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A股IPO有望赶超香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A股IPO有望赶超香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交通银行计划2007年上半年在上证所上市,集资额约为200亿元人民币中海油、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都已经启动了回归的计划

全球首次公开募股活动在2006年到达了新的高点,其中最大的两单交易均来自中国,分别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香港联交所集资额位居全球资本市场第一,占据了15.5%的份额。

1月4日,安永、普华永道两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同日报告,并作出了相同的预测:2007年上海证券市场ipo(首次公开募股)集资额将赶超香港

安永在报告中称,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以H股回归为主导,总IPO筹集资金预计达到2800亿元人民币,略高于香港市场。

普华永道则称,由于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国企,只有约一半发行了A股,因此未来H股回归A股将推动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并预计2007年上海证券市场上市集资额将会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不过,由于具有规模的国企仍倾向于通过香港的集资渠道引入国际资金以及改善管理质量,所以预计2007年香港首次公开上市集资额将会达到1500亿元港币。

“有容乃大”

“扩容”曾经是股民最为恐慌的一件事情,一旦有新股尤其是大盘股上市消息出现,市场总是充满反对的声音。而在2006年5月,暂停一年多后A股IPO重新启动,全年共募集资金1463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股指也创下历史新高,刚刚走出低潮的A股市场对扩容的承受能力超出了人们的预测。

“自从工商银行发行以后,市场闻新股发行当利空的时代就结束了,有容乃大,当市场容量足够大,单只股票上市不会再引起恐慌。”港澳资讯分析师田文斌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资金面无疑是充裕的,沪深两市新增投资者开户数超过500万户,累计投资者开户数近8000万户,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在发售的当天就募集了400亿元,而同时,国债抢购的盛景不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出现5年来的首次下降,场外资金对股市的热情可见一斑。

市场的变化是惊人的,1997年,中国移动寻求上市,费尽周折集资42亿美元。按照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的说法,如果42亿美元集资额中的90%不能被美国资金以ADR(美国存托凭证)的形式认购,中国移动的IPO便会胎死腹中。

到2006年10月,工商银行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集资220亿美元,规模大过当年中国移动5倍,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集资规模最大的IPO,却还没等迈出香港,已被数倍超额认购,根本不需要到美国兜售。

当年,中国还是资本净输入国,为了引进资金不惜提供大量政策、折让优惠。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之一。2006年2月,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后,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

陶冬估计,工商银行公开认购股份的1/4,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资、华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手中。

以往监管机构鼓励大型国企到境外上市,除了希望加快大型国企的国际化进程,更是担忧国内市场规模太小、机构投资者有限,无法承受这么大的扩容压力。如今,情况已发生逆转,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加上境外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的,市场资金处于“过剩”状态,逐步成熟的A股市场成为他们逐利的舞台。

回归股充当主力

早在2005年底,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就表示,一旦境内的资本市场成熟,条件允许,国资委将考虑部分已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回到国内资本市场上发行A股,形成大型国企“国有控股股东+H股股东+A股股东”的股东结构。

上证所理事长耿亮也表示,上证所将创造条件推动红筹股公司和H股公司回归境内市场上市。

A股市场融资环境的回暖为回归创造了条件,投资者们也希望能够分享这些公司增长的成果。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1月底,国有企业以直接上市和红筹方式赴境外上市达225家,累计筹资1419亿美元。这些公司中,有70%以上的市值和利润是由能源、金融、通信这三个垄断性最强、利润最丰厚的行业所构成,并且均是各行业的龙头。

2006年,H股回归A股的集资额就占总集资额的34%,按照多家机构的报告,2007年,这类公司集资将占更大的比例,境外大型国企股回归成为大势所趋。

1月9日,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登陆上交所。中国平安发行11.5亿A股的上市申请已经提交给了中国证监会,计划融资额为300亿元;交通银行计划2007年上半年在上交所上市,集资额约为200亿元人民币,中海油、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都已经启动了回归的计划。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优质H股公司的回归,可以起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作用。

“市场上这么多资金,寻找新的投资目标,增加一些新的有成长性的品种总归是一件好事。中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要大到一定程度,不能一只股票影响市场。”田文斌说。

而对于这些H股上市的大型国企来说,回归可以顺利解决控股股东的流通权问题。H股公司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既不能作为H股在境外流通,没有A股也不能在境内流通。股改已经解决了A股公司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那么这些注册在境内公司的非流通股,只有回归到A股市场才能得到流通权。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这些被称作纯H股非流通股市值为3.1万多亿元,而同期H股公司的流通市值不过2.7万多亿,几乎所有的H股公司招股时都有承诺,即控股股东股份不在H股市场流通。股权分置改革通过给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解决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那些纯H股公司只能选择回归A股市场,这意味着市场需要承接的量更大。

不过,市场人士对于这些回归股比较欢迎,采访中大多数人都表示在资金方面,A股完全能够承接。然而,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经理任承德还是有些谨慎:“从目前情况来看,没什么问题,但最终还是要看到时市场资金情况如何。”

定价是关键

多只回归股都有不错的走势,1月9日,在市场的“万众瞩目”之下,中国人寿强势登陆,第一口价报37元,较招股价高出九成半,其后股价更突破40元。

“H股回归,证券市场定价权问题会成为焦点,只不过由于目前市场走势太强,大家都忽略了。”任承德分析,“H股市场价格在影响A股,前两年H股一路上涨,限制了A股大盘的下跌。现在A股出现转折,已经很少有个股低于H股价格,由托底转向制约作用。”

根据经验,H股回归国内A股市场,通常以香港市场股价作为参考依据。A股发行价格以招股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H股均价的9折作为定价依据。而回归概念股在H股市场往往会遭到爆炒。

以中国人寿为例,在强劲市场环境下,其发行价格为18.88元,而2003年12月,中国人寿在香港和美国同时发行时,其公开发行最终定价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每股3.625港元,香港公开发售每股3.59港元。几年后的海归,发行价格竟然高出了5.25倍。

德邦证券有限公司总裁余云辉撰文指出,如果说2003年3.625港币的发行价是合理的,即使以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中国人寿在21306年底的A股发行价也只能定在7.964元。换个角度分析,如果说2003年3.625港币的H股发行价是合理的,那么,结论肯定是2006年18.88元的A股发行价被高估了,从而侵害了国内投资者的利益;如果说2006年A股18.88的发行价是合理定价,那么,结论就是2003年H股3.625港币的定价贱卖了中国人寿的股份,从而侵害了国民的利益。

余云辉担忧,海外资金和舆论可以通过操纵H股的股价来拉升国内A股的发行价,此外,H股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和A股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之间的互动机制也可以成为拉动H股上涨的一种强大的市场预期,这种市场预期一旦形成共识就会产生H股投资的一致行动,从而使得H股远远偏离其内在价值。以偏离内在价值的H股作为A股的发行定价依据损害了国内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国民财富的流失。

他呼吁,要通过法律的途径防止国际资本市场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不良影响,保护国内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