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则是教学的主阵地。我校一直把提高课堂效率放在重要位置,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力争在“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重点打造生本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我们的实践探索

一、轻负荷、高质量的生本课堂

“轻负荷、高质量”是指着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但“轻负荷”并不意味着不付出,也并不意味着偷工减料,“轻”是指在轻负担下、在精神愉悦状态下的积极参与。当孩子们完全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时,学习也就不再困难。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践行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打造轻负荷、高质量的高效课堂。

二、生本课堂实践带来的启示

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大概需要经历理论学习期、操作模仿期、实践成熟期与自成风格期四个阶段。今年是我校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第四年,下面以我校小学数学组的生本课堂为例进行分析,总结我校生本课堂进入实践成熟期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提高认识,促进学校课改进入自成风格期。

(一)生本课堂进入成熟期的特点

经过调研分析,我们总结出学校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进入成熟期的特点。

第一,教学团队已具备系统内学习的资源与能力。数学组有8位老师有能力完成优质生本课的教学,占所有数学教师的28%。也就是说,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师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团队组织学习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途径不必像模仿阶段那样单纯靠外援。教学教研工作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而且这种研究与学习完全基于本校的实践情况,这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第二,生本课堂的价值观已普遍形成。教师对新的教改理念的认同度比较高,数学组大部分老师有能力上好一节成熟的生本课,这是教学改革最中坚的力量。

第三,课改进程和效果不均衡。在建设生本课堂过程中,会因主观努力或客观差异等问题。出现教师落实情况和课堂效果不均衡的现象,这也是正常的。通过优秀教师和先进经验的指导,可以带动他们改进。

(二)生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纵观我校打造生本课堂的过程,我们发现生本课堂成熟期研究的核心问题,已从当初课堂教学模式“要不要改”、“为什么要改”等价值观的碰撞、争论,进入到“怎样更好地改”、“怎样才能更利于学生学得更好”等方法论层面的探讨。这一阶段,老师们已基本上掌握了打造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和技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意识明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也比较丰富。在这一阶段,课堂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对于寄宿学生来说,老师的学前指导方式与程度如何把握?学困生如何处理?学生展示的真正意义何在?如何实现?生本课堂环境下教师的“教”与优秀传统课堂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而设计的“教”有何区别?

由此可见,老师们课改重心已集中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渐入“深水区”的一大标志,以上问题的解决将真正推动以生为本的课堂发展,普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当然,课堂教学要从生本自觉走向生本自主,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先学是基础。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并形成以前置性作业为典型方式的先学操作模式。让学生事先接触将要学习的内容,带着对新内容的新鲜和兴趣,带着对新信息的“短时记忆”进入课堂,开始正式的学习,这可为形成“长时记忆”、为长时记忆能被反复提取和应用提供可能,这符合认知规律。这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学科,首先一定要充分保证学生的“先学”,形成“先学”的习惯,否则,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没有了基础,只能成为形式和空谈;其次老师要设计好“先学”的导学案,即前置性小研究或小作业。牢记前置性小研究或小作业的设计标准是: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它不是过去课前预习的简单转换。因此,老师能不能培养学生先学的习惯,能不能坚持设计有利于学生先学的前置性小研究或小作业,能不能坚持做好对先学情况的了解工作,关系到正式学习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课堂学习时学生能否通过交流、讨论与辨析等途径,达到对新信息新知识进行巩固、应用的目的。

二是充分交流。课改初期,尤其是模仿期,老师们抵触最多的是生本课堂的模式:前置性作业一小组交流一全班汇报一上下互动形成认识。总觉得模式僵化,模式俗套;质疑四人小组交流的形式,质疑每次先“组内”再“全班”的套路,其实这是没有真正理解设置这些环节的原因。一节一切为了方便学生学的课,一节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的课,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探究。从前置性作业的“先学”到小范围内交流,再到全班汇报、上下互动时越辩越明、形成正确认识,完全符合知识自主生成并逐步巩固的认知规律。所以,上课充分交流能及早发现学生各自的疑惑和不足,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关注帮扶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三是学科实践是关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成功的教学就是想方设法把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因素,或基础知识,或基本素养完美地转化为生动的活动项目,让同学们在参与中体验、在感悟中生成。这种思想与做法对中小学生尤为重要。比如语文,与其用下定义、举例子的方法讲解介绍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如让同学们找一段有比喻拟人手法的文段,或者朗诵一首有比喻拟人手法的诗歌,然后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说一段话写一段文章;比如数学,与其让学生反复背诵三角形面积公式,不如让同学们动手剪一剪、折一折。体验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演变形成的过程;比如英语,与其反复让同学们背单词背课文,不如把每篇课文变成一幕幕戏剧,当他们用心演好演活的同时,语感已经自然形成,这就是把学科知识变成学科实践,学科实践的实质就是应用,而应用不就是所有学科学习的目的吗?

四是做好推广。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好思想、好做法如不能做好推广,就无法形成效应,更无法形成特色和文化并形成教育生产力。所以,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先学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探讨,探讨的目的是为了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并形成正确的认识,老师的责任是关注整个认识形成的过程,对一些有效的探讨方式方法及时肯定,并适时地推广,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认同到成熟到自成风格,期间经历挫折是难免的,只要在每一次挫折之后能有所领悟就是进步。明确目标,坚持先进理念引导,不断探索进取,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肇庆外国语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