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子长油田长2油藏储层特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对子长油田长2油藏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子长油田长2油藏各小层砂体顶部构造呈现一定的继承性和鼻状组合差异性;岩性为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主要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碎屑颗粒呈次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好,颗粒呈线接触或点-线接触,胶结类型为孔隙式或薄膜-孔隙式,偶见方解石呈嵌晶式胶结;油层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中等。
关键词:子长油田 长2油藏 储层特征
子长油田降沟区位于寺湾乡的西南部,东距余家坪区块约12km。油藏储层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长21砂层组(又称亚组),长22砂层组仅局部含油。油藏圈闭类型为受岩性-物性控制为主、岩性和鼻状构造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开发井均为老区扩边井,基本处于砂体边缘,投产新井普遍低产高含水,开发区内煤田重叠区域较大,资源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油田开发工作正常开展。
全区构造面貌总体为向东抬升的不规则鼻状构造,其对长2油藏的油气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鼻状构造区往往就是砂层较厚区与原油富集区。油藏驱动类型属具边-底水的弹性-溶解气驱油藏,边底水不十分活跃,其中主力油藏长21油藏主要为边-底水层-块状油藏,长22油藏主要为小型透镜体状岩性油藏。
一、构造特征
陕北斜坡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主体部分,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为一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坡降一般约为10~15m/km,倾角不到lo。由西向东出露的地层依次由下侏罗统延安组转为上三叠统延长组。
该斜坡断层与局部构造均不发育,以发育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状构造为主,且鼻状构造形态多不规则,方向性差,两翼一般近对称,倾角小于2o,闭合面积小于10km2,闭合度一般为10~20m。幅度较大、圈闭较好的背斜构造在该斜坡不发育。
子长油田长21-1、长21-2、长21-3小层砂体顶部构造呈现一定的继承性和鼻状组合差异性。其中:长21-1小层砂体顶部构造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东部构造最高达755米,向西逐渐降低为700米左右。长21-2小层砂体顶部构造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东部构造最高达745米,向西逐渐降低为695米左右。长21-3小层砂体顶部构造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东部构造最高达740米,向西逐渐降低为685米左右。
老草湾区目的层长21的长21-1、长21-2、长21-3各小层砂体顶部构造数据表明:长21-1砂体厚度在老草湾区内为0到4米,在老草湾区西北部和东南部局部区域厚度达1到2米以上,砂体整体发育差,砂体延展方向呈东北至西南向。
长21-2砂体厚度在老草湾区内大多为6到15米,在老草湾区东南部、东北部及西北部区域厚度达10米以上。研究区中部到南部带状区域内砂体发育略差。砂体延展方向呈东北至西南向。长21-3砂体厚度在老草湾区内大多为12到16米,在老草湾区中西部,沿东北到西南方向较大区域内厚度达12米以上。砂体延展方向呈东北至西南向。
二、储层特征
1.储层岩性特征
子长油田降沟-老草湾区长21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其次为少量的粉细砂岩、中细砂岩及粉砂岩。
其中,降沟-石家老庄区长2储层有中砂岩、中细砂岩、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储层砂岩碎屑颗粒占72~94%,平均为86.3%,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长石含量平均为49.57%;石英含量平均为24.53%;岩屑含量一平均7.74%,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含少量的沉积岩和岩浆岩岩屑;填隙物含量平均为8.80%。碎屑颗粒呈次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好,颗粒支撑,线接触或点-线接触,胶结类型为孔隙式或薄膜-孔隙式,偶见方解石呈嵌晶式胶结。
老草湾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岩性为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约占砂岩总量的90%。砂岩中碎屑颗粒占68~98%,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长石含量平均57.63%,表面普遍具高岭石化;石英含量平均为25.4%;岩屑含量一般为5~15%,平均9.6%,以变质岩岩屑为主;碎屑颗粒呈次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好,分选系数平均0.6左右,颗粒支撑,线接触或点—线接触,胶结类型为孔隙式或薄膜—孔隙式,偶见方解石呈嵌晶式胶结。
降沟区长2储层物性主要为一套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物性变化较大、分布范围较宽。降沟长21段储层孔隙度平均12.52%;渗透率平均值为19.13×10-3μm2。老草湾区长21储层孔隙度平均12%左右;渗透率大于1×10-3μm2的样品约占61%,主要分布在1-5×10-3μm2之间(占28.9%)。
降沟、老草湾区储层粒度的粒序性(或渗透率韵律性)研究表明,该区长21层段储层粒序性多样,渗透率垂向非均质性较强,这与该区长21储集层沉积特征,即三角洲辫状河沉积作用紧密相关。
降沟区长21-2层内隔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最大,长21-1和长21-3次之。降沟区长21-2层内隔夹层发育,层内非均质性较强;老草湾区长21-1层内隔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最大,长21-2和长21-3次之,老草湾区长21-2层内隔夹层发育程度相对低。降沟区长21-2层内非均质性相对老草湾区要强。
降沟长21油层段储层以II类和III类为主,其次为I类储层;老草湾区长21油层段储层以II、III类储层为主,其次为I类储层。
2.储层非均质性
根据建立的地质模型,按照常规油藏非均质评价方法,计算得到相关非均质系数,包括洛伦兹常数、渗透率变异系数。这几项参数是目前定量描述油层非均质性的主要依据。7416井组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和洛伦兹常数为0.43和0.40,说明油层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中等。
三、流体特征
子长油田降沟-老草湾区油层原油属低密度、低粘度、低凝固点、微含硫的常规陆相黑油。原油密度平均0.813g/cm3。粘度平均3.71mPa·s /50℃。本区油藏伴生气属典型的湿气,天然气相对密度0.9009。油气比8.4m3/t,油层地层温度为32.9℃,地层压力3.60MPa,饱和压力0.82 MPa,压缩系数7.18×10-4/ MPa。
四、结论
1.子长油田长2油藏主要发育有长21-1、长21-2、长21-3小层,各小层砂体顶部构造呈现一定的继承性和鼻状组合差异性。
2.长2油层组储层岩性为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约占砂岩总量的90%。砂岩中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
3.碎屑颗粒呈次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好,分选系数平均0.6左右,颗粒呈线接触或点-线接触,胶结类型为孔隙式或薄膜-孔隙式,偶见方解石呈嵌晶式胶结。
4.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43、洛伦兹常数为0.40,表明油层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中等。
参考文献
[1]朱国华.陕甘宁盆地上三叠系延长统低渗透砂体和次生孔隙砂体的形成[J].沉积学报,1985,3(2):1-17.
[2]李晓清,郭勤涛,丘东洲.潍北油田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划分[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1,21(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