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速写影人孙明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速写影人孙明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的名字可能不像他的学生那么著名,但去世时,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年长的老师几乎都是他的学生。

23岁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电影高等教育专职教师;24岁翻译了世界第一本介绍电视的专著《电视》;31岁创办并主编了中国第一本电影与播音教育的专业学术杂志《电影与播音月刊》;35岁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众传播组中国委员;37岁时已参与制作了100多部电影,其中1946年完成的电影《民主前锋》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片,《农人之春》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电影。

他就是孙明经。

影人世家

祖籍山东掖县的孙明经,1911年生于南京。父亲孙熹圣和母亲隋心慈都毕业于登州文汇馆大学部,这是齐鲁大学的前身。文汇馆大学部有三项办学特色:照片、望远镜、显微镜。洋教员在光学课程中会讲解照相原理。孙熹圣因此成为第一个把“CINEMA” 译为“电影”的中国人。

1898年就开始看电影并使用摄影机拍影像的孙熹圣,在当年也是非常“时髦”的学者。他对子女的培养更是注重让其接受新鲜事物。故而孙明经自孩童时代就可以在家中浏览到各种照片,更随父亲去南京、北平、济南、上海、汉口等各地旅游,并在当地的图书馆中翻看各种画册和画报。孙家有一陆姓世交,两家同住一个大院子中,陆家年长孙明经8岁的男孩,也爱好照相,经常带孙明经出去拍照。这些条件在当时的中国人中非常难得,也就此奠定了孙明经的影像人生。

夫唱妇随做影像

1933年,孙明经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物理及化学联合年会发言,他的《光电管在电影电视中的应用》报告尤其引起学院才女吕锦瑷的注意。二人由此结缘,并于1937年结婚,从此夫唱妇随。孙明经教摄影,吕锦瑷教洗印;孙明经教感光与曝光,吕锦瑷教胶片的制作与性能;孙明经主编《电影与播音》,吕锦瑷担任编委和撰稿人。两人在影像教学方面都颇具建树(吕锦瑷后来成为中国摄影化学学科的创建人,1940年亲手制造出我国第一批可以实用的照相干版底片)。

我们现在仍然能够从古登泰格和斯图尔曼联合执导的纪录片《南京》中看到孙明经和爱妻吕锦瑷荡舟玄武湖的动人镜头。

贵人相助

25岁就主持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工作的孙明经,一生中得遇不少贵人。教育家蔡元培、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金陵大学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对他的才华都非常赏识。这也使得35岁的孙明经就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组中国委员。

孙明经是典型的天蝎座,早慧而刻苦。他在1927年考入金陵大学物理系,七年间在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化工系、物理系、电机系拿了三个学位,并兼修国文、戏剧、神学、外语、音乐等科目。1936年在校长陈裕光的支持下孙明经创办了金陵大学“电影与播音专修科”,开始了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和中国播音高等教育。

1930年代初,孙明经在中央大学物理实验室制成了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套电视摄、输、显系统,这也是中国电视机械史的发端。1940年,孙明经赴美深造时被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学会(MSPTE)接纳为会员。

万里远行

在1937年至1945年间,孙明经有四次超过万里的拍摄行程:1937年从华东至西北的科考万里猎影,1938年至1939年的川康科考摄影(包括自四川广元至新疆迪化驿路驿站的拍摄),1940年至1941年在美国的万里科考摄影和1942年至1945年云、贵、川万里科考摄影。科考的同时,他留下大量拍摄手记,拍摄了万余照片。

孙明经一生收集的材料装满了九个大麻袋,却在期间被工宣队付之一炬。幸好当时遗漏了三个麻袋,才使得我们今天有幸见到这一批珍贵史料的冰山一角。

执著事业至死方休

据孙明经的女儿回忆中:“家里有两个书桌,父亲一张母亲一张,还有两个书柜,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因为他们在这里备课,什么都不能放。我们没有吃饭的地方,两个方凳拼起来,大家坐着小凳子吃饭。”

当67岁的孙明经看到“十年”造成的中国电影界与西方电影界的巨大差距时,倍感痛心。于是,极度衰弱的孙明经在一只眼睛几近失明的情况下,利用自己极好的英、德、俄、法、日诸多语言优势,主动为电影学院翻译国外最新电影电视动态,完成200万字的影视高等教育资料,并装成单行本赠给全院教师。

孙明经在1992年去世时,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年长的老师几乎都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