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棠花在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尚嫩,草木未及醒。香抱来一盆浓烈的花,说:“海棠,让你眼睛先尝个鲜。”
——端的懂我,知我眼馋,送我一盆不嗜睡的妖娆。
好稀罕的海棠!铁色枝干,如焦似枯,失尽了生气;而在这焦枝之上,竟簪花戴彩般地缀了一串串娇姿欲滴的花朵。没有叶——保守的叶,或许还在慢条斯理地数着节气的脚步,花们却早耐不住了,你推我搡,捷足先登地抢了叶的风头。仔细端详那花与那枝,仿佛是不相干的两样东西——盛放与焦枯,奇迹般地同台演出,却又精彩得令人击节称赏。
这一盆“迷你”春天,婴儿般吸摄了我母性的心。暖气房太燥,天天提个喷壶,给她殷勤喂水。喷多了,怕浇熄烈焰;喷少了,又怕她喊渴。便忍不住怨她:“海棠海棠,你总该开个口,为自己讨要一场无过、无不及的春雨呀。”
每日里一进家门,心中问的第一句话必是:“海棠花在否?”——是韩偓的一句诗呢。青葱岁月里,欢悦地背诵过它;纵然我再善于舒展想象的翼翅,又怎可逆料,那诗句,竟是妥帖地预备了给我用在这里的。璎珞敲冰,梅心惊破,好花前吟诵好诗,在我,是多么奢华的时刻!可笑如我,竟毫无理由地以为,我的海棠愈开愈妍,定是得了我与韩偓的双重问候。
海棠花没有媚人的香,但这不妨碍我将自己融进她虚幻的香氛里。我安静地坐下来,与她长久对视。我想,如果我是一株植物,如果“焦枯”跋扈地定义了我的枝干,我还会葆有开花的心志吗?明知凋零就潜藏于日后的某一个时刻,我还会抗逆着令人畏缩的萧疏,毅然向世界合盘端出我丰腴的锦灿吗?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是川端康成《花未眠》里面的句子。曾有个女生擎了书,认真问我:“为什么看到一朵花很美,人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呢?这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吗?”——这个问题,问得多好啊!我一直执拗地相信,好的问题本身就包裹了一个好的答案,犹如花朵包裹着花蕊一般。我没有急于为这女生作答,或者换言之,我舍不得贸然作答——我愿意将这个问题交给流光。
一朵花,她的象征意义委实值得玩索。当她在浩渺的时空坐标上多情地寻到你,当她以生命的炽烈燃烧慨然地点化你,如果你不曾在这一场特别的约会中汲取到强大的精神能量,你不该为自己的愚钝而捶胸叹惋吗?
——绽放,是一笔美丽的债,来人间还债的花与人,有福了。
坐在海棠花影中,想着这缤纷心事,突然不再担忧日后那场躲不过的凋零。当我再小心翼翼问起“海棠花在否”,即使我听不到枝头那热烈的应答,我也会用想象的丹青绘就一幅空灵画卷,供思想的蝶雍容栖止花间。海棠不曾负我,我亦未负海棠,我还要那些个赘余的幽怨惆怅派什么用场呢?
——“焦枝海棠”,你喜欢我这样唤你吗?冰欺雪侮,夺了你枝上的颜色,你却以焦枯之躯,勤心供养出酬酢季节的娇美花串。焦枝是你风骨,海棠是你精魄。你可知,你至刚至柔的一句花语,怎样幽禁了我,又怎样救赎了我……
(选自2012年3月16日《广州日报》)
【训练题目】
1.“海棠花在否”这一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2.文章开头,作者对海棠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4.结尾一段,作者以第二人称的手法,表情达意,抒写了对海棠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好。标题“海棠花在否”是韩偓的一句诗,而且是一个问句。引用这一句诗作为文章的标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添文章的意蕴,引人入胜。
2.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铁色枝干,如焦似枯,失尽了生气;而在这焦枝之上,竟簪花戴彩般地缀了一串串娇姿欲滴的花朵”一句,作者把海棠的“铁色枝干”说成“如焦似枯”,将“焦枝缀了一串串娇姿欲滴的花朵”比作“簪花戴彩”,且对比鲜明,突出了海棠的浓烈娇艳。“草木未及醒”、“花们却早耐不住了,你推我搡,捷足先登地抢了叶的风头”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草以人的灵性,表现了海棠的勃勃生机。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进一步烘托出海棠生命力的顽强。
4.作者以第二人称的手法,将海棠称之为“你”,是将海棠拟人化,突出表现了海棠不畏磨难,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品格,对海棠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歌颂和赞美,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