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川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川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30年来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期,也可以说是第二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任务是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市场服务;第二次转型则是以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其主题是建立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结构,主要任务是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第二次转型实质是“发展方式转型”。 所谓“发展方式转型”就是努力实现从投资驱动到内需驱动和创新驱动的转变;努力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发展模式的转变;努力实现城市规模扩张向城市现代功能提升的转变;努力实现社会生活方式特别是消费方式的转变。比较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国如此,四川也是这样。

发展动力的转型

迄今为止,我们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的投入来驱动的。投资驱动型(investment driven)经济走向创新驱动型(innovation driven)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以四川省为例,近10年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内需和科技进步水平没有明显提升。从未来发展看,应该更多地依靠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从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如果四川省科技创新能力没有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仍保持目前35%的水平,就要求投资率达到54%以上的特高水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投资率可以保持近年接近40%的高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达到55%以上,即在目前水平上提高20个百分点,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目标。

我们必须将构建“创新型四川”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发展目标和方向。“创新型四川”的内涵是:以自主创新为导向,以应用创新为基础,以追赶创新为路径,以制度创新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努力将四川省建设成为创新型大省和西部科技强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投资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

四川省已经具备建设创新型区域的一定条件和能力。研究表明,四川省虽然处于人均GDP2000美元的时期,但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经达到人均GDP 3000~4000美元国家或地区的水平。四川省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到240万人,科技活动人员17.3万人。在农业、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若干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居全国上游,特别是国家长期以来在四川布局形成的军事工业方面的雄厚科技实力,这种以军工技术为特征的战略高技术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基础,为构建创新型四川、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问题是,我们能否在“十二五”期间,下功夫在体制上有新的突破。

发展方式的转型

从增长方式来看,应该改变过去的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改变高消耗、高排放、环境不友好的模式,转变为集约的发展模式,节约集约资源、节约集约土地。这里包含一系列的技术转型、产业转型和经济转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绿色经济。具体的路径:一是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水能、核能以及洁净煤技术等新能源,提高非化石能的使用比例;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金融业、现代信息业、现代物流业、现代会展业、现代咨询业、现代管理业等等;三是开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开发燃煤发电的碳捕获与埋存技术,降低绿色技术的开发与使用成本;四是扩大二氧化碳的利用范围和效率,实际上化学工业利用二氧化碳还是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现在光盘用的聚碳酸酯,它可以用碳酸二甲酯来做,如果用碳酸二甲酯做可以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也就是通过不排放、少排放、及时封存、合理利用的具体方式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转型。

四川省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在新一轮转型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后发优势”,可以率先研究并且制定绿色技术发展与绿色产品政府采购政策,超前部署新能源研发与推广项目,力争成为国家新能源研发基地、全国节能减排技术开发试验区、全国或区域性碳交易中心等。四川省独特的非化石能源基础以及核工业技术和产业背景,是促成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城市功能的转型

作为消费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消费了全部能源的75%,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0%。发展“低碳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低碳城市就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目前,世界上不少城市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纷纷行动起来,以城市为单元开始实践低碳发展理念。城市发展重心由过去的主要关注经济增长转变为更加关注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质量的提高、城市品质的提升,更加关注、更加重视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这样就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成都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实际上是从更具体的层面,描述了城市转型发展中应该具备的基本属性。城市是现代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要素的集散地和配置中心,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现代城市是开放的、流动的,具有交通信息之便捷,又有山水田园之秀美。这是亚里士多德、霍华德的伟大理想,也是成都人的一种实际行动。需要指出的是,成都市“田园城市”的构想和实践,已经引起了包括中欧社会论坛在内的国际视野的关注。人们同样期待,与城市转型一致的是,政府的管理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要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者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从重点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到重点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从城市的管理者到合理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倡导者。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今后30年中国以及中国城市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我们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成就和水平。

生活方式的转型

人类面临的各种困境,主要是人类自己行为不当所致,要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特别是过度消费的方式。在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上,各国政治家和思想者在总结人类面临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时,提出“克服今天过度消费模式,保持和重现传统知识的价值,利用现有的好的实践,以创造生产和消费的新模式”的主张。倡导低碳、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活方式,可以研究并逐步推行的计划有:一是改善现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和消费习惯。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城乡居民提供家庭节能和消费咨询服务;要求新发展计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二是发展低碳及分散(low carbon and decentralized)的能源供应体系。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热电冷联供系统(combined cooling,heat and power),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等,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从而减低因长距离输电导致的损耗。三是降低地面交通运输和企业生产的碳排放。引进碳价格制度,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征收相关企业的碳排放税。四是政府以身作则。推行无纸化办公,采用低碳技术和服务,改善政府建筑物的能源效益,鼓励公务员节能习惯等。

转变发展方式,不应该只是一种理念和口号,而应该是可以付诸实践的具体行动。(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