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命化课程:守护 引导 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命化课程:守护 引导 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重新认识和理解,而生命化课程则是追求生命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教师生命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直接影响到生命化课程的实施,所以教师要在生命化的课程中起到守护引导影响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生命化的教育。

[关键字] 生命化课程 守护者 引导者 影响者 开发能力

日本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在《人间革命》一书中曾说过:“除了宗教之外,第二个带来人类革命的因素就是教育了。”池田认为教育就应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要凸显生命的灵动性,要张扬生命的独特性。而生命化的教育就是要立足于个体生命,尊重个体生命及其生命的价值,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把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等体现出来,这就实现了生命化教育的本质,也是对教育的一种重新的解读和认识。作为一种价值理念,生命化教育承认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为生命的成长居教育的首位,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最终都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为了“立人”和对人生命的成全。[1]

要想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出生命化教育的本质,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生命化的课程资源,有了生命化的课程资源,才能在生命化的教育过程中体现教师守护、引导和影响的作用,只有让这样的作用最大化、最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才能提升个体生命的人生价值,成功实现生命化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开发生命化的课程资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教师生命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一、关注生活世界,做学生生命的守护者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以认可和掘发人的自然天赋为前提,即是以生命为出发点为基础的。[2]这就要求教师强化生命意识,关注学生的个生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大多强调学生的学习应以间接经验为主,通过教师的传授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学生的生活世界自然就被了,学生被限制和束缚在书本世界之中,割裂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致使对学生个体生命的教育缺乏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一名守护者,守护学生个体生命的生活世界不被破坏,守护他们的生活世界永远充满活力。

现如今的学生大部分都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对自己生活的世界都已经习以为常,缺乏观察和思考,这对他们的学习是不利的,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要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细节并发现它的生命教育价值,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自己的生活世界进而促进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在这样的生命化课程中,教师必须要守护学生生命的生活世界,这种守护旨在保持学生生命生活世界的本色,做到生命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笔者在执教《爱如茉莉》一课时,在教学完整篇课文后进行了总结:同学们说,故事中映子的爸爸妈妈的爱除了在医院里,还会在哪里呢?学生都说还会在他们今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小事中,更在他们的心坎里,这样的爱才会天长地久,就像茉莉的香,虽然不浓烈,可是那样的持久。接着我就引导学生么思考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真情与真爱,每个人对爱的感觉也许是不同的,爱,可能来自你与好朋友之间,你与同学之间,你与老师之间的,你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间。仔细回想他们细微的表情,他们细小的动作,他们关切的语言,试着写一首诗歌,题目可以自拟,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学生通过回忆生活当中爱的小细节创作出了一首首充满真情实感的小诗。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要想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就需要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课堂上的书本世界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视角在生活世界中寻找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东西,真正做到学生生命的守护者。

二、转换教学视角,做学生生命的引导者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策略的支持,有效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有好的教学策略。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对同一文本要有不一样的教学视角,所以教学视角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同样的文本,选择不同的教学视角,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教学视角偏离了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重视考试结果,是脱离生命化的教学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 学生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同一文本转换教学的视角,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培养和挖掘学生个体生命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内心情感体验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润泽学生的个体生命。

在教学《钱学森》一课时,传统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品读课文,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学的是不深入的,体会的爱国之情也是不深刻的。所以,我在设计这课教案的时候,利用钱学森回国时间广义和狭义上的不同展开教学。广义上钱学森回国的时间就是1949年到1955年5年时间,狭义上回国的时间就是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写的“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15天时间,抓住这两个时间展开教学,让同学们在静思默想之后,说说这是怎样的5年,怎样的15天。在对这样的回国之路的时间感悟中,同学们对钱学森的爱国情感就有了更高的升华。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当时的钱学森在美国人眼中不同寻常的价值,而钱学森虽历经那么漫长的等待和折磨,却始终不改回国效力之志,从而体会到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

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下,教学策略应朝着关注生命, 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这样教学策略的转变,不仅体现出了教师对生命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是从学生生命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生命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这种生命化的课程资源中,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课堂也能成为其探究知识、智慧发展、情意交融的殿堂,成为其生命价值、生命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于提升的快乐场所。

三、提高教育智慧,做学生生命的影响者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更要有教育智慧。所谓教育智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积累的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育方法高度结合起来并进行教育创新的能力,它是个人化的,也是个性化的。教育智慧表现为教师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的影响生命、尊重生命、关注生命价值最大化体现的教育境界。

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影响学生的生命,影响学生生命价值的体现呢?最集中地体现就是在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上。通过教师教育智慧隐形的手段来影响学生,把他们的创造力、潜在动力诱导、激发出来。“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3]即要影响学生生命的主体意识, 影响他们自我生命发展的潜质,使学生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中,个体的生命力量能得到持续性的勃发。

笔者在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这课时,先总揽全文,建构起全课的总话题:这到底是一株怎样神奇的柳树呢?然后再教学课文的重点段落6、7自然段时是也是通过一个大问题来引领,那就是:“在作者想象这株柳的生长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它的神奇?”通过这一问题来进一步深刻品读柳树的神奇。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拓展了青海高原的资料,有效开发课外的教学资源,让孩子的感悟更加深切。本环节的教学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第七段的教学更是浓墨重彩。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文本内容的想象延伸深化、文本情感的诵读内化、语文文字的积累运用,各种语文活动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内涵,提升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纷繁的语文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纳入了总话题统领下的教学板块内,使学生对这株柳树的“神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育是对学生既有自然天赋的诱导,是为了让学生生命中的潜在可能实现现实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生命灵动的生命化,教师的教育智慧影响着学生生命的发展,给予了学生生命智慧的启迪,引导学生领悟生命本质、体味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进而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学习中更加自主,更加主动地要求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就不仅意味着教师要自觉地意识到学生生命的主体性,更意味着教师要在开发生命化课程方面创造性地守护、引导、影响学生生命的发展,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唤醒学生生命自我发展的内在意识和内部动力。

体现生命价值的生命化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它不只是一种价值诉求,更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有具体的体现。所以在这中间,教师对生命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现实而重要的一步。它要求教师要充满生命气息,守护学生个体生命的生活世界,转换教学视角更好地引导学生个体生命的挖掘,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影响学生个体生命的价值体现,能够提高学生个体生命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人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2.

[2]黄克剑.生命化教育须从随顺人的生命自然说起[J].福建论坛,2007(4):32.

[3]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