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时代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之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时代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之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大背景出发,首先探讨了各行各业对档案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使得档案学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新机遇,同时也指出了档案学专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从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学;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11-1.5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档案一直被人们认为一种记录历史的资料,似乎跟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关系不大。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的载体、管理方式、开发利用等方面都翻开了新的一面。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心,各个学科之间竞争日益严峻,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和服务方面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全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档案学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正视挑战、充分利用机遇以探索今后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策略,使之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学科丛林中绽放希望之花。

一、我国档案学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都处于数字化信息社会的环境中,他们对既有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求贤若渴。

首先,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档案部门,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迈进是必然的,在其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都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档案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档案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各级档案部门的在职人员也需要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再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其次,档案载体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光盘档案、磁介质档案等形式的广泛使用,过去传统的纸质档案必然朝向电子、数字、虚拟档案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新型档案管理的高新技术问题研究与教育成为必然,如围绕档案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设备维护技术等发展档案学教育。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档案门类将更加纷繁复杂,数量也急速增加,档案工作将渗透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手段,以提高各类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我国档案学教育面临的尴尬处境

社会各行各业对档案人才的大量需求,是我国档案学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但是,受众多现实问题的困扰,我国档案学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第一,档案学本科教育的招生规模不容乐观。从全国范围来看,“十一五”期间开办档案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总数并无明显增长,学科点建设处于稳定发展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学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档案学专业一直都不是人们所认为的“热门”专业,相应的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档案学专业了解较少,在报考时一般都不会选择本专业,造成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多数是被调剂的。第二,课程设置及结构体系不完善。档案学最初是从历史学、图书馆学等学科发展而来,受这些传统学科的影响,学科思维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小我”观念和“管家”观念比较严重。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比较重视传统的收集、整理、鉴定、利用等档案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前述,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具有信息处理技能的人才,而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对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技能方面的课程设置占总课程的比例很小。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均可以纳入档案学课程体系。第三,实践教学环节在所有教学环节中占有比例不高。档案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现代社会,许多单位招聘均要求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不受重视,导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紧密,使得大多数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在进入单位后,不能顺利的适应岗位需求。长此以往,单位对档案学专业的学生不免产生偏见,认为其基础不过关,档案学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三、信息时代档案学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依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学专业要适应社会需求,在保持学科特色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本科生阶段,注重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把握,解决学生就业时的基本需求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实践课程,将专业实习等实践项目作为必修项目,并且有相应的实习时间规定,不能让学生形成实践无关紧要的思想意识。同时,重视信息技能的培训,将相关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同时将一些更精深的信息技能课程列入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研究生阶段,注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强调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更须具备与档案专业相关的信息学科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信息领域的领导者。在课程设置上,应将信息学一级学科基础性的、通用性的课程规定为核心课程,更重要的是将研究方法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如何科学的运用研究方法开展独立研究。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当前,许多专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重要课题,档案学专业作为应用文科和管理学科,其实践教学改革任务就显得尤为紧迫。针对信息化社会对档案学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

首先,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科认同感。在档案学专业学生入校后,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档案意识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档案馆、档案室等,使其初步了解和接触自己所学的专业,培养学习兴趣。同时经常邀请档案专业名师来学校进行档案职业相关系列讲座,不断强化学生的学科认同感,从而在就业时学生才会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其次,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开展社会实践锻炼。档案学专业需要通过实行课程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档案管理业务技能水平。业务技能训练主要还是围绕专业领域,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展开的,然而,学生还必须拥有更为广阔的锻炼空间,这就需要启动社会实践锻炼体系。

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构建信息化课程模块。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档案学专业的更高要求,档案学科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也必须对现代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进行吸收与融合。教育部在1998年就对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档案高等教育要“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这也说明,构建档案学专业信息化课程模块既是信息社会发展方向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步骤,更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必经之路,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性选择。

综上所述,我国档案学教育,既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又要适应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应该以学习型为前提,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以管理型为基础,有序协调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以创新型为导向,推动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综合型为目标,有整体意识,将学习能力、管理理论、信息技能与创新精神相结合,使得档案学专业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珊珊.关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1(10).

[2]陈素军.从就业角度谈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J].兰台世,2012(6).

[3]张恒,颜祥林.近三年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就业现状初步调研与分析[J].档案建设,2012(6).

【作者简介】焦静:天津科技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