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影响聋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及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影响聋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及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国文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耳聋学生“依文学语”,(也就是说耳聋学生形成语言能力是依据文字进行的,而不是按依听学语的常规进行的。)因此,培养聋生的阅读能力就更为重要。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聋生尤为如此。因此,聋校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发展,现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错过了提高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且阅读途径太过单一

聋生因为生理的缺陷,缺少了听觉这一最为重要的感知途径,只能以目代耳,这必然大大影响了语言功能的形成。正常孩子出生后不久便可接收一些简单的信息指令,而聋孩子如果不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的话,要到七岁左右学字之后才可以形成语言,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再则,正常孩子日常信息量的接收与聋孩子也是不成比例的。报纸杂志、电视媒体(有些无字幕)对于语言尚未形成的失聪儿童来说,只是一些生化的符号而已,真正能消化吸收的就更为稀少,更别说形成所谓的语感了。因此,书本、课堂就成了聋哑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的唯一途径。

所以我们应当将聋孩子"放"出去,多去接触外界媒体,多与正常人交流。比如,定期带学生去看电影,关注国内外新闻,和正常学校的学生联谊等。作为教者,不应当教条地规定孩子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凡是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就都明令禁止,恕不知这样也堵塞了孩子认知世界的途径。其实只要内容健康,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以允许甚至鼓励孩子有选择地接触些网络、媒体、报纸、杂志等。这样既扩展了聋人的视野,又扩大了聋生的信息量,同时也克服了聋孩子与正常人交流的心理压力,从而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语言。

二、阅读量小成为聋生独立思维形成的主要障碍

许多聋生的(特别是聋高年级的)教者有着一个苦恼,就是无法建立讨论式课堂。许多学生没有独立的思维,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从而课堂中常常出现一边倒、不够活跃的情况。读书使人明智。解决这种情况,除了尽可能得扩展聋生的视野,(建议看历史类、及诸如《环球时报》这样时事类的刊物),多读一些价值观正确的评论型的文章,平时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问一句:“你认为呢?”“你觉得呢?”这样,学生的独立思维形成,慢慢有了自己的观点,就会积极乐于表达,从而也能激励他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热情。

三、手势语成为提高阅读能力的一大障碍

手语是聋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最有效的手段,它具有着形象化、简捷化的特点。可是也正因为这些特点,影响了聋孩子语言功能的形成。聋人因为手势语的限制和习惯,常常将正常的语序颠倒、置换甚至于省略。比如,我们要问你“有钱吗?”聋人只会拍拍兜,然后打个“有”的手势。这样形成的句子就是“钱,有没有?”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头脑里就形成了这样的语序。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他们写出语序颠倒的、丢词落词的句子。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手语》修订版,只有三千多种手势,根本无法涵盖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比如,一些复杂的多样化的词语,像“立刻、马上、立即”等词语,聋人为了让对方看得清楚明白,只打一个“快!”再比如,有些抽象类的词语(如寂寞难耐)和手语无法形象表达的词语(如波澜壮阔),必须要借助手指语表达。所以,聋人学习那么多优美却复杂的形容词后,真正运用的时候并不多,很快就会淡化了记忆,语言就会变得贫乏。这样,我们教者无论是在平时和孩子交流中,还是教学中,都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和手语的完整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添加一些形容词、成语、歇后语、甚至于小典故等,丰富孩子的语言。虽然有些不是语文大纲所要求的,也可能会影响到一点授课时间,但只要教者合理把握,长此以往,相信对于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四、教材的选编没有贴近聋孩子的生活

现今很多聋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的学习,摒弃了聋校的教材而选用普校的教材进行授课。众所周知,课堂是提高聋孩子阅读能力的最重要的平台.语文课程的教材就是他们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最重要的载体。可是真正贴近生活,尤其是聋人生活的教材很少,有些教材中的课文根本完全脱离了聋人的生活(比如:人教版八年级课文《你一定会听见》)。要使聋生更有效地理解文章,学习语言,首先应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其次应想方设法(可以借助于教具及多媒体)使学生把所看到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转化成一组组活生生的画面,把书面语转化在聋生的直观范围之内。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完成现有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再选取大量的课外读物,以便聋生更有效地把语言文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五、聋生缺乏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通常很多特教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失聪儿童的家长,往往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因为过于溺爱,以至于对孩子要求过低。一种是因为自暴自弃,又与孩子无法沟通,对于孩子不要求。现在的聋生中,先天遗传的比例很小,大部分是由于家长的疏忽或是不当的医疗事故造成的。这些家长往往对孩子存在着愧疚心理,所以便用溺爱,放纵等方式来补偿.这样一来,对于儿童的学习疏于监管.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这样了,还提高阅读能力做什么。所以更加不能配合教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作为教者,要多与家长沟通,告诉他们阅读能力对于聋孩子来说更为重要,使家长能提高认识,多与孩子交流,创造各种条件带孩子与健全人接触。让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能有充分的语言发展空间。

六、教学中注重读、说的指导,忽视写的训练

相对于“读”、“说”,“写”对于聋学生来说就更为困难。聋校课堂与正常学校的课堂有很大区别。正常课堂学生可以边听边记,动笔的机会很多。而这在聋校课堂中就不可能做到。教者要保证学生有独立的时间来书写、记录,在这过程中想要进行指导或终止书写的话,就必须想办法如何一个一个地将低头书写的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样一来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久而久之,当堂动笔写作的现象就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曾肯定地回答:“国文教学有着明晰的目标:除了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外,还要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写作是阅读能力的集中体现和运用,同时勤加运用又能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强化记忆,有助于知识形成的长久性。因此,语文教者更应当克服各种困难多教学生用笔写作(课上机及课后),将已学知识落实到文字上。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观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酌难减度,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