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一、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一方面,要“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课堂中的生活永远不可能真正等同于真实生活,也不应该变成真实的生活,而应该是一种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有教育意义的、“近似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生活本身就是儿童成长的“养料”和资源,是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受教育中的、教学中的)儿童”,通过课堂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残疾人,学生们有的捂住自己的眼睛演盲人,有的绑住手或者脚演肢体残疾的人,有的则坐在位子上演无法行动的人等。整节课上,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演盲人的小朋友连简单的从讲台走到自己的座位都是提心吊胆的,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不幸,并真切地感觉到应该同情残疾人的处境,而非取笑他们的不便,他们的“可笑之处”,而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体验所带来的收获,它就像一粒种子埋在了学生的心里。在组织这样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模拟的情景应是学生有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掌握道德技能,实现教学目的。

二、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不能用大人的感受和想法代替儿童的体验和感受。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理解、认识这些体验、感受在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学习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例如在《让我说声谢谢你》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就创设了情景,先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然后在生活中看看有哪些劳动者,我们缺了他们会怎样?他们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与便利?以学生身边的经历为内容,交流、欣赏课件、谈感受,让他们知道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与方便,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些劳动者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尊重。如果缺少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最后从生活到教材,再从文本回归生活,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尊重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孩子们的言行已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中,而是发自内心的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表示真诚感激之情,并能用自己实际行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及其劳动。

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为了让同学们知行统一,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根据本科所学的指示回去制定一份孝敬父母的计划,按照这份计划落实到行动,并要求家长在一周后把他们的表现记录在成长档案袋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扩展了知识技能,提升了生活经验。

三、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途径。在教学《红绿灯,在站岗》一课时,在课尾环节,我是这样拓展和升华的:在现实生活中,你和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交通难题?学生甲说:“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私家车也多了,但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早晚高峰期,马路上总堵车,开车还没有走路快了。”学生乙说:“不仅是堵车,还污染空气呢!”学生丙说:“对能源的浪费也相当厉害,现在石油多贵啊!??”。老师引导学生把交通和他的生活建立起一种联系,让他真真实实地去感觉到交通的存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趁机深入引导,你们有什么好点子可以改善(或缓解)这种状况?学生甲说:“可提倡大家乘公交车或拼车运动,这样马路上可减少好些车辆。”学生乙说:“不是有人发明了太阳能汽车吗?大力推广无污染汽车,空气就会好很多了。”学生丙说:“我们可以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设计海陆空三栖的太阳能交通工具,这样交通拥堵问题、空气污染问题、能源紧张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