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晶体的生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晶体的生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1-0040-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课的设计背景

(1)寒假布置学生在家制作硫酸铜大晶体,最后以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产品作为成果;

(2)根据学生的作品和实验报告,评选优秀作品;

(3)归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实验细节、感想或感受,组织学生进行发言的准备;

(4)针对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搜集实验数据和其它文献资料,分析原因,提出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实验去论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研究的乐趣;

(5)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总结,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晶体的形成进行拓展,并以这些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因此,本课程的设计,实际就是根据学生的报告、小结而上的一节活动拓展课,也是一节探究活动总结课。

2课的设计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文字的小结、习题等形式复习巩固溶液、溶解度、结晶等知识,并通过对“硫酸铜大晶体的制作”探究活动进行总结,从而对知识进行拓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亲自动手做大的硫酸铜晶体,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等能力,并且形成“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能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热情。

3课的教学策略

(1)营造开放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这种拓展总结型的课型中,开放自由、民主宽松的和谐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教师积极运用赏识表扬的语言进行评价的形式进行,基本采用“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和发言――个人自由提问和发言――教师点评”三个环节而进行。

这种气氛的营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

(2)挖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

由于影响硫酸铜大晶体的长大和成形的客观因素很多,有的学生做成了规则形状的晶体,有的学生做出的晶体大小和外形各有千秋等,……有的学生成功了,有的学生失败了。

这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进行细致的了解,尽量挖掘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通过文字表扬、口头表扬、堂上表扬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评价。对比较典型的问题,还可创设条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评价。

这样,通过他们相互间的交流讨论,在自评的基础上(即自我反思),主动参与互评(即与他人的横向比较),取长补短,形成严谨、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素养。

(3)摆正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要多讲,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少讲、精讲,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组织调控学生活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和替代。

在这次成果展示信息交流会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热情空间高涨,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笔者也是特别感动,师生关系和谐、愉快。

4课的执行过程

4.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引入]在寒假期间,同学们在家进行了自制硫酸铜晶体的活动。有的同学在探究报告单上这样描述,“我把晶体看作自己的孩子,看着晶体一天一天长大,心中十分兴奋,感觉这个春节最有意义了。晶体虽然不是动植物,但也能像动植物一样会生长,由小逐渐变大”。

今天,我们就《晶体的生长》进行活动总结,借此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4.2学生作品展示,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的作品和实验报告,评选优秀作品(以下所列为部分作品),由优秀作品代表发言和进行展示。

4.3学生讨论,拓展延伸

由学生观察不同的作品,发现问题,并且讨论,各抒己见。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有的晶体大小不一样?

②为什么有晶体粗细不一样了?

③为什么必须在铜丝上缠上棉线?用铁丝为什么做不成功?

4.4多边探索,自由交流

回忆从准备到制备过程中,让学生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或最真切的感受与大家进行交流。下面是个别同学讲述的有趣的一些细节:

(1)仪器的准备(购买实验器材细节的收集),如:为了完成实验,有的学生用零花钱买了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2个(还自豪的告诉老师,一套下来共20元左右);而有一些同学却是用家庭的替代品完成实验;

(2)在买药品、仪器时,有的同学花了8元即买了500克的硫酸铜,有的同学却花费了18元(实际上他买的是分析纯);有的同学讲述了她讨价还价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等等;

(3)有的同学在用家庭物品做为替代品时也颇费心机,如下图:

(4)当然,最揪心的莫过于总是看不到晶体长起来,有的同学开始用铁丝,后改用铜丝;有的同学铜丝上没有缠棉线;有的同学配的溶液未饱和,有的同学配的溶液过饱和……这些都使他(她)的实验成功或失败。总之,这一环节能感受到同学们的感慨和兴奋!

4.5小结反思,点拨指导

教师在学生的发言后都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并进行引导和点评,最后提出应当如何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学会如何分析问题。

例如,笔者从学生的报告中还看到有很多的硫酸铜晶体,即有晶体爬到烧杯外面了(如下图)!但没有一个学生描述该现象,更不用说查资料解决问题了。笔者明确给学生点出:“现象的观察不够细致!”

最后在课堂上,笔者和同学一起探讨:晶体为什么爬出烧杯?课后学生是口服心服,很高兴!

5课后的反思与小结

①开展这样的活动,教师的工作量是相当的大,从课前的组织到学生中途的制作,到最后交流汇报会的开展,每一细节都有教师辛勤劳动的身影:有资料的查找,对学生的辅导,拍照片等等环节。但对于教师,收获也很大:引起学生兴趣,和学生建立和谐交流的局面,树立博学多才的形象等。

②这样的活动,它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比空白的说教要生动得多!学生特别感兴趣,收获最大。

③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小论文的撰写,对于个别知识点特别感兴趣的,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验证,给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例如,有一个学生对这个实验做了在相同环境下不同温度(5℃、10℃、15℃、20℃、30℃、50℃)的结晶的对比实验,还分析了“析出晶体大小与降温幅度的关系”、“析出晶体成色(规则形状、通透性等)与降温速度关系”等,还得到了“高于室温10℃~20℃饱和硫酸铜溶液自然降温析出的晶体成色最佳”的结论。

6课的学案设计

[知识系统的简单回顾]:

[基础回顾]:

(1)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例如,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___色的____;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_____色的_____。

(2)析出晶体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蒸发溶剂法。

[练习巩固]:

(1)要增加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硫酸铜的质量,可行的操作是____

A.将固体研碎B.振荡C.加热D.都行

(2)一杯硫酸铜溶液,其上部密度为a,则底部的密度为____

A.小于a B.大于aC.等于a D.无法确定

[拓展视窗]:

如图所示装置,试管中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烧杯中盛有水:

(1)往试管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现象是_______;

(2)往烧杯中加入适量KNO3固体,现象是_______;

(3)往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现象是_______;

(4)往试管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烧杯中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现象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