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压与心电图同步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压与心电图同步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老年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的同步监测,对各时段血压与心电图的变化进行研究比较。

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32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占比65.3%心电图监测中有多种异常改变,心律失常44例,占比89.8%,ST段改变有24例,占比48.9%。

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与血压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患者 血压变化 心电图变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66-02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血压病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兴衰注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医治的4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8岁。高血压病史2~8年。4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实行血压与心电图同步动态监测方法进行,均需在检测前3天,将所有与血压、心电图产生药效影响的药物停服方可。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器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并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剔除伪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进行定量分析,动态血压检测方法与普通测量血压法相同,仅将袖带缚于此处即可。

1.2.2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达为(X±S),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4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的同步监测,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呈双峰双谷形规律,第一高峰在6时~10时,第二高峰在下午14~18时,且第二高峰的收缩压明显高于第一高峰谷底,为深夜22~2时,及午睡时12~14时;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占比35%,夜间血压下降率

3 讨论

高血压病人无论是否进行有效的降压治疗,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复杂程度都高于同年龄组的正常血压者,室性心律失常和易损心肌等,可能是大多数患者发生突然死亡的原因。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变、室性心律失常二者之间呈中度相关(r>0.7),且血压较高时心率失常、ST段压低的发生频次与血压低差异显著(P

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多呈现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明显,且以夜间收缩压增高舒张压正常或者降低,脉压相对增大为特征但一般而言,一次性的血压测量无法全面掌握24h血压变化情况,而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由于可在平时进行检测,且频次较高,不影响正常生活,因此,可较为全面的反应24h血压的水平波动情况,可有效弥补一次性血压测量的不足,以便于医生更好的调整降压方案,将24h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临床发现:高血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者较多,是否可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以便于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微时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从而更有效的预防猝死,以及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改善预后意义明显。通常,应用降压药多以控制24h血压为目标,然若应用针对急性心脏事件的药物时,应选择在起床之前使用,以防止晨起血压升高明显,而在夜间血压则降低较大。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还应兼顾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一般老年患者的缺血性ST段改变、室性心律失常与血压三者的昼夜波动均呈同一规律,这与相关报道中的心性猝死凌晨至中午的发生率较高相吻合,这可能与清晨血浆中的儿茶酚胺,皮质醇分泌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加,而纤维蛋白原分解活动则下降,以致于血压升高,心率、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均呈现增高的趋势,导致心脏氧量耗增加,冠脉供血能力降低明显,以致于缺血性ST段改变的出现引发室性心律失常。

总之,由于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中较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故对于高血压患者,尤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应建议其同时进行动态血压、心电图监测以便于及时探寻到患者出现症状的成因,明确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有效预防猝死,以及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改善预后意义明显。

参考文献

[1] 刘祖平,易正军,陈向丰.康复心脏病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239

[2] 刘小刚,涂秀萍,陈玉梅.实用高血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