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又闻烧卖扑鼻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当芋子上市时,我仿佛又闻到了香气扑鼻的宁化烧卖。
宁化烧卖是客家人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在当地逢年过节都少不了这道别具风味的传统名菜。烧卖古已有之,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中李自夸:“烧卖扁食有何难,三肠两割我也会。”烧卖带有“馅”,承传了中原面食的技艺,经客家人不断改进技艺制作成传统美食。
宁化烧卖,形似圆锥,上尖下宽。与宁化韭菜包的主要区别在于制作包皮的原料不同。韭菜包以粳米粉为包皮原料,而烧卖则以芋子、地瓜粉(或蕨屑粉)合搓为包皮原料。地瓜(当地称番薯)和芋子与客家人喜欢吃杂粮有关系。它们是客家地区仅次于稻米的主食,成了主、副兼用的粮食,客家地区农户大都自种。芋子在我国的种植有很长的历史。《史子》、《汉书》等古籍都有记载。《临汀汇考》卷四中记载了“以芋赈饥”的小故事:“有一寺僧,甚专力种芋,岁收极多,杵之如泥,筑造为墙,后遇大饥,独此寺40余僧食芋泥以度凶岁。”可见,芋子兼具粮食作用,正应农谚:“半年薯芋半年粮。”
要把芋子、地瓜粉用手工捏成不黏不糊、不碎不烂的包皮是不容易的。烧卖其包皮的制作程序是:将芋子煮烂后剥去毛皮,放至干净的簸箕内,用锅铲趁热捣成糊状成为芋泥,然后拌上地瓜粉,用双手反复揉成团,制成包皮原料,再用洗净的湿手巾盖住,不让其变硬。馅心的制作较简单,其主要原料是精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小葱、白萝卜等。将以上原料洗净切碎,一起放入油锅中炒熟,加入精盐、酱油,用盆盛起,便成了馅心。
包皮及馅心准备就绪就开始包了。将粉团用手工捏成圆形的皮,包上预先准备好的馅心,包成上尖下宽的圆锥形(相当于小茶杯大),一个个像秋天里裂嘴的石榴,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垫有湿纱布的蒸笼内,放满两笼后置锅中猛火蒸上20分钟左右,起盖在烧卖上洒些生水,并调换上下蒸笼,再蒸约5分钟,便可取出装盘,边装边淋上熟猪油、麻油、酱油。这时一盘清香四溢、热气腾腾的烧卖就呈现在你眼前,令你胃口大开,欲罢不能。你就趁热食用(冷却皮变硬),不必客套。吃那清香可口的烧卖,其乐无穷。
客家人喜吃烧卖,大都是做烧卖的好手,要是你在春节期间到客乡做客,热情好客的主人都会端出飘香的烧卖让你品尝,在热气腾腾中让你咀嚼客家饮食文化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