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才智跨栏:从哈佛女孩到哈佛教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才智跨栏:从哈佛女孩到哈佛教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留学热潮呈现升温之势,那个曾经13岁出版两本诗集,14岁考入北大,20岁攻读哈佛博士学位的哈佛女孩田晓菲,再次成为中国父母教育子女的典型。现在36岁的田晓菲己在去年被哈佛大学东亚系破格提拔为教授。在中国恢复高考30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田晓菲在异国他乡所缔造的求学神话和晋级传奇――

成长之路:

从诗歌才女到哈佛女孩

1985年,年仅13岁己出版两本诗集的田晓菲,经过北大英语系、心理学系、中文系老师面试后被特招进入北大英语系。现在回想起来,田晓菲不能忘却的仍是她的诗歌情结,而这也得益于家庭的影响。当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父母,看到年仅5岁的晓菲,在纸上写出:“我爱大地/爱爸爸/我爱蓝天/爱妈妈/我爱我的家”时,爸爸就对晓菲说:“晓菲真是个天才,竟然会写诗!”时隔多年,田晓菲仍不无感触地说:“是爸爸的这句话,给了我信心,并且感觉到了写诗的快乐。”

那时,每逢周末,爸爸就在家里开展诗歌比赛,和晓菲一起写诗,然后交给妈妈评判。当然晓菲“赢”得多,不过妈妈会在赞扬晓菲的同时会启发她:“还能不能有其他的描写呢?”这时田晓菲就会回到书房去认真思考,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心疼得妈妈直抱怨爸爸:“你看,你也不叫她出去玩会儿,这怎么行啊。”就这样,田晓菲成了那个时代小有名气的“神童”。

在田晓菲进入北大选择专业时,并没有选择中文系,她的爸爸认为,英语也属于语言,而且更利于田晓菲的发展。其实她的爸爸那时候就开始为女儿做留学的规划,只是他没有急于告诉女儿。现在每每有家长向田晓菲爸爸取经时,他都会强调应该按照孩子的特长去规划,但要注意不给孩子压力而是更多的鼓励!

田晓菲在北大的求学生涯,难得的就是从容地面对,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田晓菲在北大校园听说了另外一个神童的故事:15岁考人北大的查海生,也就是诗人海子。当时的海子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田晓菲曾拿着诗歌去找过海子,海子说:“如果你能坚持,你将是位伟大的诗人。”

1989年,田晓菲听到了海子卧轨自杀的消息,海子在遗言中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田晓菲到路口燃烧了两本自己13岁时出版的诗集,以这种方式来祭奠一位诗人的离去。之后,她很长时间没有写诗,她无法理解一位鼓励自己坚持的诗人,为何没有选择坚持?那时候,田晓菲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海子逝世两年后,20岁的田晓菲到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攻读博士,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

爱情之路:

与中国文化的美丽邂逅

在哈佛大学,田晓菲邂逅了一个狂热的中国迷:宇文所安。宇文所安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从小就喜欢诗歌。田晓菲在一次活动中即兴书写了一副书法: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行云流水的书写引起了众多人喝彩。不料人群中突然站出来一个人,拿起笔在纸上将“上”改为“入”,并操着不规范的汉语对田晓菲说:“我认为你们中国诗人在用字上面,还不是讲究得非常!”虽然他是老师,但是田晓菲仍然面带不悦地反问:“先生可知,中国诗人的‘推敲’典故?”宇文所安望着眼前这位不卑不亢的中国女博士生,感到很惊讶,忙表示歉意他说:“sorry,I don,t know.”

从此,宇文所安对深深爱着自己祖国传统文化,尤其对古代诗歌有深厚研究的田晓菲产生了好感。共同的爱好也让两个人交谈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从李白到杜甫,从白居易到欧阳修,他们几乎是无话不谈。

可每当听到宇文所安费力地用汉语说“你好”、“再见”等中文的滑稽模样时,田晓菲都觉得他特别可爱。

田晓菲很快,毕业了。宇文所安邀田晓菲到山上旅游,并在下山的时候表达了对她的爱意。但是因田晓菲只顾大步往下走,根本没有听清宇文所安说的话,所以直到他们回到车里,她也没有做出什么表示。下车后,宇文所安实在按捺不住,拦住了田晓菲,生气地质问她为什么不理睬他郑重的求婚。田晓菲一听乐了,原来他刚才下山时是向自己求婚啊。但是,婚姻并非儿戏,不可草率。更何况,当时还有另一个爱慕者也在猛烈追求着她,所以田晓菲在掂量着宇文所安是不是结婚的最佳人选,并和盘托出的还有另一个追求者的事实。哪知,宇文所安并不气馁。他拿出以前在家乡做数字分析的本事,开始为她分析起他和情敌的优劣,然后让田晓菲自己抉择。

田晓菲对这一招本来非常反感,但宇文所安改写的一首古诗深深打动了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千里蝉娟照,爱若磐石坚……”她发现宇文所安原来是这么一位冷静客观的诚实男人,骨子里又带着中国人的传统爱情观。于是,田晓菲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答应了宇文所安的求婚。

1999年元月1日,他们在美国的纽约州举行了浪漫的婚礼。婚后,在爱情的滋润下,田晓菲的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来,田晓菲在面对留学生如何把握跨国婚姻的提问时,不无感触地回答:“在深深热爱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找一个和你志同道合的伴侣最为重要,当然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根本前提。”

事业之路:

中国花绽放东方的文化芳香

1998年6月,田晓菲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应聘到柯盖德大学东亚系担任客座助理教授。一年后,凭着浓厚的文化功底,她顺利跳槽到了名气更大的康奈尔大学,任中国古典文学助理教授。虽然跳槽后的待遇非常好,但是田晓菲很快发现,因为丈夫在波士顿哈佛大学,而她在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两地相隔甚远,两人在交流上浪费了不少做学问的时间,而且这样长期两地分居也不是办法。于是,她不得不考虑换一个离丈夫更近的地方工作。

恰巧,2000年5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邀请她到东亚系担任讲师。虽然比起助理教授,讲师等于自降身份,但是田晓菲还是接受了哈佛大学的邀请,因为进哈佛对她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她可以同宇文所安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可是一件让田晓菲极有自豪感的事情。

看着妻子每天都工作十多个小时,宇文所安非常心疼,他除了学做中国菜来犒劳妻子外,还把书房隔成两间,好让妻子能安静工作。

就这样,在宇文所安的支持下,田晓菲靠着天才和勤奋,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她先后出版了《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译著)、《“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等著作。这些著作一经问世就受到了读者的强烈热捧,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些高校也盯上了她,想挖她过去任教。

2005年10月的一天,刚刚成为哈佛副教授3个月的田晓菲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来的特快专递。在信里,他们表示,只要田晓菲愿意来任教,他们可以提供终身副教授职称和丰厚的年薪。但是田晓菲毅然拒绝了邀请。因为没有相对的自由度来研究传播中国文学不是她所追求的,但她还是把信转交给了院领导。

田晓菲没想到哈佛会提前对自己进行教授评审。一天,哈佛院长找到田晓菲,微笑着对她说:“你真是太棒了,校长德里克・伯克在阅读了你的全部材料之后,通知评审小组,免掉了向校长汇报这一最后程序,他说根本没有必要再开会讨论了。这在哈佛历史上很少见,可以算是又一次破格吧。”2006年9月,年仅35岁的田晓菲正式成为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各大报纸纷纷进行追踪报道,她也成了东方智慧女神的象征。

今年3月,田晓菲再次凭借着一系列学术著作引发了强烈关注,其中《烽火与流星,梁代文学与文化》被众多世界著名高等学府指定为选修书目,《秋水堂论金瓶梅》英文版一版再版,她在学术界的威望也与日俱增。

恰巧今年是中国高考恢复30年,于是成就非凡的田晓菲又成了家长口中向孩子们夸赞的榜样。对此,田晓菲平静地说:“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我非常高兴,但从我开始写第一个汉字的时候起,我并不知道将来自己会成为哈佛的终身教授。所以,重要的是踏实走好每一步,无论是学习、爱情、还是工作,那样你迟早会成为一个成功和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