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出小学英语“超前拔高”的基本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小学英语“超前拔高”的基本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由于错误理念、跟风攀比、急功近利、师资不适等诸多因素,导致小学英语教学步入“超前拔高”的误区。本文通过提出实施更新理念、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改革评价等举措,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超前 拔高 原因分析 基本路径

2014年5月21日,《扬州日报》等三家主流媒体同时聚焦广陵区教育局的新学期公办小学一年级不开英语课的消息。这一举措被置于高考英语改革的背景下,引起热议。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热议引发了笔者冷思考,提出小学英语不宜“超前拔高”的观点。

一、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两大误区

一曰超前。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及《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要求开设英语课,英语课从三年级起开设。而事实上,由于中国加入WTO,出国热升温,高考将英语作为必修科目考测等因素,英语学习风潮刮至小学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社会各种少儿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各类儿童英语比赛蜂拥而至,造成低幼儿童学习负担加重,快乐童年含金量减少。

二曰拔高。君不见:双语幼儿园不仅教口语,还认真落实小学三年级字母书写的要求;为了应付小升初的选拔考试,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已在系统地归纳、总结语法知识,哪怕是课标中明确不纳入考测范围的内容,也因“全面复习”而被强加给了学生,以灌输取代教学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高考前的模拟试卷为了适应阅读量大的高考要求,不仅文章篇幅增长,而且大学四、六级词汇比比皆是。教学要求不断前移,幼儿园接触小学的教学内容,小学教师自觉肩负初中教师的使命等诸多现象已见怪不怪,学龄的孩子苦不堪言。

二、小学英语“超前拔高”的原因分析

笔者根据多年小学英语从教经历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错误理念

神经生物学家Penfield和Roberts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10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Lenneberg则从医学临床经验,提出了“语言学习关键期”的理论。他认为人脑“侧化”后的语言学习效果不及全脑学习时期,因此语言学习最好在大脑完成侧化之前(即约在11~19岁之前)。

这些研究和理论一经问世,就在语言界引起强烈反响。虽然尚停留在假设层面,但已被国内许多英语教师和家长奉为金科玉律,大家都把英语学习的年龄重心一再下移,英语学习者呈日益低龄化特点,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报培训班学习英语,唯恐错过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而事实上,较之“语言学习关键期”这一尚有争议的结论,学术界更为广泛接受的是:在保证最优输入以及大量输入的情况下,任何年龄的学习者都可以取得语言水平的进步,甚至可以接近母语使用者的水平。大量事实证明,由于低龄儿童母语的语言体系尚未完全建构,英语字母、音标和汉语拼音的声母常令儿童很困惑,易混淆。加之由于需求的不断扩大,英语系科毕业的专业教师跟不上,会导致儿童语言石化现象等难以逆转的问题。

由是观之,英语学习越早介入效果越好并非正确理念。

(二)、跟风攀比

曾经接触过不少家长,问及为何让孩子学英语学得那么早那么深,大部分家长都很无奈:“看到人家孩子都上培训班了,学几套教材了,我们不学会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个答案背后折射的是家长担忧自己的孩子因起步晚而落伍的焦虑心态。于是,小学甚至幼儿园便开始学英语,英语校外培训班更是成了继婴幼儿智力开发的又一热门项目,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笔者曾在一重点小学一年级各班进行统计,仅有约20%左右的学生未上培训班,有的还不惜重金上了外教班。这样的跟风攀比,让孩子奔波于包括英语在内的各类培训班中,平衡的是家长的心理,劳累的是孩子的身心。

(三)、急功急利

许多业内外各层面的人都在呼吁:中国的教育步入怪圈,孩子起得早,睡得晚,学得深,考得难,广撒网,薄收获。但家长除了怜惜、无奈之外,眼光还是紧紧瞄准高考这根指挥棒。拼命学英语、多学、多记、提早学、加深记,已然成为为了分数的功利行为。在许多家长看来,名牌大学毕业就是好职业的敲门砖。作为独生子女,面临竞争压力,只能从小苦学、超前深学。殊不知,如此缺乏长远眼光,牺牲了孩子的健康,磨灭了学习的兴趣。小小的学童承受着远高于书本、超出认知的“满灌”之重,之痛!或许,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英语热会降至应有的温度,让孩子免受煎熬,还他们自由自主学习的一片蓝天。

(四)、师资不适

除却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师资问题也是客观上造成小学英语“超前拔高”的原因之一。近年,由于教育布局调整,小学英语教师被大量需求,不少中学英语教师因岗位人员过剩被调至小学任教。举笔者所在区为例,各小学平均10%~15%的英语教师有过中学教学经历,并且绝大多数为骨干教师。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中学教学模式仍旧在惯性延续,导致教师不由自主地将小学教学中学化,教学要求拔高,忽略儿童注意时间不持久,热爱游戏等特点,往往在课堂教学方面多了深度,缺了生动,多了压力,缺了引力。由于教师间的相互影响和暗自模仿,导致教学“超前拔高”不再属于个例。

三、解决小学英语“超前拔高”的基本路径

(一)、更新理念:家长教师共行动

家长和教师必须意识到:儿童是语言的被动学习者,与成人学习相比,他们更善于模仿,学习英语大多出于好奇和兴趣。如果一旦失去新鲜感,认为不好玩了,他们更容易选择中途放弃,而不是采取主动学习的策略完成之。因此,家长与教师要携手,从保护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开始,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加、不刻板,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热爱英语,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要多研究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度、生动的课堂教学方案。家长要征求教师的意见,针对孩子的特点,理性选择或者不选择参加校外培训进行适度拓展。确认参加适度拓展时,要把握好参与的时机和训练的度,以便于孩子英语学习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循序渐进:学校回归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呼唤教师的准确自我定位,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不能将自己仅仅定位于管理者和控制者,更多的是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通过平等尊重,构建和谐信任安全的绿色课堂。生态课堂是“慢”课堂,是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师要将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起来,根据年级的特点,创设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一点一点启发、一点一点建构,让学生一点一点实践、一点一点积累,从而一点一点牢固地获得;生态课堂是“无缝对接”的课堂,不同级段的教师研磨课标的总体要求,熟悉不同阶段的教学重难点,注重做好各级段的教学衔接准备,为学生的自然顺利过渡做好知识的和心理的准备;生态课堂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课堂,在课堂中,予以学困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创设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做到不超前、不拔高,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发现、探究、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三)、因材施教:为小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作为教师,要事先备好“学生”这节重要的课,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从而采取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著名语言学家Nunan认为:“学习风格是指一个学习者对于学习所乐于采取的一系列方式和方法。”这些因素包括,语言学习者的心理和认知状态,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他来自的社会背景等等。Keith Willing进一步进行研究,将学习者按照学习风格分为了4种不同的类型。即:直观事例学习者,语言分析型学习者,交际型学习者和权威导向型学习者。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耐心细致地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提出不一样的课堂要求,提供不一样的作业选择,切实解决孩子“吃不上”和“吃不饱”的问题。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孩子搭建获得一步步成功的支架,扶携着孩子一个不落队地在关爱中轻松快乐成长。

(四)、改革评价:促小学生快乐学习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针对目前小学英语评价多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普遍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呈现、轻激励的现状,笔者提出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及注重评价多元性的观点。

结合课标提出的形成性评价应坚持激励原则的建议,笔者认为采取口头表扬(如Cool!Great! Wonderful!等)、肯定性的体态语言(如微笑、抚摸、注视等)、作业中的即时性评语和发放小贴花、优点卡、贴小星星等奖励措施是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的形式。在过程性评价中,需要提及的是建立学习档案这一措施,它便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动态跟踪,建立对其学习过程的长期纵向分析,从而有效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培养学生从点滴做起,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管理和反思,发挥学习潜能和创造力。终结性评价则要突出能力原则,教育原则,差异原则,人文原则和兴趣原则,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小学阶段应将口语纳入评价的范围。

就评价多元性方面,需重视孩子的过程努力和动态发展,而不仅仅是呈现的结果。教会孩子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坚持不懈地锻炼用英语做事情;在他评的过程中,除了有教师的评价,还应有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或是家长参与的评价,除了个体的评价还可以有小组的合作评价,除了当面的评价还可以有网上的评价等等。如此,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超前拔高”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误区。作为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尊重规律、多措并举,帮助孩子走出学习的泥泞和艰辛,走向快乐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