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流通系统的信息结构与模式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流通系统的信息结构与模式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金项目: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基金(批准号:GX2011-1008(Y))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流通信息化是流通技术进步的重要表现,除大量的以信息系统为载体的网络销售之外,实体性流通机构的信息化正在改变流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流通信息系统目前有河沿型、湖边型和航行型等三种结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流通系统。

关键词:流通机构 信息系统 结构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流通系统功能与结构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日益完备促进了流通信息系统的完善,导致流通功能革新和流通系统结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从信息结构入手研究流通结构提供了可能性,信息系统分析对研究现代流通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基础上,流通活动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出各种信息,信息的广泛性使流通系统结构与信息结构的一致性大大提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成本大幅度降低,信息处理和通信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信息链的概念使流通活动超出了单一企业的范围,导致流通系统的总貌和结构更加清晰化。生产商、商、批发商、零售商分布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质、发挥不同的职能并具有各自的利益,但是从满足顾客需求和增进顾客价值角度看,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信息链打破了流通系统分割的局面,将不同企业之间的流通职能统一起来,流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在定货、采购、库存、信息共享等各个方面使流通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供给为主导的流通模式向网络性合作流通模式转变,导致流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随着大规模零售商的快速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垂直流通系统逐渐被以制造商与零售商对等的流通系统所取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垂直关系,取而代之的是生产商与零售商建立的水平的平等关系。零售商本身通过连锁化方式构建了大量的网络流通系统,通过网络将分散的店铺统一起来,增强了与垂直型流通系统的对抗能力。

流通信息化及其对流通系统的影响

(一)交易方式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企业之间的高级交易方法是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通过EDI进行的信息传达一般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企业内部网络和早期的企业间的网络;其二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连结。企业间构筑EDI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首先是制定传输标准。传输标准是关于数据形式的规约,通过它可以明确数据表现的信息内容和意义。其次是制定沟通标准。沟通标准是为了传输者与接受者各自通信程序和条约议定书结构的互换性而制定的。在上述技术问题解决以后,电子交易就可以代替人工交易,在电子交易的条件下,流通系统的交易能力获得较大的提高,甚至超过了企业组织职能的原有能力。

(二)流通信息的共享化

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条件下,包括生产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流通系统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企业是掌握更多信息的企业。生产企业希望借助于市场信息正确判断产品开发方向;零售企业需要了解产品开发和供应信息组织好货源,合理安排品种结构,防止产品积压和断档。在整个供应链中,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掌握的信息内容是不同的,这些信息对其他企业也是很有价值的,这在客观上存在信息共享的要求,而流通信息系统是实现信息共享化的技术保证。

(三)关联经营和价值创造

在流通信息系统建立后企业之间利用网络和信息媒介可以实现联结经营,在网络更大、信息更充分等条件下,流通系统的价值创造能力大大增强。这种变化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关联经营下流通系统可以实现业态创新,方便商店、生活中心、廉价商店、邮购商店等各种业态的蓬勃发展无不与流通信息系统的进步有关;第二,在关联经营下流通系统以战略联盟的方式实现流通系统的重组,美国出现的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等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得益于流通信息系统。

(四)流通功能的分化与统合

在流通网络形成以后,流通功能一方面实现了统合,另一方面又有新的分化。所谓分化是指流通功能不再只限于一家企业内部,可以将部分业务和功能委托给网络中的其他企业,自己集中培育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流通功能的分化可以从近年来出现的业务外包得以体现。过去在业务外包时一般是依赖于市场交易关系,在网络存在的情况下,业务外包可以在网络内部的企业之中开展,使流通系统的分工更加合理。

流通信息结构的模式及其特点

(一)河沿型信息模式

该模式主要存在于等级式组织结构之中,在等级制组织中按照组织层次和专业分工的原则形成金字塔式的官僚组织。等级制中的各个部门要面对大量的反复发生的待处理信息,计算机可以大大缩短信息整理和作业时间,但是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将手工作业转变为高效率的机器作业,属于早期的低水平的信息模式。在等级型组织中,不同的管理职位具有不同的权责,部门之间等级森严,这些特点决定了每个人管理的信息与该人掌握的权利基础有直接关系,而且信息系统只限于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

等级型组织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组织内部的业务效率,并不试图实现跨组织之间信息的共享。由于组织之间只通过信息流连结,信息系统也是等级型的。在各系统上较少考虑标准化,即使试图将系统统合起来也只是进行单纯的数据交换,不可能形成有机的系统统合。在等级型组织信息模式下,信息系统的结构只着眼于信息本身,图1反映的是这种信息模式的基本结构。

由图1可以看出,组织的部门分布在河流(信息流)两边,信息流与业务流是一致的,各部门只参与信息流的一部分,只能了解和利用本部门的信息。这种信息结构主要考虑到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性,是一种基于减少信息处理量的系统设置,它通过对信息的限定来提高业务效率。

在一个被细分的组织和功能中,要发生必要的信息,从组织总体上看,信息作为信息流在组织之间流动,组织内部积累的信息可以在特定的组织内加以应用,但是连结组织之间的信息是流动的信息,从总体上运用这些信息是困难的。等级型组织的特点是以信息流将各组织连结起来,立足于信息的观点,组织和功能存在于信息流的旁边,是一种河沿型信息模式。

(二)湖边型信息模式

上文的河沿型信息模式是一种部门的、独立的信息结构,在一个组织中信息被分割,不能共享。但是,为了提高整个组织的运作效率、加强综合管理,很多组织希望将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他们通过电子通路将各部门连结起来,每个部门不仅掌握自己的信息,也了解其他部门的信息,明确自己在全部业务关系中的位置,加强了工作协调和横向联系,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湖边型信息模式,其信息结构的共同特征就是在各个组织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将各组织积累的信息连结起来,实现组织信息的共享。在该模式下,信息共享是信息结构的基础,组织以信息为媒介连结起来。组织之间基于共享的信息开展活动并构筑组织信息结构。其模式如图2所示。

湖边型信息模式克服了等级式信息结构的缺点,在信息网络中所有的成员是平等的,他们以共享的信息为基础,以组织总体的工作目标为导向,以网络为工作平台,大大地推进了网络内部的效率,加强了组织之间的合作性,增强了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力。

(三)航行型信息模式

在河沿型和湖边型信息结构下,信息是基本对象,被处理的信息主要是原来由计算机处理的文字和数据,也就是组织面对特定问题时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这两种信息模式主要解决的课题是实现系统总体的效率化。湖边型信息模式虽然克服了河沿型信息模式的弊端,实现了信息结构由垂直型向水平型的转变,减少了信息结构中的行政力量,但是由于组织规模和信息内容的不同,参与信息系统的成员还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系统成员虽然能够共享信息,却不知道自己应该为网络和系统提供什么。因此在这种信息模式下信息是自发的,是不经过选择的。

在网络信息系统下,组织成员不仅应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利用,而且从行为模式上讲,应该了解自己的信息责任,把信息创造作为其行动的基本点。各个成员首先要知道将哪些信息吸收、利用,然后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最后明确应完成到何种程度。换言之,各成员要求具备较高的信息认知能力,信息结构不仅要求信息共享,而且要求支撑创造性活动。这种信息结构模式称为航行型信息模式,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组织成员不是游离于信息结构之外,而是融于信息结构的大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下,组织成员处理的信息除了计算机处理的文字和数据之外,还增加了难以衡量价值的一些信息。信息结构中的信息不仅包含了业务需要的信息,也包括了应对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组合、利用就是进行信息创造,会产生新的信息。在该信息模式下,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除了按照给定的目标之外,还要通过环境变化和信息处理,对目标进行重新设定,要求自我确立行为准则和建立新的交易规则。

对以上三种信息模式加以比较和整理,三者之间的特征可以用表1来反映。根据对三种信息模式一般特征的总结,可以通过表2对流通系统信息模式进行比较。

参考文献:

1.井上市郎.信息模式与流通系统―流通系统的信息结构分析.国际公共政策研究,2008.3

2.田中胜.21世纪型批发企业的生存战略.SRIC,1998

3.三轮芳朗.关于流通领域信息化的现状与将来.经济学论集,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