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体性教学实施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中存在“少、慢、差、费”的“无效”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阶段,多年来,学生感到真正要学好语文困难比较大,是什么造成语文教学的这种尴尬被动局面?除了一些社会原因外,还因为我们的教学大多局限在旧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切替学生包办,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特征,把学生当作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强化训练以备考的机器,没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往往费力不讨好,处于一种“半效”或“无效”状态。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在语文学科上存在,在其他学科上也同样存在。基于教育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校十年前就进行了“两艺一主”(升华艺术教育,讲究教育艺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策略研究与实践。作为此项研究与实验的参与者,我对此有较深的理解和体会。
诚然,在语文教改的大潮中,尤其是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对“主导”与“主体”的差异性的认识更为清晰,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进而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向“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的新型模式迈进。可以说,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为广大教师接受,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育的基本功能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的旧教法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但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不少具体操作上的困难。不少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走“满堂灌”或“满堂问”的老路,存在着“想归想、说归说、做归做”等“知”与“行”难以协调统一的情况。为此,我就高中语文如何通过主体性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中新课标实验教材是按照模块进行编排的,模块教学是高中课改推进的关键和核心。“新课标“的精神与理念都要在具体的教学上落实,只有教学上的变化才能体现新课程的变化。在课改推进的多年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把握好新课程模块教学的要诀,一是要吃透新理念,二是要摸清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的特性,三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材、学生和学情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上三点我认为落足点还是在“学生的发展”上,当然,“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分割,更不能对立的,因此,区别“主导”与“主体”的差异,明确师生在主体性教学中的基本要求,这是具体操作程序中的最为实质内容。
教师的主导并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为主体也不是始终由学生单方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由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或“以讲为主”,“满堂问”的极端做法,代之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活动起来,以活动促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做到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这需要教师尊重学习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动手操作、以及自由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同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落实“双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使之感受到一种成功体验。教师要不断引导帮助,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各方面得到最佳发展。作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则要积极主动参与,虚心接受老师的引导,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未知的东西,举手发言,质疑解难,不断开拓进取,从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具体我们可以用一个操作流程图示如下:
教师:激发主体尊重主体扶持主体促进主体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开拓主动发展
从上面这幅流程图所表现出来的关系式,可以看出: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教师始终以平等态度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当探求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教师则积极帮扶促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前进的力量,主动开拓,主动发展。这才是我们教师所要追求的一种有效教学。
众所周知,高中新教材普遍的情况是容量大、内容多。如我们现今使用的广东版5个必修模块,每一模块仅是阅读部分,四个单元共有近20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活动多个专题,点击链接和推荐阅读等多项内容。一个模块实际的上课时间为9周共36学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学时的作文课时间,还有探究实践的内容,这样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学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上时间非常紧,按常规操作一般学校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的重点篇目可以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课文则可以一带而过,有的则完全可以自学,不必在课内讲析。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就集体学,有的则可个别化处理。哪篇课文适于练的就练,哪篇课文适于讲的就讲,适于读的就读,不平均使用时间。
10多个选修模块也是一样,涉及到很多长篇大部头巨著和不少古代诗词曲赋,几乎是中文专业大学生一两年才能学完的内容,要在几周内教完,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此种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选修课,较之必修课更应突出选择性和个性化。即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愿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意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是设计、构拟选修课程的初衷。目的是强化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业素养和人格特征,使学生发挥各自的才华和特长,获取多样化的成功。这样在教学中,首要因素是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化特征,这也就是要顾及学生。在同一选修模块中,有的学生对这个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兴趣,另一学生对另一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兴趣,可充分尊重其学习需求,准其学习探究的领域、角度有所侧重,尽量使学生各取所需,同时也要使其各尽所能。教学内容不要仅以教师一个人的设定作为目标。如中外诗歌散文模块,某一诗歌专题的内容,有的学生愿意研究其情感、意境,有的愿意研究诗人的创作背景,有的愿意研究其翻译的准确性……很多个学习任务的差异,课内要尽可能让学生自“选”。当然这并不排除教师组织的集体学习和统一学习,而是要注意两者的相结合。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上,也要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统一学习、个别性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资料索引研究式、专题辩论式、论文写作式……多样化的方式都可在尊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自主确定。但重点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宜总是讲授和灌输,一定要将学习的自向学生倾斜,要将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学习个性化了,多样化了,主动性起来了,有了探究与合作,这个选修课就成功了。因此,选修课在教学上的核心问题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问题。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处理上,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诗情画意,优美清新。作者借月夜荷塘美景抒怀,然而,对于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表达了愁闷的心境,有人认为表达了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表达了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有人认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些不同的看法,如果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最后以老师的看法为唯一正确的看法,学生就能死记硬背,无法自主地赏析这篇课文。教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开放性的、自主性的学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以及众多名家的赏析文章,通过查阅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以把握作者“不平静”心情的内涵,这是探求作品思想感情的关键。通过阅读众多名家的赏析文章,不同名家的不同见解,要求学生与学生自由的、学生与老师的平等的相互讨论,相互探讨。根据课文的要求和老师的引导,学生会主动参与讨论,并从中得出答案,这些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答案,而是相当多的各有不同见解的答案。老师对这些不同见解的答案应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这样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析疑和评析的发散能力,和对文学作品鉴别欣赏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要求的,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思想。
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年前高考作文考查就有了重大改革。其中改革的方向就是越来越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更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放性,即题目只给一段材料,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定题目,自选文体来写作文;二是针对性,材料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和社会的现实问题,让考生在作文中表达思想、抒感以及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等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三是评分改革,作文评分改为发展等级评分法,考生作文各方面能力平平就只能在基础等级中评分;在思想、构思、语言等方面突出的则要给发展等级分,这样就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文命题实施改革以来,对高中作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往教学中鼓励四平八稳的做法,在考试中的“八股”式的应试法,在现行的高考中都已经行不通了。重视基础,活跃思维,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成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主流。
总之,主体性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把传统教学中被老师“一言堂”夺走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彻底改变传统“讲授型”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它要求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耐心细致和高度的责任感,需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倾注智慧,为实现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个性地发展而作出努力。
徐东皓,教师,现居广东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