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印企迎接金融IC卡迁移浪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印企迎接金融IC卡迁移浪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芯片银行卡又称金融ic卡,是以芯片为介质的银行卡。相比于以往备受诟病的磁条卡,在安全性、方便快捷、一卡多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

近年来,磁条卡向金融IC卡转换、迁移不仅成为国内金融体系的热点事件,也引发了全产业链的聚焦与投入,开发出为市场所瞩目的潜力。

黄金迁移期、多项政策推动、尚待切分的市场蛋糕――在巨大发展契机前,作为制卡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投身金融IC卡迁移大潮。

转“芯”浪潮 势不可挡

为应对卡片欺诈和金融支付应用面临的挑战,2000年前后,国际卡组织开始调整IC卡发展重点,在各国大力推广借/贷记卡的IC卡化。

我国于1997年颁布《中国的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1.0)》,业内称为PBOC1.0,标志着我国金融IC卡有了统一规范。2005年,央行顺应国际EMV(全球智能IC卡统一标准)迁移的潮流,推出了基于EMV的PBOC2.0标准。

为加快银行卡产业升级,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银发[2011]64号):要求2011年与2012年底前分别完成POS系统和ATM终端的金融IC卡受理改造;2013年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发行的银行卡为金融IC卡。

随着金融卡推广工作时间表、任务书及路线图的,我国将迎来银行磁条卡向芯片卡迁移的黄金时期。“十二五”期间,银行卡芯片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增量发行银行卡以金融IC卡为主的应用局面将得以呈现。

换“芯”浪潮将银行卡全产业链推向急剧变化的风口浪尖,然而整个迁移过程正如同新事物的螺旋式发展,会伴随一定的疑虑与观望。

据市场反映,目前银行卡换“芯”还存在些许尴尬:多家银行在换“芯”综合成本的压力下踯躅不前,推广力度仍然不够;许多用户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对原有磁条卡消费习惯的依赖,换卡热情并不高;此外,国内商家“软”环境仍有待改善,我国PBOC2.0标准金融IC卡还有待与国际受理环境接轨。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换“芯”大趋势已是不可阻挡。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2012年12月5日在金融移动支付技术创新研讨会上透露,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金融IC卡的发卡量已达到约7500万张。

尽管金融IC卡发放量数据非常亮眼,但与全国银行卡发行数量的34亿张相比,占比仅有2.2%,规模依旧较小。

如果2015年转“芯”目标得以完成,金融IC卡的市场潜力将被最大化地开发出来,产业价值非常可观。相关人士预计,届时金融IC卡产业链能够提供的蛋糕规模保守估计在4000亿元左右。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东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印刷企业敏锐地嗅到了市场先机,先后进入芯片卡制造领域,赶赴一场全产业链盛宴,发展值得看好。

印刷企业 多招入“芯”

芯片卡取代磁条卡已成为大势所趋,但市场预期均对高额的替代成本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忧虑。目前,银行多发行磁条与芯片共存的金融IC卡作为过渡。一旦全部单“芯”化,综合成本会成为迁移过程中的瓶颈吗?

“不会!成本不是问题”,印刷企业纷纷否定对芯片卡成本的消极看法,并对2015年换“芯”总目标的实现抱以乐观情绪。

东港公司事业部总经理高瞻介绍:“单就读写方式的不同,芯片卡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和双界面三种,每种工艺不尽相同。制造工序确实较磁条卡复杂,不过更安全,价格也较高。但相比于两年前,芯片价格明显下降,现在一般也就11~12块钱左右。”芯片价格是芯片卡价格的主导因素,随着工艺的进步,芯片损耗率在近年来得以降低,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推动,芯片价格明显下降,制卡成本也随之下降。

对市场前景的看好让多家印刷企业加大投入、扩充产能。以恒宝为例,公司减少了对原有磁条卡生产线的投入并将部分产能转移到金融IC卡领域。目前配备5条生产线,每条产能2万张/每天;而到2013年,生产线将扩充一倍,达到10条,产能将成倍增长。东港公司增发募集资金,建设智能卡制造与个性化处理项目,芯片卡业务在公司的占比将达到60%左右;鸿博公司投资1.5亿元成立了智能卡分公司并购入价值3000万元的设备,预计未来芯片卡业务占公司总业务的比重将达50%~60%。

较高的成本并没有成为“拦路虎”,真正困扰印刷企业的是金融IC卡严格、复杂而漫长的资质认证过程。

银联卡产品企业认证资格包括卡基生产、磁条信息个人化、IC卡片封装、IC芯卡信息个人化等四类。中国银联对认证申请的企业在申请、材料审查、样卡送检、实地考察、发放证书等多个环节有着非常严格的界定及程序。

鸿博公司于2012年12月正式宣告取得了银联标识产品企业资质认证办公室颁发的《银联标识产品企业资质认证证书》。由此,公司金融IC卡业务得以正式开展,成为入“芯”阶段中值得一表的里程碑。

“出于安全的考虑,银联对芯片卡的认证手续是所有卡类业务中最复杂的。目前,国内拿到银联认证的卡厂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湖北等地,平均下来,每个省也只有1~2家。就现在来说,大部分卡厂的认证还拿不下来。我们公司本来预计半年内能拿到认证,但从实际来看,前前后后用了10个月左右。”鸿博公司智能卡部负责人在谈到近一年的认证历程时,仍旧十分感慨。

此外,获得相关国际组织供应商认证也是多家企业的战略目标。“visa”和“master”认证将成为印刷企业进一步放量、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保证。

严格的资质认证虽让企业步履稍缓,但也起到了披沙拣金、厘清市场的作用。目前,国内能进入金融IC卡制造领域的企业具备较高综合实力,保障了金融IC卡的质量。

以本土为基点,不断开拓外地乃至海外市场是多家企业发展的长期路线。基于不同资源,不同企业对市场拓展的预期不尽相同。

恒宝公司相关负责人黄军秀表示,“作为上市企业,公司有很好的口碑,与上游厂家和各大银行合作基础良好。相比于同行,在交货期上更有保证。另外,在技术等方面的改进能让公司做出成本更低、性价比更优的芯片卡,保证客户成本的同步降低。我们的研发队伍一般会在生产前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能在第一时间做出调整。此外,26家分公司也是后期市场维护上的坚强后盾”。

国内芯片卡市场于2010年左右拉开帷幕,市场份额较小、市场环境较新,但也因此更具发展潜力。良好的政策环境、巨大的发展前景给产业链内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加大投资、转移更多资源以支持芯片卡业务的研发与市场的拓展,成为越来越多印刷企业的选择。

作为印刷企业,分享金融IC卡市场蛋糕、获取利润,不仅仅只是盈利的一个渠道。比商机更不容延误的,是企业综合业务的全面延伸与拓展,以及服务形态由传统向新兴的转型。迎合换“芯”潮,适时切入新业务与新服务是业务拓展的自然要求,也是印刷企业走上规模化、综合型发展模式的必经之路。也只有紧跟潮流,参与到市场消费概念与模式的转变,才能与瞬息万变的市场融为一体,真正嵌入人们的生活。

未来,金融IC卡将在外型与功能等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4000亿元的盛宴摆在眼前,正待印刷企业找准定位,在新的市场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