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体育课成为学生道德重塑的文化道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体育课成为学生道德重塑的文化道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校体育课蕴藏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优质的体育课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道德美感,而且有助于促使学生将身体美与道德善融为一体,进而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体育课育人价值的实现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深厚的道德素养,优良的教学品格和务实的工作态度等。

关键词:体育课 道德 文化 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103-03

前言

一向重视体育育人之道,曾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之舍也”。德育是体育的灵魂,是体育的“至善”,对体育教学起到剂的作用。体育是全面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涉及到德育的全部内容,是德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德育的功能。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授予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在校园中具有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它的过程即为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身体锻炼,使得人体可以接受生理和心理负担与大自然的自然气息,实现强身健体及增强健康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健康和向上的氛围中完成锻炼,同时使其获得优良的思想道德教育。高校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关键场所、一块战略要地,是难得的文化道场,长久以来的体育课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其小体育观的身体教育而忽视其大体育观的文化育人之功能。体育课对个体道德素养的重塑影响之深、意义之远。体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一定要致力于将体育与德育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把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视为终身奋斗的梦想。在当前高校学生道德失衡,发生“诚信危机”、“金钱至上”、“同窗相戮”等问题和事件当下,把蕴含着丰富道德资源的体育课作为学生道德培养的另一平台,更具有特别重要现实意义。

1 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道德美感

道德美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之上,以美的情感方式为评价标准,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过程,是直接与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联系的美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它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以及对道德事件、道德生活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是人类维系道德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道德生活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上课、下课、课堂练习都有时间要求,要求学生准时集合,任何不守时的人不但会延误课堂进度,而且会给大家留下自由散漫、没有集体主义意识的印象。从这方面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和集体观念,引导学生做一个准时、守时、守信、遵守规则的人。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第一节课,一定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准时上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如果以后的课堂学生出现迟到的现象也不要急于批评,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地询问原因,以免伤及学生自尊心,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时间观念的体育课可以给学生传递出我们是一个守信用的集体,大家行动统一,令行禁止,彼此之间留下美好印象,无形之中培养大家遵纪、守时、守信的道德美感。

2 体育课是身体美与道德善的有机统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能强健体魄,还能塑造人的形体美和心灵美,体育能把身体美和道德善有机地结合。体育课是塑造大学生身体形态美和心灵神态美的有效方式。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一方面教给学生体育技能,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和效果,进而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帮助,使其体会集体的温暖与关爱,进而把“我为人人即人人为我”变为一种道德自觉。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分组合作教学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分为若干组。根据不同内容的教学安排不同内容的比赛,比赛会激发学生昂扬的斗志和赢得比赛的强烈欲望。这样小组内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就会主动、自动、自觉的学习,相互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比赛有输赢,通过比赛可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心态,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当学期结束后呈现学生们相互拥抱以示感情友谊的情景,这就是身体美和道德善的完美结合,用肢体的体验碰撞出德育的火花。

3 体育课传递着优良学风、考风正能量。可以培养学生务实干事的职业道德情操

“好学力行”的古训不仅激励着辛勤的教工,而且鞭策着莘莘学子。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特征的课程,学生体脑并用、挥汗如雨,用顽强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疼的精神参与其中。“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一箴言在体育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学生不用心学习,不付出辛勤汗水就不会取得优良成绩;“法则面前人人平等”,时间、皮尺和技能考核标准永远是学生汗水付出的衡量法则,考试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考试成绩也是即刻显示,没有人可以逾越;“成功之路无捷径”,体育课传递的是公正、公平、公开的正能量,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想法,只有刻苦学习和训练才是唯一选择。我们要善于利用体育课这一特点直白地告诉学生,这就是社会公平法则,在学校是这样进入社会也是如此,没有捷径可攀,这样独特的教育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踏踏实实、认真干事的学习态度,进而提升其职业道德情操。

体育课堪称是实施道德教育、提升学生道德情操的无可取代的有效道场,任何有责任心的传道者都要将学生道德情操培育作为上好体育课的最高境界,将其视为奋斗目标和终身追求。梦想的实现需要真情的付出,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任何时候都要心怀“大爱”用心呵护学生,不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人文素养、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真情付出。

4 体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道德素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只有大力加强体育教师道德建设,净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才能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搭建良好的道德平台。“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需要在课下、在平时多下功夫,刻苦学习,苦练内功。好学力行、慎思慎辩,只有手中端满“一碗水”才能授人以渔“半碗水”。作为教师,一方面一定要有学习意识,要熟悉国家颁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加强自身道德情操文化建设和培养,对于文件的学习重要在于领会精神内涵,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有多少条列,每一条都有什么要求和规定,这样“走过场”的学习不但是浪费时间,而且触动不了灵魂,往往论于表面和形式。另一方面还一定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道德品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只有在自己工作、学习、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贯彻、沉淀才能不断得以提高,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让学生受惠于己并惠及与人。

5 体育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教风

诚如古语坦言,“其身正不令则行”。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面旗帜,只有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操,严于律己,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才能传道育人。体育课是身体的交流,肢体的文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所传递的信息会深深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不可否认,随着大学的扩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道德观念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大学校园的地位和影响力正逐渐变淡,师生之间日趋缺少情感交流,部分教师只顾完成上课的义务却没有尽到育人的职责,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世俗的“工厂”,学生在相应程度上也成了另类的“产品”,教学也日渐演变为大众习之为常的“流水线”,其结果便是有目共睹的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疏于管理。面对高校教育这种严峻的现实存在,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该始终坚信“人是情感动物”,“人之初、性本善”,无论现实的道德教育环境及其现状多么未尽人意,都要始终深信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与生俱来的道德品质的可塑性,体育教师更要恪守自己的职业情操,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育人理念,以优良的教风师德捍卫人民教师的品格和尊严,用辛勤的汗水和进取的风貌精心耕耘、培育英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教育对象的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触手可及的全新时代大环境下,其思维非常活跃,虽然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尚未成型,但这其实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抓住的某种良机,我们应该用严慈的教育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严格的育人理念为指导,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方式去关心、爱护、呵护正在蓬勃成长的莘莘学子,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的社会有用之人。

6 体育教师要有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把体育课变成学生德育培养的道场不能只是一句空话,需要体育工作者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一步一个脚印汇聚而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应该看到将体育课与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结合起来“立德树人”,不是在较短时期就能达到的目标。只有通过重塑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理念,在教案中融入“教书育人”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书育人”之措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渗透“教书育人”之内涵,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师真正体现“教书育人”之功能。在体育课中渗透道德教育要善于把握学生心态、洞悉学生心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刻苦钻研教育教法,因材施教不断尝试德育与体育相结合的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梅花香白苦寒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通过体育教师全身心倾情付出,体育课堂才能开出德育之花收获德育之果。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并日益突出,“中国梦”的建设和实现需要一大批立场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体育课是道德建设的高地和主战场,这就要深入、全方面挖掘体育课蕴含的德育火种,只有提高体育教师的道德素养及道德自觉,才能使学校体育课更好地肩负起重塑学生道德品质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