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读《幸运的吉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幸运的吉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金斯利・艾米斯是英国五十年代中期“愤怒的青年”作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幸运的吉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喜剧作品。作者尖锐地讽刺了古板的学院生活和充斥着虚情假意的精英文化。小说妙趣横生,其闹剧式的喜剧情节和主人公玩世不恭的态度令人捧腹。讽刺性的言语建构了一种令人质疑的社会以及道德现实。本文着重分析了小说结尾处主人公吉姆爆发出的狂笑真正表达的是人物的愤怒之情――糟糕的社会现实和他的内心愿望之间的巨大落差带给他的痛苦和由此造成的愤怒。

【关键词】《幸运的吉姆》;社会认同;选择的自由

引言

金斯利・艾米斯是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是英国五十年代中期“愤怒的青年”作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所发表的多部小说的主旨皆在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二十年中的社会问题。他于1954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幸运的吉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喜剧作品,也是探索英国五十年代社会特征的一部最重要的线索小说。作者尖锐地讽刺了他所厌恶的古板的学院生活,充斥着虚情假意的精英文化,以及战前现代派的实验主义小说。作者艾米斯同当时很多英国的年轻人一样,对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文化垄断对整个社会的现象感到十分不满。他们渴望改变社会现状,也勇于向传统权威挑战。

小说《幸运的吉姆》讲述了出身低微的吉姆・狄克逊迫于生计,不得不在一所远离伦敦的省立大学里的做合同制的历史教员。虽然他并非由衷地喜爱他的工作,也无法适应那些趾高气昂、道貌岸然的中产阶级的社交生活,可为了保住他临时教员的职位,他不得不忍气吞声地讨好附庸风雅的虚伪的上司威尔奇教授。然而在学院学期末举行的学术演讲周时,由于怯场和醉酒,他搞砸了他的名为“可爱的英格兰”的演讲,最终砸了自己的饭碗,退出了学术圈。但幸运的是,他之后赢得了本来为威尔奇教授的儿子所追求的来自上层社会的富家女克里斯汀?卡拉汉,并且她的叔父给了吉姆一份在工商界让人梦寐以求的好工作,一直精神倍受压抑的吉姆在翻身后,冲着威尔奇教授发出宣泄性的狂笑,笑得眼镜片上起了水雾,笑得最后变成了。他那由令人烦恼的生存状态而带来的痛苦和非精英文化身份所带来的压抑情绪,终于在此时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小说结尾处对于吉姆狂笑的夸张描写是引人思索的。讽刺性的言语建构了一种令人质疑的社会以及道德现实。吉姆并不是因为快乐或幸福而发出的笑,因为尽管在小说结尾部分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工作和爱情,但他的笑声背后是讽刺的隐痛。在不同年代的不同思想意识的矛盾冲突中永远存在着吉姆式的人物。艾米斯恰借吉姆之口宣泄了自己对时局和当时文化环境的不满。

本文重分析吉姆愤怒的根本原因是在于糟糕的社会现实和他的内心愿望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他痛苦不堪。根据存在主义的观点,人生存于社会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选择的自由,二是渴望获得聚居群体的认同和接纳。然而,这两者却恰恰是吉姆生活中所缺失的。他既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同,又丧失了对生活自由选择的权利。

一、吉姆丧失了社会认同

吉姆的困境有两层,第一层困境是周围的人施加给他的:尽管他为威尔奇教授效劳、尽力迎合,但他终究不能成功。威尔奇教授盗用他的文章,周围的同事瞧不起他,室友处处坑害于他,就连和女朋友的关系也是索然无味的鸡肋。第二层困境源自于他自身:他对环境非常痛恨,同时,又不得已要去迎合这个环境从而感到更加的无可奈何和恼怒。吉姆出身工人家庭,无势力、无背景,无杰出才能,也无吸引人的外表,他讨厌这种虚伪的学术环境和人际关系,但经济上的压力使得他不得不从事自己所厌烦的枯燥的历史教师工作,不得不讨好他所厌恶和鄙视的人。出身中下阶级的吉姆也没有获得他所聚居的或他所向往的社会阶层的认同和接纳,他愤怒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却没有获得现存阶级,即资产阶级秩序的文化上的认可。

人除了需要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还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即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在对自我身份认知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回答“我是谁”、“我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一个人要从其赞赏和确认归属的群体中获得一种社会认同感。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也就是说社会认同是满足自尊的需要,歧视行为就会导致群体成员的自尊受到威胁。

所以在小说的结尾处,他要爆发出那种充满报复意味的狂笑。他的狂笑的对象并不仅仅是威尔奇父子,而是一个更大的目标。他的笑其实是源自对社会的愤怒,因为他在接收了相当高的教育之后却取法取得社会现存秩序的认可。吉姆厌恶周围的人,不屑与他们同流合污;但又渴望拥有和他们同样的生活并且成为这个圈子中的一员。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曾说过:“……和其他对战争和战后艰苦生活感到厌烦的英国人一样,希望能过最低限度的舒适生活,可是人们给他的却是虚伪的理想主义。他要面包,人们却给他石头。”吉姆不愿停留在社会底层,但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爬上一个更高社会阶层的理想破灭了,那些“社会精英们”根本不会接纳他、尊重他,他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被美好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夹在了中间。

二、吉姆丧失了选择的自由

存在主义认为人有选择的自由,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

那么,吉姆所处的社会环境又是怎样的呢?小说描写的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社会。英国在1944年通过法案,为中下层人士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政府来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水平,致力于使原来仅限于中产阶级欣赏的所谓高雅文化在普通百姓中得以普及,从而使他们认同中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增加了社会阶层流动的可能性与机会。

这对于出生寒微、才疏学浅的吉姆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可这并不是吉姆自己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融入学院文化、改变阶级出身,这些一方面是社会的“恩赐”,是政党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吉姆内心对名誉和更好物质生活的渴望所驱动的。虽然“愤怒的青年”吉姆以排山倒海的大笑攻击了并未接受他的文化秩序,而他内心深处未必不认同这一秩序。正如昂内尔?特里林所说的:“无论具有什么社会背景,知识分子总会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职是之故,他们会模糊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恰恰依赖于他们很可能惧怕或鄙视的商业文明……如果深究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感,我们必然会察觉到他们自己对生意人的权力怀有一种朦胧的羡慕。”吉姆一朝之间从二流大学进入了伦敦的大公司,从一个薪水微薄的合同工变成了报酬丰厚的白领,终于以一个佼佼者的姿态去嘲笑那些曾经蔑视他的人。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份让人称羡的好工作,是克里斯汀的富商叔父出于吉姆和克里斯汀恋爱关系的考量才提供给他的。如果没有这个外在因素,吉姆是不可能那么幸运的。他的命运始终不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生活中的种种他都只能是被动接受, 很难也很少有任何成就是在他主观意志下实现的。因此,吉姆从始至终都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结语

虽然吉姆最终战胜了学院派的精英们,但他的价值取向并不能代表所有人,我们也不能因为他的胜利就完全否定精英文化或肯定他的观念。“愤怒的青年”吉姆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提高以后也就不再有“愤怒”的理由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成为了一个“精英”,他根本无法对社会秩序做出真正的反击。所以说,吉姆的痛苦只是因为他无法获得其所在领域的认同,他未必意识到矛盾的根源是其自由选择权利的丧失。

参考文献:

[1]陈丽.“话语权的争夺:吉姆幸运的背后”.《解放据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5).

[2]阮炜.“吉姆的笑”.《外国文学评论》No.3,1996.

[3]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4]Lionel Trilling,E.M.Foster(Norfolk,Connecticut,1943),pp.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