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启孩子心锁的10把“钥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启孩子心锁的10把“钥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亲子沟通。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习惯家长专制作风,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令孩子很反感。在父母的威权下,孩子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亲子沟通不畅,形成心灵鸿沟。心病还须心药医。只有用亲子感情和教育智慧打开孩子的心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实现成功的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 亲子沟通 心锁 钥匙

谈到孩子这个话题,许多家长都是众口一词:现在的孩子难管——不听话,家庭教育管理难;孩子不愿说话,父子母女沟通难……一些家长满怀困惑:我们生了孩子,养了孩子,把心都想掏给孩子,可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反倒不如外人!

其实,所谓“难”的症结,在于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解决好亲子沟通问题,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几条亲子沟通的经验,供家长朋友参考。

第一把钥匙——尊重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父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渴望被人尊重是最主要的。孩子虽小,但也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当孩子的人格、意愿以及他们的朋友、劳动成果等受到家长的尊重时,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充满了荣誉感和成就感。怀着这样的心境,他觉得父母是可爱可敬可信赖的人,自然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导。反之,家长或教师对孩子的人格、意愿、学习劳动成果以及他们的朋友表现漠视,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引发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琳琳(化名)是一个初二女生,班里的英语科代表,性格开朗,很有人缘。一天,琳琳爸从她书包里翻出一张纸条,上面有“对不起,因为我连累你挨批……”字样。生性乖戾暴躁的琳琳爸疑心女儿“出轨”,就盘问女儿是不是和男同学谈恋爱了?琳琳解释说自己是课代表,因为收作业时那个男同学把作业忘在家里没交齐,老师批评了她,那个同学觉得过意不去,所以写字条道歉……可琳琳爸死活不信,竟跑到学校大嚷大叫,要“整死那个敢给他女儿写恋爱信的野小子”!这一闹使琳琳感到无地自容,愤而退学,自此同父亲亲情决绝,父女形同陌路!

第二把钥匙——信任

彼此信任,是人们之间交往共事的人格保证。同样,信任也是建立亲子感情的重要基石。失去了信任的友情是不牢固的,没有了信任的亲情也会淡漠、疏远。

家长对孩子的信任,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人品和行为能力的信任两个方面。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父母由于同孩子特殊的亲情关系,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正因为如此,父母对孩子应予以充分的信任。信任是尊重的前提,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父子母女这种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信任,正是维系亲子关系的主要纽带。笔者曾亲历过一场父子因“信任危机”导致亲情受损的案例:

小刚(化名)聪明活泼,一直以来是家里的骄傲。不料上初中后一度迷恋上网,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家长十分焦虑。后来在几位老师的关怀帮助下,小刚迷途知返,告别了网吧,逐渐安心学习。但父母对他仍心怀戒备,小刚的日记被妈妈翻看,接打电话被父母偷听,就连星期天出门也被妈妈跟踪盯梢……小刚觉得父母对他不信任,伤害了他的自尊,从此破罐子破摔,逃学、上网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辍学,混迹社会……

除了人格上的尊重信任外,家长还要相信孩子的潜在能力。人们说现在的孩子动手动脑做事能力差,这是一个很片面的看法:很多父母习惯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反过来又抱怨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其实,孩子们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争胜心,关键是你要信任他们,敢于放手鼓励他们去做。

第三把钥匙——民主

我们中国的父母们有一个通病,就是在家里奉行“一言堂”的专制家长作风,不但家里的大小事务由家长说了算,就连同孩子关系密切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事,也都由父母做主。有时候孩子出于好奇心问这问那,父母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给你说了你也不懂!或者不客气地下“驱逐令”:小孩子懂得什么?一边儿去!

家庭民主,不仅仅是一种家庭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文化素养。孩子长大要走向社会,学会遇事同大家商量,学会分担与分享,是孩子能否融入人群,适应社会的重要保证。而这种民主作风、文化素养,正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开始启蒙教育的。所以,父母应纠正“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把孩子视为家庭一位成员,遇事同孩子商量,如学习计划、家务分工、家庭重大决策等,让孩子参加家庭会议,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里,孩子的地位受到尊重,孩子的意见受到重视,不但增强了家庭的亲和力、凝聚力,还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同时,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民主文化的熏陶。

家风民主不会削弱父母的威信,相反,和蔼可亲的父母更受孩子们的敬重。

第四把钥匙——平等

在家长制下,家庭事务的决策不民主,子女地位同父母不平等,父母习惯居高临下的姿态,正是影响父母同子女良好沟通的重要障碍。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因此,父母要真正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需要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进行一场“革命”——放低姿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父母就能从心灵深处平视孩子,读懂孩子的眼睛,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因为孩子的眼睛就像两个镜头,时刻注视着你,折射着你。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使孩子和父母更亲近。因为用爱的细节不仅能感染孩子,更能教育孩子。

专家这样解析“蹲下来同孩子说话”:如果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蹲下来,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这表明,“蹲下来”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站在同一个心理高度上,以平等的心理和眼光,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把孩子看成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人。