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铁”又何苦非得炼成“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铁”又何苦非得炼成“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少年来,许多教师、家长,甚至学生均一致认为:教学如炼钢,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尽力将每一个学生炼成“好钢”。“恨铁不成钢”的思想让多少教师苦口婆心、呕心沥血。其实,“铁”是“铁”,“钢”是“钢”,“钢”固然好,但“铁”也有“铁”的好处,也有“铁”的用处,何苦一定要将所有的“铁”都强行炼成“钢”呢?

一、回眸―――百炼也要终成钢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有学生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按照现行考试体制的要求,在每门功课上都考出最理想的分数。不管学生个人的天赋有什么特征,不管学生的大脑结构是不是适合在语数外的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都必须无条件地按照学校的要求背书、背公式、做练习题,最后以出色的考分为学校争得荣誉,为自己争取求学或者就业的机会,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好钢”。

现今关于“教师体罚”的相关报道很多,可扪心自问,作为教师,我们恨自己的学生吗?显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因为这份爱,他们付出了很多艰辛。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成为“好钢”,即使需要千锤百炼,即使那只是一份没有希望的奢望,他们也愿意赴汤蹈火,甚至不顾家庭不顾自己的孩子,只要能将学生炼成“好钢”,教师们中间有一句流行语:“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探索―――铁又何苦炼成钢

其实,铁是铁,钢是钢,不是所有的铁都能炼成钢。炼成了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最后验证这块铁不是做钢的材料,也用不着灰心丧气。经过了一番精心的处理,擦去锈迹,提高了强度与韧度,也应该是块优质的铁,自然也有它的用武之地。

1.正确认识手中的“铁”

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我经常在其他教师面前用“歪才”来形容他。这个学生,头脑灵活,成绩中等,平时喜欢画漫画,写些搞笑小说在同学间交流,有时他交上来的作文本是图文并茂,许多的词语直接用小漫画来表示。这样的作文当然不符合正常评分的标准,然而却能让我忍俊不禁。这学生也曾在日记中表示:“一个人有千万条路可走,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走学习这条路,而且比学习我肯定比不过别人,所以我不可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但是我喜欢画画,我将来可以自己创作漫画……”仔细想来,他的话不无道理。

铁有许多种,有的能炼钢,撑起高楼大厦,制作先进仪器,有的却永远只能做一块铁,哪怕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人也有许多种,有的学生从上幼儿园起就踏踏实实,成绩优异;有的学生却唯独对其他领域感兴趣,任教师、家长怎么引导怎么培养,如何“恨铁不成钢”,他都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然而,我们都不要忘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被老师下评语为“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合实际的幻想”;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牛顿小时候成绩一塌糊涂;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学毕业时因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伟大的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被父亲抱怨是……

正确认识我们手中的每一块“铁”,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根本。

2.积极锻造不同的“钢铁”

尽力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好钢”,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那些很难成“好钢”的学生,还不如让他们张扬个性,成为一块“好铁”,从某种意义来说,“好铁”就是“好钢”。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成才的道路有很多,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需要不同的“钢”,不同的“铁”。

那些天生是“炼钢”的好材料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锤炼后,自然很容易成为“好钢”,其方法自不赘言。作为教师,最难的是将那些传统意义上不是“炼钢的料”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打造成一块有用的“好铁”,我们如何打造这些“铁”呢?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虽然时光荏苒,但时至今日,这一理念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如何炼“铁”。

三、释然―――百花齐放春满园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些话明确告诉我们,任何一只“丑小鸭”在不久的将来都有可能成为美丽的“白天鹅”,任何一块“铁”都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不管是成为“钢”,还是永远都是一块“铁”!

教育工作者要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关注、去发现,在最大限度上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测量评价他们,让他们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潜能,走向成功。教育的百花园应该允许学生开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