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药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药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式教学是极好的教学方法,关键是在对问题的互动问答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3],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学生若感到答案是自己分析出来的,就会有成就感,进而会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大的学习热情。启发式教学不表现在形式上,而是表现在内容上。把记忆的内容提问学生回想起来不算是启发式,不提问也可以是启发式,重点应该是联系已知推导出未知,让学生能够顺藤摸瓜。授课内容上要有符合逻辑的推理,符合逻辑的表达[4]。例如,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的难点,也是精髓所在。讲课时若是按部就班平铺直叙,虽不失条理,但学生缺乏积极思考,记得不牢。可以把如何从已知反应物、主副产物入手,分析可能的情况,如何推导证明的推理过程如剥玉米棒包衣一层层剥开,学生就能紧跟思路,产生思维共鸣。又比如,烷氧负离子和氢氧根的碱性比较,可以提出“在不容易看出酸碱强弱时,可以利用共轭酸碱对特性:某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烷氧负离子的共轭酸是醇,氢氧根的共轭酸是水,已知醇的酸性小于水,可推出烷氧负离子的碱性大于氢氧根。”有了这个逻辑,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具体各个酸或碱的强弱比较。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推导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质疑,真理越辩越明。如能和老师辩论几个回合,学生势必思考更多,收获更大。文如看山不喜平,讲课亦如此。学生听久了理科的科学用语,难免审美疲劳。有机化学教师应向语文教师学文采[5],适当的把一些化学反应用形象贴切的文学诗词描述,寓庄于谐,启发学生“意会”。例如,在讨论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亲核试剂强弱和离去基团离去难易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时,用知名爱情短句“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提示反应结果与两者强弱都有关;又如,试剂的反应活性与其选择性一般成反比,反应活性强的试剂,好比坡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磅礴,带走一切;而反应活性弱,犹如李白的诗“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轻柔安静,只带走落叶。用诗词表达的大江和小溪的意境衬托出反应的相对活性。如此,学生听课就是一种享受,收获的是知识和启迪。后续的课堂将会变得生动而有趣。

2介绍化学史,展示科研思路

作为延伸阅读,国外许多知名教材有很多化学史、化学家生平介绍,而国内教材很少有这部分内容。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在教学中介绍化学史、药物史等相关学科背景[6],有助于看清有机化学这棵参天大树的主干和脉络,有助于在学习中扩展思维。教学中又强调研究思维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让学生从理性层面感悟其中的逻辑性和药物研发的艰巨性,领悟其中的科研思路,形成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和信心。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历程[7]:1960年代,中国进行“523任务”寻找抗疟药物,从传统中药中寻找有效成分是主要方向之一。当时发现青蒿的醇提取物有效,但效果不稳定。屠呦呦在古籍《肘后备急方》中看到:“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她细细琢磨这段记载,觉得里面大有文章,很有可能高温破坏掉了青蒿的有效成分。随即改进了提取方法,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获得了抗疟作用稳定高效的青蒿素提取物。除此之外,我们有时还介绍自己课题组的相关科研情况,让学生能感受到科研就在身边,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点点滴滴积累的成果。无形中就给他们打气:师兄师姐们能做出来,我们也可以!

3引导学生浏览学术网站,博采众家之长

我校药学本科学生的高考分数最低也是二本线以上,不乏好学之人。但普遍不喜欢上图书馆看书,比较喜欢借助计算机来学习。不妨利用这一特点,有目的培养学生浏览学术网站的兴趣。介绍一些国内规模较大、有机化学和药学讨论较多的网站,如“小木虫”资源丰富,学科众多,国内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老师、同学都是活跃用户,这有助于学生博采众家之长,互相学习;“化学吧”关注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世界各地高校都有忠实粉丝,讨论的是高水平研究论文,这有助于学生登高望远,开阔眼界;“有机化学论坛”是专门讨论有机化学的,学术科研和实际生产的讨论并重,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书上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类似网站还有很多。引导学生经常浏览学术网站、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结语

常言道“师傅带进门,修行看个人”。如果师傅带进门的时候,不仅做到“授人于鱼,且授人于渔”,还能让弟子“乐于渔”,将是使其终生受益的事。做到这点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更新知识,注意积累资料,高度重视教学,才有可能把这门艺术练就得炉火纯青。

作者:谢集照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