配提供物质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降低整个社会的投机冲动,增强全社会的消费能力。

(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造成当前负利率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二元化结构。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就要改变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依附于大型国有企业的现状。政府已经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减税政策,同时中央政府还特别设立了一个15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自2012年起每年拨付30亿元,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制定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计划。这些措施无疑将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对于面临严重生存困境的60%-70%的中小企业来说,最常规和现实的融资渠道应该还是银行信贷。由地方政府出面为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翘动银行信贷,帮助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应是正途。

(三)掌控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降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汇率变动一方面会影响物价水平,另一方面会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汇率水平上升,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同时有利于资本输入。但有关汇率变动的预期,比如持续的升值预期又将引发热钱的涌入。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有助于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国内物资供应增加,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解决负利率问题。然而,持续的升值,特别是市场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将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入,加剧通胀,助长负利率。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1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1.16%,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0.34%。2011年,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应当掌控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降低市场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