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实现后发之“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实现后发之“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发达地区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教育事业?笔者认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后发之“发”,实现按照常规难以达到的跨越式发展,是不发达地区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必由之路。

时下,谈起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时,人们常提到的一个词叫“后发优势”。不发达即是落后。既是落后,就应该处于劣势,优势从何而来。有何优势可言?这里所谓“优势”,其实就是后发者可以趋利避害,充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少犯或不犯错误。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少走或不走弯路,更不要去走回头路。这样,事业发展就可以争取多走直路甚至捷径,在较短的时间内办成别人用较长时间办到的事。这就实现了与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发展不同的阶段性跨越。或说超常规发展。

不发达地区之所以不发达,是由于长期难以发展,而发展是有条件的。大而言之,要发展,既要有发展的思想认识。又要有发展的物质基础。恰恰,由于长期落后,这两方面不发达地区都很欠缺。一是思想认识,在落后状况下,思想认识往往容易封闭保守。思想一保守,就不敢奢望发展,仿佛天生一副落后状。或者怨天尤人。或者自怨自艾,或者固守愁城、坐等支援。二是物质基础。在落后状况下,物质条件无疑是相对贫瘠简陋的,即所谓一穷二白、要啥缺啥。庞大的基础建设与资金需求矛盾突出,小修小补又难成气候。越是落后越难发展,越难发展越是落后。 不发达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发”。后发要真“发”、实“发”。而不能光说不练。或是盘马弯弓,引而不发,只摆出一副架势。笔者认为。要实现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要领先。不发达地区的干部,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在困难条件下振兴教育事业的责任,主动为自己加压,增强紧迫感。一方面。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十分关心、支持教育。办学条件较之过去有了极大改善,也就是说。不论内地和边疆,都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利的形势。此时不拼力而发,何时才是时机?另一方面。是形势的有利对大家都一样,各地都在扬鞭催马、紧赶急进,落后地区不抓住时机争取实现超常规发展,与内地的差距不但不能缩小,反而还会进一步扩大。实际也是,迟发力不如早发力,小发力不如大发力。思想认识敢于领先,行动才会得力。

二是改革要突破。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超常规发展,出路在于改革。改革对于发展的重要性,远远甚于内地。“天黑赶路,天亮进城。”可以说,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体现发展的速度和进度。改革并非盲动,改革是为了科学发展。因此,改革要以分析论证为基石。具有科学性,成为理性的进取。要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充分吸纳和借鉴别人成功的、于己有利的经验,敢于把别人的好办法拿来为我所用。同时。要积极深化改革,改革应当具有突破意义。在积极学习别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努力探索本地没有、外地尚无的发展模式和途径,要敢于突破框框,敢于创新做法,敢于在鲜有人迹的地方踏上自己的脚印。能够省时、省力、省钱、取得较大成效的做法。往往就是“捷径”之所在。反之。耗时、耗力、耗财而成效不大的做法,往往就是流弊之所积。因此,讲改革、讲突破、讲创新。要善于审视眼下,理清积习、积弊,从习惯了的、问题大的、群众意见多的地方人手,增强改革举措的针对性。

三是机制要创新。机制是工作和发展的保障,有效的机制能够聚合发展要素,激发出加快发展的势能。机制的活力在于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改进、改变和创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而不是一成不变、定式依旧。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通过创新赋予机制生机与活力,保障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变成束缚。随着改革的深入,机制僵化对发展的阻滞日益明显。深化改革,势必触及机制的变革,这已经成为欲求大发展者不可回避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这些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没有机制创新,就没有大发展,更没有超常规发展。机制创新,关键是要建立能够激励确保发展加快、效益提高、群众满意的工作模式,营造以人为本、超常规发展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