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穴埋豆在混合痔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穴埋豆在混合痔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评价耳穴埋豆对混合痔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将混合痔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换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对术后疼痛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耳穴埋豆;王不留行籽;混合痔术后;镇痛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69-02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临床表现常见肛周肿痛、瘙痒等,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痔疮较为理想的手段,而疼痛是肛肠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让患者感到恐惧,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最主要的原因。术后疼痛也会对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通过有效措施,减轻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具有主要意义。

我院自从2011年来开展了中医耳穴埋豆用于术后镇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我院2013年来应用耳穴埋豆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观察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01月~2013年0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混合痔患者共120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之中医病症诊疗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0岁。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岁。2组一般情况比较,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2组术式均采用局麻下的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予以抗炎、止血、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换药等常规处理。

1.2.2 治疗组在治疗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埋豆:病人耳廓用75%酒精消毒后,将贴有消毒过的王不留行籽的胶布粘贴在所选穴位上,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穴的王不留行籽,手法由轻到重,至病人出现酸、麻、胀、痛感,每穴每次按压30~60秒,每天按压3~5次,自觉痛甚时可增加按压次数,3天更换1次,共治疗5天。耳穴选直肠、神门、。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强度 术后6h,第1d、第3d、第7d测评疼痛程度,采用直观模拟量表法(VAS)[2],根据评分值将观察指标设定为4个等级:无痛(0分),轻度痛(1―3分),中度痛(4―6分),重度痛(7―10分)。

1.4 观察方法

1.4.1要求患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以一个数字记录。

1.4.2观察并记录术后6h、第1d、第3d、第5d患者的疼痛程度。

由表1可见,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均以轻中度疼痛为主,镇痛效果为疼痛轻微能够忍受,表示镇痛效果基本满意;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均以中重度疼痛为主,镇痛效果为中、重度疼痛,表示镇痛效果不满意。经统计学分析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疼痛是混合痔术后的最常见的并发症,这是由于周围的神经分布广泛,感觉敏锐,并且齿线以下为体神经支配,故痛觉敏感。肛肠疾病手术时组织和神经受到损伤,经过神经传导和大脑分析而被机体感知,从而产生剧烈的疼痛。由于肛管括约肌受到手术创伤及排便刺激易于痉挛,混合痔术后疼痛往往持续时间较长。近年来国际上大力倡导规范化疼痛处理(Goo即ainManagement,GPM)的镇痛治疗观念,它的原则就是:有效缓解疼痛,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躯体功能和满意度;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尽可能降低治疗成本[3]。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则是各脏腑组织在耳廓相应的反应点。所谓耳穴埋豆是采用中药王不留行籽等,按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并加以固定,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以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此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满意、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早在《灵枢・无邪》就有了运用耳穴诊治疾病的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耳穴埋豆既可通过丘脑系统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又能通过影响体液中激素的动态平衡激发机体内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广泛动员体内各种免疫因素,从而调动机体的主观能动性。直肠穴位于耳轮脚处,受到刺激可直接作用于大肠,兴奋交感神经,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主治便秘、腹泻、脱肛及痔疮等肛肠疾病。穴位于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主治痔疮、肛裂等各种肛肠疾病。神门穴位于三角窝后三分之一的下部,有镇痛、镇静、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故而耳穴贴压直肠、神门、,能够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本法便捷易行,且无创痛,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佑邦,丁泽民,干祖望,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1~143.

[2] Ter RB,Castell DO.Gastreesophageal renux disease in patientswithcolumnar-lined esophagus.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1997,26(3):549.

[3] 徐建国,于世英t品和规范化临床应用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